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你会害怕去恒隆、SKP、国金中心这些地方吗?

不是因为穷。

哪怕有钱,每次去商场里的Gucci、LV店这些地方,我也总感觉有很大的压迫感:高冷的柜员、高级的装潢,整个店里的空气都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当我尝试跟周围人吐槽这种感觉时,我得到了很多知己,我们都是“潮人恐惧症”患者。

是的,潮人恐惧症。

不是恐惧潮流,而是对那些刻意打扮得过于潮流的“潮人”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抗拒。

但是,接下来我要说的故事,你不会永远想到:

原以为是“潮人压力”制造者的柜姐,也会恐惧自己工作的地方,甚至恐惧来自自己小姨的“潮”;

那些看起来每天穿得很潮的时尚打工人,其实并不敢去线下时装大牌的门店里逛,他们都是在天猫买奢侈品的……

尤其是那些潮人本身,居然也在恐惧潮人?!

一位SKP柜姐,曾经恐惧自己小姨的潮

讲述人:北京SKP柜姐王紫云,30岁

说出来肯定很多人不相信,我,SKP柜姐还真有“潮人恐惧症”。而且我第一个“恐惧”的潮人,居然是我小姨。

我们家6个女人感情特别好,这6个女人分别是我妈,我二姨,我小姨,我和我的两个表妹。

我们家这些女人,有的在县城,有的在地级市,但一年肯定会聚两次,一次春节,一次外婆生日。

每次聚在一起,从头到脚,都会比较谁更美,连78岁的外婆,每年都因此换两次美甲颜色。

我小姨是其中最出挑的。

她是县城高中英语老师,你懂吗?县城英语老师,就是县城时尚风向标。

在大街上全是美特斯邦威、以纯、森马的时候,她会给自己订英文杂志,里面有香奈儿的品牌故事。

我每次见她都特别紧张,我不知道她会怎么评价我,我的发型,我的衣着,甚至我打蝴蝶结的方式。

你给我说“潮人恐惧症”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那时候的自己。

“潮人恐惧症”本质是啥?其实就是不自信呗。至少我那个时候是不自信。

我和我小姨亲热起来,是我15岁转学到她学校。

刚去的第一个周末,她就带我打耳洞,给我买了双红靴子。那时候我们那边没有像SKP这种专柜,就在天猫买的。跟当时她看的杂志封面上的靴子差不多。

我的天,那个星期,我就被全校的人认识了,好多人在我背后窃窃私语,说实在的,那会儿我特别享受这种感觉,被注视被讨论。

我第一次觉得,我终于和小姨是一类人了,我就再也不怕她了。

在那个没有专柜的县城,我在网上买了双靴子,成了当地第一个“潮人”,这就是一个“潮人恐惧症”的治愈过程。

后来,我刚开始做柜员的时候,我小姨好长时间没怎么找我闲聊,之前她每次逛街都会拍照到群里专门

我让我看搭配。

后来我妈跟我说,我小姨是觉得我到了北京,还在奢侈品店工作,眼光和以前肯定不一样了,怕她再让我帮忙选衣服鞋子会让我觉得土。

我没想到,没过多久,我小姨就在天猫店上专门选我们店的款式,选好以后,让我从店里给她买,帮我冲绩效。

我一开始以为小姨是为了我才这么做的,后来过年到她家,发现她家里的电器、冰箱、甚至新换的瓷砖全部在网上买的。

那时候我才感觉到,我小姨虽然人在县城,但是眼界一直跟着最新的潮流走。

要是没有网购,我小姨只能在放假的时候坐3小时大巴到省会商场逛街才能看到很多品牌新款,而且可能颜色都不齐全。

说回我自己的工作。

我是个柜员,虽然我不想承认,但我们这行的确就是看人下菜,你说我是不是应该热情接待一个我一看就知道不会在店里消费的顾客?

可能应该吧,但也只能在我没有其他顾客的时候。

我刚入行的时候接待过几个小姑娘,在店里徘徊很久,最后挑了一款元的发卡。

想起这件事,我有点后悔,像这样的小姑娘,我越热情,可能她们压力会更大,本来没打算买东西,因为我太热情,就硬着头皮消费,买的东西未必是她们想要的。

我要是在那不言语,她们估计一会儿就走了,也没想买,这些钱在网上买点实用的不好吗?

别说别人了,我买一线品牌的化妆品、衣服肯定是在天猫上的店。都是一个商场的,你说我换身便装去其他店里当顾客?没必要吧。

其实我们柜员服务的人群真的只是少数人,也就是所谓的熟客,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服务散客,而是我们的销售方式,没有网购适合他们。

这东西就跟“给大boss做汇报”一样,有人不恐惧吗?

讲述人:上海金融行业人士李颖,28岁

“潮人恐惧症”这件事是间歇性的,主要取决于我的银行卡余额。

你别说潮人了,我读书的时候第一次去屈臣氏,那个特别热情的导购都让我恐惧,我最后预支三个月的生活费,把她介绍的产品都买了。

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开口拒绝,我很担心我一张嘴,她就觉得是因为我没钱。

也不是说没钱让人羞耻,怎么说呢,就是你怕自己没钱让她浪费了时间。

你说我现在去逛屈臣氏还这样吗?肯定不会啊,而且我还会和导购讨价还价,如果优惠力度不如淘宝,我就算在你面前试了,我也会上淘宝买,因为这就是你的工作对不对?

但你要说我进奢侈品店,那肯定还跟当年一样。我在上海金融行业做FA,干我们这行时不时会有一些论坛、晚会,你肯定还是得收拾得像样些。

之前网上不是疯传“上海拼单名媛”吗?说实话,我刚毕业那会儿也跟同事拼单买过晚礼服,后来还有同事教我上天猫找那些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品牌店,不摘吊牌买了穿一夜再退。

我纠结半天还是算了,一是怕蹭着刮着,二是怕一吊牌不小心漏出来更尴尬。

其实,潮人恐惧症意味着,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匹配造成的落差。

我永远会对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东西露怯。这东西就跟你向你的大boss做汇报一样,有人不恐惧吗?

“潮人恐惧”这件事,我感觉,干脆躲开就好了。

我这个人比较两面派,乐观点说,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悲观点说,就是躲。

想当“潮人”肯定得需要钱吧?想不恐惧“潮人”就要认真挣钱啊,就跟想省钱的人会去豆瓣加入抠门女性联合会一样。

下次你看到“潮人”,干脆拍张图到网上去搜下同款,看下大概多少钱,要是你能负担,也没什么好恐惧的,抬头挺胸擦肩而过,要是负担不起,就绕道走,老实挣钱吧!

如果潮得跟我不是一类人,那我不喜欢和他打交道

讲述人:自由职业者李亮,95后

我有“人潮”恐惧症。哈哈,是个玩笑,但是是个有真实成分的玩笑。

我读高中的时候住校,门口有一家闪得要死的理发店,每天都有五颜六色头发的小哥蹲在路边抽烟聊天,我就特别怕跟他们打交道。

不是说他们是坏人的意思,就是感觉不是一类人。

我的朋友除了同学,基本都是在QQ或者贴吧游戏里混熟的,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我大部分朋友也都不喜欢,就是我们这群人交朋友都先看对方跟自己是不是一类人。

像你说的这种潮人,肯定跟我不是一类人啦,但你要说是蔡文姬的coser,那我一点也不恐惧,我会上去问她要QQ号。

其实所谓“潮人恐惧症”就是人的标签化。

说实在的我喜欢人以群分,我觉得贴标签没什么不好。当然不要贴什么负面标签。

这个“潮人恐惧症”在我看来,就是一群人,不喜欢另外一群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这种“恐惧”我觉得没什么好克服的,存在即合理。

或者说,这种人群的标签化,反而是可以上网就能解决的事情。

作为一个没有网就会“死”的人,我想说,互联网对人的连接能力的很强的。我买了一款游戏手办,在评论区交到好朋友。

虽然我对做“潮人”没什么兴趣,但是,既然我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朋友,那“潮人”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朋友。

你去店里买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上一个买单的人是谁,他觉得这个东西怎么样,但是在网上你可以找到他,并且和他成为朋友。

既然能成为朋友,你怎么可能“恐惧”他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