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藻丸类方

1.《深师》疗三十年咳,气奔上欲死,医所不疗,海藻丸。褚仲堪方。

海藻三分麦门冬五分去心昆布干姜细辛文蛤桂心蜀椒汗各二分

右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杏仁许,夜卧一丸,着舌上,稍稍咽汁尽,更着一丸。

2.《古今录验》麦门冬丸。主气逆上气方。

干姜六分麦门冬十分去心昆布洗海藻洗各六分细辛海蛤蜀椒熬桂心各四分

右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饮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日三。有人患风虚得冷,辄胸中上气,喉中常如吹管声,咳嗽,唾清沫,将此丸服,得瘥。若散服,方寸匕,日三。

《古今录验》所提及的“喉中常如吹管声”,就是我们现代所讲的“干啰音”,再结合两方方证中所记载的其他症状、病程及医案来看,海藻丸类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或者COPD应该是有一定效果的。特别是海藻、昆布的加入,使得该类处方较其他而言有了一定的利尿作用。

(五)五愈丸方

《深师》疗五脏咳积年,剧则上气不得卧,喉中如有物,医所不疗,五愈丸方。

桂心细辛干姜白前甘草炙各三分蜀椒汗代赭通草款冬花芫花熬各一分伏龙肝紫菀牡蛎各二分熬

右十三味,捣筛,以饴糖和之,捣令调和,如枣核一丸含之,稍稍咽其汁尽,复含,令胸中热为候,不知,以意加之。其久病重者,昼夜二十余丸。若一岁咳者,一月愈。十岁咳者,百日愈。

(六)通气丸类方

1.《深师》疗咳嗽上气,喉咽中腥臭,虚气搅心,头痛眼疼,耳中嘈嘈,风邪毒注天行,食不生肌,胸中隔塞,呕逆多唾,恶心,心下坚满,饮多食少,疗疰并淋,通气丸方。

胶饴五斤蜀椒二升汗乌头七分炮桂心六分大附子五枚炮干姜人参各四分杏仁一升天门冬十分蜈蚣五节去头炙

右十味,末之,捣杏仁作膏,稍稍纳药末捣千过,烊胶饴,乃纳药中,搅令调和,合如半枣一枚,日六七,夜二三服,令胸中温为度。若梦与鬼神交通及饮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者,加杏仁五合。有虚气,少腹急,腰痛,加天门冬、杜仲。有风,加乌头二枚,附子一枚,立夏后勿加也。有留饮,加葶苈子一两熬,末之。

2.《古今录验》天门冬煎。疗咳嗽方。

天门冬六两去心杏仁三升去双仁皮尖碎椒三升熬令汗出桂心厚朴炙杜仲苦参各三两附子六两炮干姜六两乌头二枚炮人参六两蜈蚣一枚去头足炙

右十二味,别捣杏仁,其余者合捣下筛,以五斤胶饴和捣千杵,服如大枣一枚。

(七)四满丸类方

1.《古今录验》四满丸。疗五嗽,一为气嗽,二为痹嗽,三为鱢嗽,四为邪嗽,五为冷嗽,悉疗之方。

蜈蚣二枚炙芫花根五分熬踯躅花四分干姜芎藭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

右八味,捣筛,蜜和为丸,一服,米饮下五丸,如大豆许,日三,稍加至十丸。

2.《深师》疗五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鱢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四满丸方。

干姜桂心踯躅花芎藭紫菀芫花根皮各二分人参细辛甘草炙半夏洗鬼督邮各一分蜈蚣一枚去头足炙

右十二味,捣筛,蜜和服如大豆五丸,米饮下,日三,不知加之至七八丸,服此丸无不瘥。方秘不传。

(八)蜈蚣皂荚丸类方

1.《崔氏》疗积年咳,喉中哑声方。

芫花根白皮六分切熬令焦黑贝母十二分款冬花六分百部根八分切熬杏仁十分去尖皮熬皂荚四分去皮子炙五味子六分蜈蚣半枚炙桑白皮六分麻黄八分去节紫菀八分

右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五丸,煮枣汁送之。

2.《千金》治积年咳嗽,喉中呀声,一发不得坐卧方。

紫菀桑根白皮贝母半夏五味子射干百部各五分款冬花皂荚干姜橘皮鬼督邮细辛各四分杏仁白石英各八分蜈蚣二枚

右十六味,末之,蜜丸,饮服十丸如梧子大,日再,稍加至二十丸。

从以上几类丸方中可以看出,晋唐医家治疗久咳久喘时除一般止咳药外,还很喜用芫花根白皮、皂荚、蜈蚣、鬼督邮。据《本草经》及《本草经集注》记载,芫花根白皮和皂荚都有明确的治咳功效,但蜈蚣、鬼督邮两味至少在《证类》及以前的本草书并无相关功用的记载,故尔晋唐医家选用此二种药物治疗久嗽的理论根源和文献依据究竟是什么?这仍有待我们去进一步考察。

PS:泰国的“五蜈蚣标止咳丸”是否也与此有关呢?

好了,COPD这个系列到本期为止就暂时完结了,你觉得哪几类处方最有应用价值呢?

绵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hxcf/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