每日炮制辅料
辅料的定义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用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依形态分类:液体辅料、固体辅料。 (一)液体辅料 (1)酒 以制药的酒有黄酒、白酒,主要成分为乙醇。 黄酒含醇15%~20%(炮制多用),白酒含醇50%~70%(浸泡药物多用)。 性质: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作用机制:1.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增强疗效。2.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故能矫臭矫味。 常用酒制的药物有黄连、黄芩、大黄、白芍、蕲蛇、山茱萸、女贞子等。(多用于活血散瘀药、祛风通络药及动物类中药) (2)醋 炮制药多用米醋等食用醋,含醋酸4%~6%。 醋应澄明,不浑浊,无悬浮物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具醋特异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与异味。不得检出游离酸,总酸量不得低于3.5%。 性质: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痛、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血、矫味矫臭等作用。 作用机制:1.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2.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而矫臭矫味。3.杀菌防腐。 常用醋制的药物有莪术、延胡索、香附、乳香、鳖甲、京大戟、芫花等。(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 (3)蜂蜜 蜂蜜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炮制常用的是炼蜜。蜂蜜不得用金属容器贮藏。 蜂蜜应是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气芳香,味极甜,不得有不良的异味。室温(25℃)相对密度应在1.以上。不得有淀粉和糊精。水分不得超过25%,蔗糖不得超过8%,还原糖不得少于64%。 性质: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以其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痛;气味香甜,故能矫臭矫味;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无不宜之。 作用机制:1.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2.能矫味,缓和药性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常用蜂蜜制的药物有黄芪、甘草、桑白皮、枇杷叶、款冬花、紫菀、麻黄、百部等。(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 (4)食盐水 食盐水为食盐加适量水溶化,经过滤而得的澄明的液体。 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等。 食盐应为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涩味,无异臭。氯化钠含量≥96%。 性质: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引药入肾、防腐等功效,并能矫臭矫味。 作用机制:药物经盐制后,能改变药性,增强补肾固精、利尿、治疝等作用。 常以食盐水制的药物有杜仲、泽泻、橘核、砂仁、车前子等。(盐炙入肾,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 (5)生姜汁 姜汁为姜科植物鲜姜的根茎经捣碎榨取的汁液,或以干姜加适量的清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有姜的香辣气味。 性质: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温肺化痰、解毒等功效。 作用机制:经姜汁制后能抑制药物的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黄连、半夏、竹茹、厚朴等。(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6)甘草汁
甘草汁为甘草饮片经水煮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 性质:味甘,性平。有补脾润肺、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解毒等功效。 作用机制:药物用甘草汁制主要为缓和药性,降低药物毒性。 常以甘草汁制的药物有半夏、远志、吴茱萸等。 (7)黑豆汁 黑豆汁为大豆的黑色种子,加适量清水煮熬去渣而得的黑色混浊液体。 性质: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活血、利水、解毒等功效。 作用机制:应用黑豆汁炮制的药物主要能增强滋补肝肾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等。 常以黑豆汁制的药物有何首乌等。 (8)胆汁 胆汁系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以牛胆汁为佳。 性质:味苦,大寒。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等功效。 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可降低天南星的毒性,改变天南星的性能。 (9)麻油 麻油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冷压或热压所得的油脂。 性质:味甘,性微寒。能清热、润燥、生肌。 作用机制:因沸点较高,常用作炮制坚硬或有毒药物,使之酥脆,降低毒性。凡混入杂质或酸败者不可用。 常以麻油制的药物有马钱子、蛤蚧、地龙、豹骨等。 (二)固体辅料 (1)麦麸 麦麸即小麦的种皮。 性质:性味甘淡。具有健脾开胃、和中化滞的功效。 作用机制: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去除药物的不良气味,利于服用。 常以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苍术、白术等。 (2)稻米 稻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米炒多选用大米或糯米。 性质: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胃、除烦止渴、止泻痢功效。 作用机制:1.增强疗效,如党参。2.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 (3)灶心土 常用灶心土(伏龙肝),也有应用黄土或赤石脂。灶心土即柴灶内久经柴草熏烧的土,取出刮去焦黑的外层,研细备用。 性质:味辛,性温。有温中和胃、止呕止血、涩肠止泻等功效。 作用机制: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的补脾安胃、止呕、止泻的疗效。 常以土制的药物有山药、白术、当归等。 (4)蛤粉 蛤粉为文蛤或青蛤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 性质:蛤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等功效。 作用机制:可除去药物腥味,增强疗效。 主要用于烫制阿胶。 (5)滑石粉 滑石粉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色白而带绿。经水飞或研细干燥而得。 性质:味甘,性寒。有利水通淋、清热祛暑的功效。 作用机制:一般作中间传热体,用以拌炒药物,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质变松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杀死一些动物药表面的微生物及虫卵。 常用滑石粉拌炒的药物有水蛭、刺猬皮等。 (6)河砂 作用机制:1.作为中间传热体,取其温度高、传热快的特点,可使坚硬的药物受热均匀,经砂炒后药物质地变松脆,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2.砂烫炒还可以破坏药物毒性成分,易于除去非药用部位。 常以砂烫炒的药物有骨碎补、鳖甲、马钱子、狗脊等。 (7)白矾 白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不规则结晶体。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 性质:味酸,性寒。有解毒杀虫、收敛燥湿、祛痰、防腐的功效。 作用机制:可防止药物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常用白矾制的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8)豆腐 豆腐为大豆种子经粉碎加工而成的乳白色固体。 性质: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等功效。 作用机制:可解药物毒性,去除污垢。 常与豆腐共制的药物有藤黄、硫黄、珍珠(指做过装饰品的花珠)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hxcf/4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道医,给你说清中医草药上
- 下一篇文章: 必学中药炮制两大点注意,是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