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保存好实战级别的处方技巧妙诀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一、呼吸系统病证 (一)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主方:止嗽散加减 处方:百部10g桔梗10g紫菀10g橘皮10g前胡10g白前10g杏仁10g枇杷叶10g甘草5g(或加浙贝母10g) 加减:1咽痒加细辛3g,配伍1~2味清热药; 2咽痛加清热药,如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12~15g、黄芩10g; 3痰多清稀加茯苓12g、半夏10g、葶苈子10g(包煎)或加干姜3g; 4热证明显(如痰黄、舌苔黄)加清热药,必要时加用肠溶红霉素,0.25,日4次,3~4天;或再加鱼腥草30g、生石膏30g(包煎); 5痰粘稠加海浮石10g、黛蛤散10g(包煎); 6感冒未愈加苏叶10g、薄荷10g(后下); 7便溏加去杏仁,加茯苓12g、车前草30g; 8干咳无痰(肺阴虚、燥咳)加沙参10g、麦冬10g、全瓜蒌10~15g; 9痰中带血加仙鹤草30g、生地榆30g; 10便秘加全瓜蒌10~15g、麦冬10g,必要时加酒军5~10g(后下); 11咳较甚加款冬花10g、川贝粉3g(分冲),或另包蒸犁、冰糖吃; 12久咳加沙参10g、麦冬10g、百合10g; 13胸闷加枳壳10g、全瓜蒌10~15g。 参考:1现代药理研究: 有镇咳作用的肺系药:贝母、百部、款冬花、杏仁、米壳、半夏、百合 有祛痰作用的肺系药:桔梗、紫菀、前胡、远志、甘草、枇杷叶 2其他有镇咳祛痰作用的中药: 石韦、五味子、桃仁、南星、南沙参、仙灵脾(镇咳)、车前草、天冬(镇咳)、海蛤壳、海浮石(痰粘稠时用)、黛蛤散10g(包煎)、穿山龙15~30g。 注意事项: 1辨寒热为主,以热证居多,或寒热相兼,一般为实证,或兼虚; 2问诊注意痰色,有无咽痒,有无发热,大便情况; 3必要时加用肠溶红霉素(对支原体感染有效)或复方新诺明; 4忌吃辛辣煎炒、禁烟; 5半夏、瓜蒌、贝母反乌头、附子,用时需注意。 (二)哮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射干麻黄汤、过敏煎 处方: 1用于哮喘发作时,药物如下: 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葶苈子10g(包煎)地龙10g白果 10g(打)射干10g麻黄5g杏仁10g甘草5g 加减:(1)热证明显加生石膏30g、黄芩10g、丹皮10g等; (2)便秘加全瓜蒌15g、酒军10g(后下); (3)咳嗽明显参考咳嗽用药。 2用于缓解期,方药如下: 银柴胡10g乌梅10g防风10g五味子10g黄芩10g丹皮10g丹参10g川芎15g黄芪30g甘草5g 配合:至灵胶囊,2~3粒,3次/日 六味地黄丸,1丸,早晚各一次 亦可单用此二种成药。 参考:1现代药理有平喘作用的中药: 麻黄、地龙、白果、苦参、丹参、川芎、雷公藤; 2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的中药: 地龙、车前草、冬虫夏草、薤白。 (三)上感 主方:银翘散,荆防解表汤加减 处方: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12~15g薄荷10g(后下)荆芥10g苏叶10g甘草5g 加减:1咽痛加牛蒡子10g、桔梗10g; 2恶风加防风10g,恶寒加桂枝10g; 3咳嗽加杏仁10g等; 4鼻塞、流涕加白芷10g、苍耳子10g,或加辛夷5g; 5身痛、关节酸痛加海桐皮10g; 6头痛加桑叶10g、菊花10g或白芷10g、川芎15~30g; 7合并少阳证(寒热往来)加柴胡30g、黄芩10g。 (四)咳血 处方:沙参10g麦冬10g百合10g白芨10g生地榆30g仙鹤草30g侧柏炭10g茜草12g甘草5g 花蕊石30g(打) 加减:1肺热加银花、连翘、黄芩、生石膏等药; 2血多加三七粉3g(分冲),或云南白药(另服); 3咳嗽加杏仁、枇杷叶、紫菀、百部等药。 注意:需查明咳血原因配合西医治疗。 二、心血管系统病证 (一)冠心病 主方:冠心2号方,桃红四物汤,加减瓜蒌薤白汤 处方:丹参30g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枳壳10g(或香附10g)瓜蒌10~15g薤白10g生葛根30g甘草5g赤芍10g红花10g 加减:1便溏去瓜蒌、桃仁、当归,加茯苓12g、炒苡仁10g; 2疼痛发作较频加延胡索12g,配合冠心苏合丸或速效救心丸等; 3心律不齐加苦参10~15g、枣仁10g、太子参12g、生地10g、麦冬10g、桂枝5g; 4胸闷较甚加强理气药,如枳壳15g、香附10g、降香5g; 5乏力、气短加党参10g、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 (二)高血压病 处方: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后下)钩藤10g苦丁茶10g牛膝10g杜仲10g黄芩10g生地10g磁石30g(打)甘草5g 加减:1便秘加决明子12g(或代茶饮,单用本品30g/日)、首乌10g或酒军5~10g(后下); 2肾虚明显加枸杞子10g、桑寄生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 3更年期症状明显加仙灵脾10g、黄柏10g、当归10g; 4肝阳上亢明显加夏枯草10~12g、生石决明30g、天麻10g; 5耳鸣加生葛根30g石菖蒲10g。 注意:1血压较高者需配合降压西药; 2丸药可试服牛黄降压丸,早晚各益丸; 3血压不太高而有头晕者,服杞菊地黄丸。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悸) 治则:养血安神。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0g石菖蒲10g远志10g枣仁10~12g五味子10g甘草5g珍珠母30g(打) 加减:1失眠加合欢皮15g、柏子仁10g、首乌藤15g; 2急躁易怒加香附10g、黄芩10g、柴胡10g、青橘叶10g; 3乏力、气短加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 三、消化系统病证 (一)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脘痛)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良附丸,左金丸 处方: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木香10g砂仁3~5g(后下)陈皮10g高良姜3g香附10g川连3~5g甘草5g 加减:1疼痛明显加延胡索10~12g、白芍15~30g; 2胀明显加枳壳12~15g、厚朴10g; 3烧心返酸加吴茱萸3g、煅牡蛎30g(打)(或瓦楞子粉30g、乌贼骨10g(打)); 4嗳气加苏梗10~12g、或再加柿蒂10g; 5恶心呕吐加旋覆花10g(包)、代赭石12g、半夏10g; 6纳差加焦三仙各10~12g,萎缩性胃炎加生山楂10g、乌梅10g; 7寒证较甚加肉桂3g(或桂枝5~10g)、荜拨3g; 8口干舌红加沙参10g、麦冬10g,去高良姜; 9大便潜血阳性加白芨10g、生地榆30g; 10热证去高良姜,加公英30g。 (二)慢性腹泻 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 主方:白头翁汤加减 处方:白头翁12~15g川黄连5g黄柏10g秦皮10g茯苓12g苍术10g白术10g木香10g甘草5g 加减:1兼寒象加淡干姜3g; 2便血较多加生地榆30g、槐花10g; 3脾虚明显加山药10g、炒苡仁10g; 4脓血少的加黄芪30g、党参10g、肉豆蔻3g。 注意:服药效果不明显或有条件,可配合保留灌肠,处方: 白头翁30g苦参15g黄连10g黄柏15g明矾10g 兑入锡类散1枝,煎ml保留灌肠,每晚一次。 非炎症性腹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炒苡仁12g山药10g芡实10g肉豆蔻3~5g川黄连3~5g焦三仙各10g甘草5g 加减:1五更泻加五味子10g、补骨脂10g、吴茱萸3g,或四神丸6g(入煎剂或吞服); 2寒证加淡干姜3g; 3乏力加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 4腹胀加厚朴10g、木香或陈皮10g; 5泻较重加金樱子12g、柯子10g、赤石脂15~30g; 6兼阴虚加乌梅10g; 7肠易激综合征加痛泻要方、香附10g、石菖蒲10g、远志10g、柴胡10g。 (三)便秘(习惯性便秘) 主方:麻子仁丸,增液汤,五仁丸方 处方:火麻仁30g(打)生地10g玄参12g麦冬10g当归10g桃仁10g(打)杏仁10g(打)枳壳10g厚朴10g酒军5~10g(后下)甘草5g 加减:必要时酌加肉苁蓉10g、生首乌10g、锁阳10g、瓜蒌仁10~12g(打)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清心宁片 注意:郁李仁易致腹痛,慎用。 (四)呕吐(神经性呕吐),呃逆 主方:二陈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 处方: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2g苏梗10g竹茹5g柿蒂10g甘草5g生姜5片 加减:1呃逆甚加公丁香3~5g,柿蒂加至15g,加白扁豆15g; 2脾虚加黄芪30g、丹参10g、白术10g; 3偏寒证加吴茱萸3g、高良姜3g; 4偏热证加川黄连3g、黄芩10g; 5呕吐较甚,伏龙肝60g煎汤代水煎药。 (五)腹胀气 治则:理气为主,兼健脾。 处方:陈皮10g木香10g厚朴10g枳壳15g(或枳实)香附10g乌药10g香橼5g佛手5g白术10g焦三仙各10g甘草5g 加减:1气虚加党参10g、茯苓10g; 2便溏加炒苡仁10g、山药10g、芡实10g; 3便秘加酒军5~10g(后下)、火麻仁3g(打)。 中成药:木香分气丸,早晚各6g (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则:清热利胆为主,兼疏肝理气。 处方:金钱草30g茵陈10g公英30g黄芩10g黄柏10g柴胡12g木香10g郁金10g威灵仙15g酒军5~10g(后下)甘草5g 加减:疼痛加元胡10~12g、白芍30g、香附10g 现代药理研究:收缩胆囊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金钱草、郁金、木香。 (七)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主方:逍遥散,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处方:柴胡12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香附10g党参10g甘草5g 加减:1气虚加黄芪30g、升麻5g; 2血瘀加丹参3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白芍改为赤芍; 3便汤去当归,加山药、芡实、苡仁等; 4纳差加焦三仙各10g; 5胁痛明显加元胡10~12g、郁金10g、威灵仙15g,白芍加至30g; 6偏热或转氨酶升高加白花蛇舌草30g、黄芩10g、公英30g; 7胆红素升高加郁金10g、茵陈10g; 8下肢浮肿加泽泻12g、猪苓12g、车前草30g; 9脂肪肝加降脂中药,如生山楂、泽泻、茵陈、郁金、虎杖、草决明等。 中成药:1脾大用大黄蛰虫丸; 2谷丙转氨酶升高用联本双酯滴丸,5~10粒,3次/日; 3蛋白电泳异常试服至灵胶囊或乌鸡白凤丸; 附:乙肝病毒携带者试服方: 黄芪90g党参60g白术60g升麻30g柴胡60g女贞子60g枸杞子60g沙苑子60g半枝莲60g白花蛇舌草60g香附30g黄芩60g 配1料,共研细末,蜜丸,9g,早晚各一次。 (八)口腔溃疡 治则:养阴清热。 主方:玉女煎加减 处方:生地10g沙参10g麦冬10g知母5g生石膏30g牛膝10g竹叶10g川黄连3~5g黄柏10g甘草5g 加减:1便秘加酒军5~10g(后下); 2气虚加黄芪30g、太子参12g、白术10g、升麻5g。 附:1含漱方: 花椒10g细辛10g薄荷10g黄柏15g大黄15g明矾10g冰片10g 水煎1剂,取汁~ml,含漱,3次/日。 2疼痛较甚者,用六神丸,3粒,含溃疡处,3次/日。 (九)胃下垂,脱肛 治则:升提中气。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黄芪30g党参10g苍术10g白术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0g茯苓12~15g枳壳30g甘草5g(焦三仙各10) 四、泌尿生殖系统病证 (一)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浮肿) 处方:黄芪30g丹参30g益母草30g熟地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沙苑子10g甘草5g 加减:1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莲草12~15g、生地榆30g; 2蛋白尿加鹿角胶10g(烊兑)、倒扣草30g; 3浮肿加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2g、车前草30g。 (二)泌感 治则:通淋清热解毒 处方:瞿麦15g扁蓄15g竹叶10g野菊花30g黄柏10g败酱草30g乌药10g甘草5g 加减:1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0g; 2肾虚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 3尿中有红细胞加白茅根30g、旱莲草12~15g。 (三)泌尿道结石 治则:通淋利尿为主。 处方:金钱草30g瞿麦30g扁蓄30g冬葵子30g海金沙30g(包煎)黄柏10g竹叶10g通草5g滑石15g(包煎)甘草5g 加减:1痛加元胡10g、白芍30g; 2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莲草12g; 3日久肾虚加补肾药。 注意:多饮水,跳跃,肾结石或较大的输尿管结石考虑西医碎石治疗。 (四)男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遗精) 主方:五子衍宗丸加减 处方:熟地10g山萸肉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沙苑子10g泽泻10g甘草5g菟丝子10g车前子12g(包煎) 加减:1阳痿加仙茅10g、仙灵脾10g、葫芦巴10g、肉苁蓉10g、丹皮10g; 2遗精加金樱子12g、覆盆子10g、芡实10g、煅龙骨30g(打)、煅牡蛎30g(打)、黄柏10g; 3早泄加金樱子12g、覆盆子10g、五味子10g,并酌加补肾阳药; 4并慢性前列腺炎加野菊花30g、黄柏12g等。 (五)慢性前列腺炎 治则:清热解毒为主,兼益气补肾,活血软坚。 处方:野菊花30g黄柏10g白头翁15g败酱草30g橘核10g丹参30g黄芪30g女贞子10g甘草5g金樱子10g (六)遗尿 治则:补肾止遗。 主方:桑螵蛸散加减 处方:桑螵蛸5~10g白果10g(打)补骨脂10g益智仁5~10g石菖蒲10g金樱子10g远志10g甘草5g覆盆子10g煅龙牡各30g 注意:幼儿剂量酌减。 (七)副睾炎 治则:清热解毒,疏肝活血,软坚。 处方:黄芩10g黄柏10g野菊花10g连翘15g橘核10g(打)青皮10g小茴香3g元胡10g柴胡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5g (八)男性不育(精子数目减少或活动度下降) 主方:五子衍宗丸 处方:菟丝子10~15g枸杞子10g覆盆子10g女贞子10g沙苑子10g仙茅10g熟地10g鹿角胶10g(烊兑)甘草5g 注意:男方从其妻来经之日起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14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避免房事,疗程结束后同房,未孕可继续1~2个疗程。 五、内分泌疾病 (一)甲亢 主方:当归六黄汤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生地10g川黄连3g黄芩10g黄柏10g酸枣仁10g五味子10g甘草5g煅龙牡各10g(打) 注意:需配合西药治疗。 (二)糖尿病 主方:增液汤,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补中益气汤等。 处方:生地15~30g玄参15g麦冬10g生石膏30g(包)知母5g川黄连5g花粉12g玉竹10g石斛10g黄芪30g太子参10g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甘草3g 注意:需配合西药治疗。 (三)甲状腺功能减低 主方: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 处方:熟地10g炮附子10g肉桂3g山药10g茯苓12g泽泻10g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仙灵脾10g甘草5g 六、免疫性疾病和骨关节病 (一)关节炎 处方:熟地10~15g当归10g白芍10g防风10g威灵仙12~15g海桐皮10g豨莶草12g老鹳草15g黄芪30g络石藤15~30g甘草5~10g 加减:1病在上肢加羌活10g; 2病在下肢加独活10g、牛膝10~15g或木瓜10g; 3寒中加制川乌、制草乌各5g、细辛3g; 4兼热证加生石膏、桑枝15~30g、忍冬藤15~30g; 5病重加全蝎3g(研冲)、大蜈蚣1条(研冲),或加蕲蛇肉(最好配丸药时用); 6必要时加雷公藤多甙片,10mg,3次/日。 附:肢端关节可用外洗方: 透骨草60g,川乌、草乌、细辛、桂枝、荆芥、羌活、牛蒡子各15g 水煎取汁ml,湿热浸泡或湿热敷患处,每剂用3~4天。 (二)干燥综合征 处方:生地10~20g沙参10g麦冬10g玄参10g花粉10g太子参10g石斛10g玉竹10g白芍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甘草5g 加减:1眼干明显加青葙子10g、决明子10g、谷精草10g、桑椹子10g; 2热证明显加黄芩10g、知母5g、生石膏30g(包); 3便秘加火麻仁30g、决明子12g。 (三)雷诺氏病 处方:桂枝10g白芍30g炮附子10g丹参30g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5g鸡血藤30g (四)颈椎病 处方:生葛根30g羌活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威灵仙20g丹参30g甘草5g 加减:肢麻加豨莶草12g、地龙10g、鸡血藤15~30g (五)腰痛,强直性脊柱炎 处方:骨碎补10g川断15g寄生15g鹿含草15g楮实子12g杜仲10g牛膝12g独活10g补骨脂10g熟地10g甘草5g 加减:1肾阴虚加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沙苑子等; 2肾阳虚、偏寒加炮附子、肉桂。 七、神经系统病证 (一)偏瘫,面神经麻痹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丹参30g生葛根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30g赤芍10g地龙10g甘草5g 加减:1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0g、远志10g; 2热证加黄芩10g; 3面瘫早期加白僵蚕10g、天竺黄5g、胆南星5g。 (二)头痛 主方:四物汤加味(重用川芎)。 处方:川芎30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生地10g甘草5g 加减:1前头痛加白芷10g; 2两蘖痛加白蒺藜10g、蔓荆子10g; 3头顶痛加藁本10g; 4后头痛加生葛根30g、羌活10g; 5偏寒加细辛3g、吴茱萸3g; 6偏热加桑叶10g、菊花10g、黄芩10g; 7兼头晕加桑叶、菊花、薄荷各10g,必要时加天麻10g; 8肝阳上亢加磁石、生石决明等。 (三)失眠,多梦,神经衰弱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10g熟地10g酸枣仁10g菖蒲10g远志10g五味子10g合欢皮15g柏子仁10g甘草5g煅龙牡各30g 加减:1兼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0g、香附10g、青橘叶10g; 2偏热加川黄连3g、黄芩10g; (四)弱智 参考方:党参10g黄芪30g生葛根30g石菖蒲10g远志10g首乌10g当归10g枸杞子10g赤芍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川芎10g甘草5g 幼儿剂量酌减 (五)癫痫 主方:二陈汤 处方: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天南星5g天竺黄5g石菖蒲10g远志10g白僵蚕10g酸枣仁10g天麻5~10g川黄连3g甘草5g钩藤12g (六)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下肢)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散寒通络药,去川芎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独活10g牛膝12g甘草5g制川乌5g制草乌5g威灵仙20g 加减:1肢凉加桂枝、白芍; 2腰痛加川断、寄生。 (七)精神失常(含幻觉、多疑、癔病等) 主方:十味温胆汤 处方: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竹茹5g石菖蒲10g远志10g甘草5g酸枣仁10g五味子10g 加减:1肝郁加香附、郁金、合欢皮、青橘叶、柴胡等; 2癔病加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甘草加至30g; 3热象明显(舌红苔黄)加川黄连3g、黄芩10g。 八、外科病 (一)丹毒,疖肿,淋巴结炎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银花15~30g连翘15~30g公英30g地丁30g野菊花30g川黄连5g黄芩10g甘草5g (二)乳腺炎 治则:清热解毒为主,兼散结通乳。 处方:公英30g漏芦15g全瓜蒌15g野菊花30g黄芩10g银花15~30g连翘15~30g青皮10g橘核10g王不留行10g甘草5g路路通10g 另以药渣外敷。 (三)乳腺增生(乳癖) 治则:软坚散结,疏肝活血。 处方:柴胡10g赤芍10g当归10g香附10g昆布10g橘核10g玄参10g煅牡蛎30g浙贝母30g夏枯草10g甘草5g 加减:1疼痛加元胡10~12g; 2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g、熟地10g。 (四)良性甲状腺肿(瘿瘤) 治则:软坚散结为主。 主方:消瘿五海丸 处方:昆布15g海蛤30g浙贝母10g橘核10g夏枯草10g玄参10g连翘12g白头翁10g海浮石12g 青皮10g甘草5g (五)静脉炎 治则: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处方: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黄柏10g银花15~30g忍冬藤15~30g地丁15~30g公英3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5g 附:外用静脉炎软膏,1~2次/日。 (六)痔疮 治则:清热凉血 主方:《血证论》槐角丸加减。 处方:黄芩10g川黄连3g黄柏10g生地榆30g槐角10g侧柏炭10g赤芍10g丹皮10g生地10g酒军10g(后下)甘草5g 附:外洗方:鱼腥草(或败酱草)30g芒硝30g大黄15g黄柏15g五倍子15g明矾15g冰片3g 共煎取0ml,趁热先熏,后洗(浸泡)15~20分钟,3次/日。 (七)阑尾炎 治则:清热解毒为主。 处方:黄芩10g川黄连5g黄柏10g丹皮10g野菊花30g败酱草30g酒军5~10g(后下)元胡10g枳壳12g桃仁10g厚朴10g甘草5g 加减:日久红花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 (八)疝气 主方:天台乌药散加减。 处方:小茴香5g橘核10g乌药10g枳壳15g厚朴12g木香10g香附10g青皮10g高良姜3g甘草5g元胡10~12g白芍15~30g 加减:亦可随症加入荔枝核、吴茱萸、肉桂。 九、妇科病 (一)闭经,月经后期 主方:胶艾四物汤加味。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白芍10g熟地10g益母草30g丹参30g黄芪30g香附10g艾叶10g阿胶10g(烊化)甘草5g 加减:1血瘀加桃仁10g、红花10g; 2寒证加吴茱萸3g、肉桂3g; 3气虚加党参10g、白术10g。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 治则:止血为主,兼益气补血。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黄芪30g生地榆10g仙鹤草30g茜草10g侧柏炭10g阿胶10g(洋化)贯中炭10g甘草5g 拌醋一两同煎。 加减:1日久气虚加党参10g、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 2必要时加三七粉3g(冲)或云南白药; 3或加赤石脂30g、补骨脂15g(验方“止血灵”)。 (三)痛经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香附10g元胡10~12g乌药10g柴胡10g益母草30g艾叶10g甘草5g 加减:偏寒加吴茱萸3g、肉桂3g。 (四)更年期综合征 主方:芩连四物汤、二仙汤。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10g黄芩10g黄连3g香附10g仙灵脾10g石菖蒲10g远志10g酸枣仁10g五味子10g甘草5g 加减:1汗多加煅龙牡、浮小麦、山萸肉,必要时加麻黄根; 2自汗再加黄芪、白术、防风; 3肝气郁结加柴胡10g、青橘叶10g; 4血压高头晕加桑叶、菊花、薄荷、钩藤。 注意:1偏肝血(阴)虚者,以芩连四物汤为主方; 2偏阴阳失调(寒热相兼)者,以二仙汤为主。 (五)慢性盆腔炎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香附10g丹参30g野菊花30g黄柏10g元胡10g青皮10g甘草5g (六)子宫脱垂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重用枳壳。 处方: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0g枳壳30g甘草5g 附:外用方:枳壳60g五倍子30g乌梅30g 浓煎熏洗,或用纱布条浸药填塞。 (七)妊娠呕吐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焦三仙各10g砂仁3g苏梗12g竹茹10g黄连3g甘草5g生姜5片 重者以伏龙肝60g,煎汤代水煎药。 (八)先兆流产 治则:益气补肾安胎。 处方: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杜仲10g川断15g黄芩10g甘草5g桑寄生15g鹿角胶10g(烊)菟丝子10g苎麻根30g 加减:少量出血加炭类止血药(艾叶炭、地榆炭等)。 附:亦可选用阿胶、艾叶、大蓟。 十、皮科、五官科病 (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 治则:清热凉血,祛风除湿。 处方: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白鲜皮20~30g防风10g地肤子20~30g蛇床子12~15g蝉蜕5g土茯苓30g甘草5g 加减:1偏热加连翘15g、苦参10g、黄芩10g; 2偏湿加苍术10g; 3偏寒加麻黄5g、桂枝10g、白芍10g; 4兼瘀加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 5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 6偏风加白蒺藜10g、白僵蚕10g,必要时加全蝎3g(研冲)或蕲蛇5~10g; 7明显过敏者加过敏煎。 (二)带状疱疹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为主。 处方:龙胆草3~5g黄芩10g板蓝根15g银花15g连翘15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元胡12g柴胡10g甘草5g 注意:1后期或后遗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2外用药:带状疱疹糊剂; 或海金沙15g、青黛3g混匀香油调涂,2次/日; 或生大黄30g、黄柏15g、冰片5g,研末,香油调涂,2次/日; 或六神丸10粒加入醋2ml,溶化化后外涂,3次/日。 (三)痤疮 治则: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处方:生地10g当归10g赤芍10g丹皮10g银花15g公英30g连翘15g丹参30g野菊花30g黄芩30g白芷10g甘草5g 加减:有感染加地丁30g。 (四)过敏性鼻炎 主方:苍耳子散合过敏煎加味。 处方:苍耳子10g辛夷5~10g白芷10g防风10g乌梅10g五味子10g丹皮10g黄芩10g银柴胡10g细辛3g薄荷10g(后下)甘草5g (五)美尼氏病 主方:二陈汤加味。 处方:陈皮10g半夏10g茯苓20g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后下)酸枣仁10g仙鹤草60~90g生葛根30g五味子10g甘草5g 加减:1眩晕明显加天麻5~10g、钩藤10g; 2热象明显加夏枯草10g、黄芩10g。 附:仙鹤草为治疗本病的经验单方。 (六)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梅核气) 主方:二陈汤或半夏厚朴汤加味。 处方:桔梗10g苏梗10g厚朴10g半夏10g茯苓12g薄荷10g(后下)陈皮10g甘草5g 加减:1咽炎加清热解毒药,如黄芩10g、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12g; 2梅核气加疏肝理气药,如香附10g、郁金10g、柴胡10g、青橘叶10g; 3阴虚加生地10g、玄参10g、麦冬10g。 (七)秃发,脱发 治则:凉血活血补肾为主。 处方:当归10g生地10g熟地10g赤芍10g白芍10g川芎10g首乌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沙苑子10g旱莲草10g丹皮10g甘草5g 加减:失眠加远志、酸枣仁。 十一、其他病证 (一)低烧 治则:益气养阴。 主方:青蒿鳖甲煎、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生地10g丹皮10g地骨皮12g银柴胡12g青蒿10g知母5g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 升麻5g甘草5g 加减:对怀疑有炎症者加清热解毒药。 (二)盗汗 主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生地10g黄柏10g黄芩10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川黄连3g煅龙牡各30g甘草5g 麻黄根12g浮小麦30g 加减:兼自汗加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 (三)自汗 主方:玉屏风散 处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党参10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煅龙牡各30g麻黄根12g甘草5g 大枣5枚 (四)浮肿 主方:五苓散加减 处方:黄芪30g茯苓15~20g猪苓12~15g泽泻12~15g白术10g车前草30g汉防己10g桂枝3~5g 五加皮5g甘草3g (五)乏力 主方:补中益气汤 处方: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10g柴胡5g当归10g枸杞子10g黄精10g仙鹤草30g 千年健10g甘草5g (六)过敏性紫癜 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为主。 处方: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黄芪30g槐花10g茜草10g生地榆30g仙鹤草30g黄芩10g 侧柏炭10g连翘12~15g甘草5g 加减:尿内有红细胞加白茅根30g。 (七)贫血 治则:益肾为主,兼补气血。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熟地10g阿胶10g(烊兑)枸杞子10g首乌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 巴戟天10g锁阳10g补骨脂10g甘草5g 加减:1缺铁性贫血加代赭石10~15g; 2纳呆去熟地阿胶,加生山楂10g; 3便溏去当归、首乌、锁阳,加山药、苡仁、肉豆蔻; 4乏力明显加党参、白术、升麻,酌减补肾药,避免药味过多。 处方用药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4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楂干泡水喝,对身体有何好处获得3个养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