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两种人,一种命最苦,一种最有福
回复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明心君·主播 放公子 来源 师父曰(ID:sfy) 福祸相依,两者之差,常在人的一念之间。 元朝大臣史弼的《景行录》中就说到: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某些陋习,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招惹祸患。 相应地,好的品行习惯,也会在无形中给人带来好运。 从这角度来说,修身,即修福。 不自重、不自畏的人,命最苦 自重,即拥有自知之明,既不高估自己,也不看低自己。 不自重的人,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沉溺于自己臆想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不知天高地厚,狂傲恣睢,等到头撞南墙、被现实狠狠教训时,往往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记载了一个典型的不自重之人:赵括。 他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从小熟读兵法,就连父亲都辩不过他,于是自认为天下无敌。 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赵括目空一切,死搬兵法,最终导致四十多万赵军被全数歼灭,自己也中箭身亡。 赵括纸上谈兵,不了解实际情况,没有充分的实践,完全脱离了现实而不自知,最终只会自招其祸,自取灭亡。 相反,层次越高、学识越丰富的人,越有自知之明。 曾有大臣向乾隆上书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的牌匾是由大明奸臣严嵩所书,应该换掉。 乾隆觉得有道理,然而在对比了自己的御笔和满朝文武的作品后,发现都比不上严嵩之字,于是未将牌匾换下。 这样的帝王之气象,着实令人佩服。 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才不至于自取其辱,才不至于将错路走得太远,回不了头。 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 自畏,即有敬畏之心。 “举头三尺有神明”,怀有敬畏之心,说话有分寸感,行事有约束,自然能问心无愧。 不自畏之人,心中没有底线和原则,就容易招惹祸患,活得畏畏缩缩。 对自然万物没有敬畏之心,终将尝到更触目惊心的恶果。 对社会规则没有敬畏之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迟早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伦理道德没有敬畏之心,到手的幸福便会一点点从手中溜走。 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翟天临博士论文造假”事件,归根结底就是缺乏敬畏心。 娱乐圈有那么多的人设崩塌,不就是因为心中没把秤,伪装自己欺瞒大众,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 被当成笑料不说,还自毁前程。 是否时刻保有敬畏之心,是判断一个人修养高低的关键所在。 而自畏的最高境界,是慎独。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临终之时告诫儿子的第一句话便是:“慎独则心安。” 东汉名臣杨震,曾举荐过王密。王密为表谢意,深夜带上黄金去拜访杨震,却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王密说:“大半夜的,没人知道。”杨震义正词严地回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 慎独,是即使独身一人,也怀有敬畏之心,不做愧对良心之事,人前人后都洁身自好,表里如一,甚至在自己面前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知廉耻。 毕竟,凡事先对得起自己,才能无愧于他人。 没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的人,容易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一步错,步步错。 人性有善、有恶,不自重、不自畏之人,会疏于对自己言行的规范,便更易于趋向恶,种下苦果。 不自满、不自是的人,最有福 心学大家王阳明认为,自满自是之人,人脉好不到哪去,甚至连最亲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都会疏离。 “满招损,谦受益”。 正所谓,谦虚纳百福。 谦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真诚。 虚心的人,心胸开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接受得了别人的批评。 待人和蔼,他人必然愿意与其相处、分享、传授经验,机遇和好运也就不请自来。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曾在闲暇散步时,遇到一位身穿粗布短衣的老者。 老者故意让自己的鞋子脱落到桥下,并对他说: “小伙子,去帮我把鞋子捡起来。”张良一脸疑惑,但看着老者行动不方便,二话不说便去捡了。 没想到老者刚一接过手,又将鞋子扔了下去,一连三次,最后还要求他帮忙穿上。 张良恭恭敬敬地照做了,没有丝毫的狂妄,也没有因此气急败坏。 老者笑着点点头说: “孺子可教,五天后,天亮之时,你到这儿来等我。” 五天后的天亮之时,张良赶到约定地点时看到老人已在该处等候,老者生气了: “与人相约,怎能迟到,过五天你再早来。” 第二次,张良天还没亮就起来,可还是迟到了。 于是第三次他半夜便赶到那里等着,老者对谦逊有礼的张良很是赞赏,便送给张良一本兵书《太公兵法》。 这本书与他日后协助刘邦开创汉朝,实现宏伟的抱负密不可分。 太自以为是的人,说到底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殊不知,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 况且一个再有天分的人,若自高自大,不肯再下功夫学习,终有一日也会黔驴技穷,比如从神童沦为庸人的方仲永。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不自满,不自以为是,虚怀若谷,方能保持好学之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这就是谦虚的力量。 谦虚的人,身有过人之才,却丝毫不恃才傲物,反而谦虚、低调,因其心中有一番天地。 越是有大成就之人,越得学会谦虚谨慎。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保持着开放平和的心态,才不至于一不小心从高峰跌入低谷,才能继续探索和求知。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演出《杀惜》时,在台下一片叫好声中听到了一位老人在大喊:“不好不好。”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迫不及待地找到老人,虚心求赐教。 老人看他又敬又诚,便指出他台步上的错误,梅兰芳听后连连道谢,后来还经常邀请老人去点评自己的演出。 不骄不躁、不耻下问、博采众长、择善而从,这样的人自带君子之风,整个人的气场从容且平和,让人舒服。 活得通透的人,深知自身之渺小。 谦虚对外,待人亲和质朴,对事踏实认真,含蓄而内敛,温和而坚韧,常得好人、高人、贵人相助,便能在认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总而言之,谦虚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END-有书君说踏青对好诗,免费赢好礼 来春日诗词大会,享知识盛宴 免费更有趣,人人都有好礼 7天VIP、百万优惠券等你拿 长按识别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7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少景美魔都这8家迷你露台,太好拍
- 下一篇文章: 兽爷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