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s4l4tsz.html
乡食杂记之:?面槐花?面李满强春天的时候,一个旅居苏州的甘肃朋友说:想吃?面了!我大笑:“你是太湖里的鲜美鱼虾吃腻了,才想起?面这穷人家的饭食了吧?”他在那边幽幽地叹气:“那可是小时候的味道呐!”?面是乡里的叫法,我查了一下字典,“?”字是“尽”和“暴晒”的意思。如果和食物联系起来,我倒觉得第二个解释能沾上那么一点。但在吾乡,?面不是“暴晒”出来的,而是蒸煮而成,其做法,倒是和“煨”与“焐”的意思更相近一些。甘肃人,尤其是静宁、庄浪、通渭一带的农家,大都有吃?面的经历。春风含情,春雨有义。初春,黄土高原的山梁沟峁上,就钻出许多鲜嫩的芽苗来。对于吃了一冬腌菜馓饭的乡人来说,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可以大张旗鼓地换换口味了,用俗语说是“换青”。下地干活的当儿,主妇们都会顺手现挖一些蒲公英、马兰头、苜蓿、苦苣、薤白、荠菜等野菜。这些时令鲜蔬,各有用处,有的可以凉拌,有的则适合做馅饼和饺子,有的,还可以做成?面。最常吃的?面,是苜蓿?面。乡人玩笑:?面是懒人的饭食,做法也不甚讲究。苜蓿芽从地里剜回来之后,需要仔细挑拣和淘洗干净,放入淡盐水中浸泡一两个小时,这样做,主要因为苜蓿毕竟是野生的,可以用盐水清除苜蓿叶芽上沾染的杂质。浸泡苜蓿的间隙,主妇们会将洋芋、肉臊切丁,加葱姜蒜,炝炒,旋上适量水,再将苜蓿捞出来,摊薄,放在洋芋丁上面,苜蓿的上面再覆一层面,这面可以是干面粉,也可以是切丝的手工面,就看主妇的勤劳程度了。之后,锅盖盖上,灶膛里不断填入柴火,十几分钟的工夫,一锅香喷喷油津津的?面就出锅了!用筷子搅匀,盛上一碗,苜蓿青绿,面色黄亮,光是颜色就很吸引人了,如果再调上一点油泼辣子,配上一碟可口的小菜,就是一顿不错的主食。大多农家汉子,则是盛了饭之后,右手端碗,左手就一根新挖的羊角葱,一口葱,一口面,也能吃得肚皮滚圆,口舌生香。但再美好的食物,也不能顿顿吃,乡人一般是隔三差五吃一顿,?面是比较实诚的硬饭,可以抵御农活繁忙时候带来的巨大体力消耗。苜蓿吃腻之后,榆钱儿也下来了,也是可以做?面的,做法大致相同,偏甜。我吃过最好吃的?面,则是槐花?面。到了农历四月,李家山的槐树上就吊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儿,整个村庄弥漫着甜蜜的味道。放蜂人开着卡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公路旁的山坡上安营扎寨,开始他们甜蜜的营生。我上初中的时候,有天下午放学回家,路过一个放蜂人的帐篷,偶尔瞥见他们用槐花做饭,感觉很是稀奇,回来给奶奶说起来,奶奶说那还不简单,你去树上折些槐花来。折槐花对十几岁的乡村少年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我爬到门前的大槐树上,不到几分钟的工夫,就折了满满一笼子芳香四溢,洁白如玉的槐花。那天晚上做梦,都能是槐花?面香甜的味道。第二天中午放学,馋虫勾着我,不敢在路上玩耍逗留,急匆匆赶回家来。如我所愿,平生第一次吃到了槐花?面。北人喜食酸辣,槐花?面则让我对甜食有了直接的印象。那种甜,不是浓烈的,是淡淡的,又是持久而耐人寻味的,吃一口,再吃一口,那芬芳就慢慢渗入到你的肺腑和血液之中。父亲看我吃得香,摸着我的额头说:唉,你这娃,是没吃过苦呐!旋即,父亲边吃边讲起吃?面的往事。说是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陇东、陇中一带爆发了大饥荒,饿了一冬的人们,开春的时候见到能吃的东西,都会想方设法塞到肚子里。因为没有面,就将野菜、野花采回来之后,用开水焯熟,拌了糠吃,菜多糠少,一个春天吃下来,要闹几回肚子,人走路也摇摇晃晃。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对苜蓿、榆钱儿、槐花这些食物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觉得这些朴素的植物曾经救过他们的命,心存感激,另一方面,生活好转之后,吃这些东西,会勾起他们对那一段艰难日子的痛苦回忆。在“苦”和“甜”之间,在他们的内心里,永远隔着一道让人纠结叹惋的鸿沟。父亲说,如果顿顿有白面馒头和长面(小麦面条),他是万万不会吃槐花?面的。但即便是?面承载着陇东一带乡人沉重的记忆,时下,在这个幸福感爆棚的时代,简单朴素的?面也没有绝迹,倒成了许多农家餐馆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味小吃。最常见的,是洋芋??。和传统的?面相较而言,洋芋?面似乎是改进版的美食。将洋芋洗干净,擦成丝,然后置入清水,再捞出来,放在干面粉里,来回搓动,直到洋芋丝浑身沾满面粉,再加入清油、精盐、调料拌匀之后,上笼蒸熟,这样做出来的?面,像小鱼儿一般,条理清晰,不糊不腻,口感极佳。不同经历的人,对于同一类食物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包含了各种因素在里面。今年清明,从老家带回了一些苜蓿,忽然心血来潮,想做一顿?面吃。儿子上高二,妻子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吃的。她担心孩子不同意,就征求他的意见。小家伙倒是爽快,说做了尝尝嘛。?面上桌之后,他吃了半碗,还剩半碗,就撂下碗去做作业了,我和妻子面面相觑,无言地笑了一下。对00后的这一代孩子而言,食物还没有承载更多的记忆,只是秉承着“好吃了就多吃点,不好吃就少吃一点”这一朴素道理,我们无法强求他们更多。近日翻书,看到汪曾祺先生编的《知味集》里,收录了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的一篇文字,说是他在北京想念青年时期在老家吃过的窝窝头,让老家来的小保姆用棒子面做了来吃,但始终做不出那个形状,也吃不出那个味道。读到此处,不禁抚掌,会心一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ycjb/1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