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乃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唐代更名为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菏泽市牡丹区东南15公里处。据清乾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自此,“菏泽”作为一个县、市、区的专名沿用至今。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辖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两区七县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万人。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菏泽古称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美誉。祖源文化、黄河文化、汉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交相融汇,存有尧王墓、蚩尤冢、仿山遗址、刘邦登基坛、水浒故里等多处名胜古迹,国家级非遗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是中国牡丹之都和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

菏泽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呈“十”字交汇,、、、四条国道在境内通过,日兰高速、济广高速、德商高速、菏东高速、德上高速巨单段、枣菏高速菏泽段,阳新高速、德单高速东阿至郓城段、郓鄄高速形成“米”字型的陆路交通大枢纽。机场、高铁、航道、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密集实施,菏泽机场年底实现通航,鲁南高铁年建成通车;雄商高铁菏泽段年底前开工,与鲁南高铁并行段先期开工建设。沪太高铁徐州至菏泽段,途经单县、成武、定陶、牡丹区、东明,项目实施后,我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铁”,承载力、吸引力和聚集力持续增强。口岸、海关、国检、集装箱运输中心等涉外机构齐全,口岸实现了与青岛港直通,金融、保险、通讯及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齐全,已初步建设成为以“花城、水邑”为突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摄影:李春光

菏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的八分之一,棉花约占三分之一,木材约占五分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

“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是菏泽的一大特色,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现有9大色系、10大花型、个栽培品种,种植面积48.6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观赏、研发和输出基地。

境内煤炭储量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好、最后一块煤田;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万吨、亿立方米,已成为中原油田重要的生产基地。

产业基础较好,现已形成以电力、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林产品加工为主,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体系。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化工产品、裘皮服装、果蔬食品、木制工艺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大力度培育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正在日益建成鲁西崛起的新高地、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目前,菏泽正在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建设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

▲摄影:周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菏泽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实现较快发展。菏泽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十年间,菏泽市经济总量进位赶超,发展速度领跑全省。菏泽发展速度有8年保持在全省首位。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是综合经济实力的最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3.6和2.2个百分点。

▲摄影:神兵天降

去年以来,菏泽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菏泽发展定位再校准、再聚焦,明确了“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四个突破”的重点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扩大投资、产业打造、财源建设、城乡发展、民生事业、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扎实成效。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市县级税收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指标增速领跑全省,经济发展实现逆势上扬。

加油,菏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hxcf/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