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学会知止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3.html 这一期,我们采访的人物是黄晓丹。作为叶嘉莹的弟子,晓丹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了诗人们的境遇,生活的不易。人至中年,是应该继续怀揣梦想、逆流而上,还是学会接纳、中止欲望。黄晓丹把观点和回答都写在了那本书《诗人十四个》里,也刻在了每一个阅读过她书的人心里。 黄晓丹—— 江苏无锡人,苏州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师从罗时进教授; 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师从叶嘉莹教授;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师从方秀洁教授; 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她的狗子黄发财说:快去赚稿费,给我买狗粮。 作者:拾肆|朗诵:芈儿 更多视频搜索视频号“慈怀访谈录”收看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一世多艰、被诗词拯救的叶嘉莹。 作为叶嘉莹先生的学生,如今的黄晓丹秉承师业,已在大学教书多年。 她印象中的先生,是这样一幅影像:一个柔弱老人的侧影,穿着质地柔软的旧衣服,夹着一本书或一个小包,慢悠悠地攀上图书馆的台阶。 柔弱中自有刚强。 正是这样柔弱又刚强的先生,教会了她一件件一生中顶重要的事。 在温哥华留学时,黄晓丹住在叶先生家里。先生家有一个房间,藏的全是书画。后来,家里失窃,书画全被偷走。那些书画多是民国、甚至清朝的。叶先生来并不计较经济损失,可是这些书画都带有她往日的记忆。 里面先生最舍不得的,是台静农先生写给她的一副对联,写的是她梦中所得的两句诗。报案后,因为别墅年久失修,没有监控,警察也解决不了。 叶先生虽然心里难过,但既已报案,事情对她来说就过去了。 这件事令黄晓丹记忆深刻,她说叶先生这代人,跟我们不一样。 他们能接受生活中很多问题不能被解决、生命中很多东西没有那么好。 而我们常常是,一边对自己这一面不够满意,一边又对自己其他面耿耿于怀,然后在任何一点上不肯放过自己。 比如很少有人会说:我事业顺利,婚姻不和,但没关系;我婚姻美满,没有事业,但没关系。 这是现代人一个共有的问题——过度反思自己。 这点在当今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兰生幽谷,春天郊游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兰花开在幽深的山谷,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不释放它的清香。 30岁后,黄晓丹身边的同龄人陆续买房、结婚、生孩子,只有她安安静静、一点没动,就像那朵开在幽深山谷里的兰花。 博士毕业后,黄晓丹一直留在江南大学教书。她在一间十几平的单身宿舍住了很多年,楼前的每一块青石板,都浸润着她的跫音。 无锡城有个蠡湖,环湖二十多公里,近城处游人如织,远城处鲜少人行。春日的午后,阳光都是懒散的味道,黄晓丹下课后去散步,走的是少人行的一段路,眼前一派“蒹葭苍苍”,越往深处走,蔷薇开得越盛,把路都挡住,她只能侧身经过。 她兴之所至,采了一朵蔷薇,以湖水为背景拍了张照,发到朋友圈,又记了一句诗“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不料回家打开手机,底下一堆评论竟是——这么好的姑娘怎么没对象,只能独来独往。 有时候会想,这个社会对女性是不是过于苛刻了,好像只有在取得一定的肯定和认可,获得足够的理解与宽容后,她才有独自背对世界的勇气,才会不在意自己得失几处,胜负几何。 而在更多漫长的岁月里,连她自己都时常心生疑惑。 每年六月,当校园里吉野樱花开始飞落,每一瓣都似在诉说着别离,黄晓丹不禁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走到哪个季节了,青春还剩多少,是否值得花在这年复一年的教书工作中。 直到35岁后,人们才慢慢注意到黄晓丹,欣赏她的学识涵养,找她分享诗词、做演讲。她的书《诗人十四个》,仿佛也邀请你我共赴一场“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的春天的郊游。 然而世间最可贵的,从来不是一个人不问红尘风月,只管独自耕耘,而是这个人也曾孤独过、沮丧过、动摇过,甚至现在依然疑惑着,挣扎着,但她还是选择兰开幽谷,默默耕耘,温柔地看待世界。 就像如今的黄晓丹一样,她没有结婚,但她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一只可爱、顽皮的狗(黄发财),还有她一生所爱的诗词和一群热爱诗词、喜欢春游的学生。 点击上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6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人又开始了美国医生已经快急哭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