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老师谈中医药中药提取物组方是科学的
陈冲老师: “有人讲中医将亡于中药,我看此话不假,当前市场上的中药对中医的损害是釜底抽薪式的。大夫开的处方再好,买到的中药却不是假的就是没有成分的,最为普遍的是成分不够的。患者不知情,所以患者埋怨中医不治病。大夫不知情,因为大夫的眼睛不是仪器,他看不出这些中药到底有没有含量。” 中药之所以不行了,原因如下: 1 部分药性很强的药材绝迹或被禁用 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导致多种在治疗中有特效的中药材绝迹或被禁用。比如:人中黄(一种特制的甘草)、人中白(尿碱)、伏龙肝(灶心土);熊胆、虎骨、犀牛角、麝香等。 在《中医将亡于中药》中,作者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辈子从事中医制药工作的骆老患了结肠炎,“反覆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中找到一方。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果然几剂而愈。” 伏龙肝又称“灶心土”,是老式灶台里挖出来的土灰块。传统灶台的消失,也使伏龙肝变得稀有。 2改变药材产地和随意规模化种植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药性。”不同产地的药材药性差异很大,有些药材一旦改变生长环境,药性就大大减弱,甚至变得药性全无。比如,人工培植的人参、灵芝等药物,与天然的相比,药性相差很多。 改变某种药材的种植地,过去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经过几年的试种,等药性一致稳定了,才能正式移植。但现在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谁还管你那些! 关于这一点,《中医将亡于中药》中举了一个鱼腥草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过去鱼腥草主要生长在深山的水沟溪泉两边,没有污染,煮了以后给小孩退烧很快就能见效。现在云南、贵州、四川,把鱼腥草洒在大地里,像种蔬菜一样。本身那个地是农田,已经施过很多年的化肥农药。长出来后用耙一耙,装在竹筐浸到水塘里,把泥洗掉就挑到集市上去当蔬菜卖了。当天卖不完怕烂掉才拿回去晒干,卖出去做药。肺炎发烧,以小孩居多。小孩病情变化很快,以往一服药就能扳过来,延误了就可能致命。” 许多中药材不按时令采摘,也是导致药性减弱或丧失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早摘早卖钱?! 3环境污染和滥用农药导致药材被污染 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大环境下,要想让中药材不被污染,几乎不可能。为了保证产量,药农违规使用农药,导致中药材毒化。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 新浪微博登载了一篇题为《中药为什么不管用了?》的文章,其中披露说:“药农为了增加收入给麦冬使用壮根灵后,单产可以从多公斤增加到多公斤,党参使用激素农药后,产量也会增加一倍。” 4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几近失传 中医是个很独特的体系,它是建立在对天、地、万物与人体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基础上的。和道家一样,中医也把人体看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对应整个宇宙。所以,不管是针灸治病也好,草药治病也好,都不得违反其自然属性,不能破坏其本质。从诊病、开方、炮制或煎药是一条龙的,哪个环节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方法,都直接影响着疗效。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对工艺要求非常严格,通过正确的炮制,达到减毒、增效和改变归经的效果。但现在没有几个人懂这个,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待中医,在炮制方法上也不再遵从传统工艺了,结果是可怕的。 新华网发表了一篇题为《泉州老中医对中药炮制技艺的传承和忧心》的文章。文中举例说:“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过炮制后使用,分为法半夏、姜半夏和童子尿半夏。用盐卤、生石灰炮制的法半夏,用于健胃。童子尿半夏用于跌打损伤、胃里咳血。姜半夏主要用于妇女妊娠反应,生半夏则是用来催吐。可见同样是一味药材,炮制方法不同,效果自然是天壤这别,试问一句,现在有哪个药店能够完成如此精细的炮制过程?” 能坚持传统工艺非常难得,但即使再坚持也很难达到过去的效果了,因为药源不行了。 5中药材市场假药泛滥吭人害己 假药分三大类,一类是不合格的药材,把没有药性的根茎等炮制后当药卖;二是以次充好,在药材上染色,使其看上去品质很高,这实际上是有意污染。最后一类最可怕,那就是直接用化工原料仿造,就像以前媒体披露出的人造鸡蛋一样。 大陆网上有篇文章披露说:“打磺本来是传统的熏制方法,目前的问题是反覆打磺,造成硫超标。更有甚者是直接将硫黄粉洒在药材上面,注重养生的老百姓叫苦不叠,从我国进口药材的韩国商家也是颇为头痛。为了获得二氧化硫不超标的白芷,他们只能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新鲜白芷自己加工。当今中国,已经被戏称为‘化学大国’,中药商在这方面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近年来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除了打磺,还增加了用双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铁水洗丹参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 中药材市场良莠不齐,非专业人员往往很难辨别真假。 面对这些问题 怎么办呢?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中医药呢? 陈冲老师: “所以,我写了《中药提取物鉴别与质量标准参考》,年化工出版社出版。 咱们的祖先发明中医的时候,人很少,中药很地道,炮制很精细,所以治病的效果好。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发展,国民人数越来越多,病人多,患者多,疾病谱变宽,对中药的需求量增大。中药的鼻祖桐君发明了君臣佐使配药方法,张仲景发明了开处方,多药协同共治,创造了辨证论治;伊尹发明了汤剂,把中药放在一起用水煎煮;扁鹊发明了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张仲景写下了《伤寒论》,是最早的抗感染专著;李时珍花了一辈子时间和精力,写下了《本草纲目》,到死还没见上自己著作一面。《黄帝内经》更是中医之纲领,阐述了医学哲学、保健、养生、未病、生命、天人合一。鬼萸区提出了五行,伯高提出了经络,发明了针灸…… 到了今天,国民人数超过了十三亿,但是土地还是那么多土地,中药还是那么多中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的拓宽,耐药性的增加,患者人数乘方式的上升;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欲望还在不断刷新;对中药数量的需求就逼近了天文数。因为市场需求的拉动,中药资源被毁灭性掠夺,人们就大棚种人参,纸箱栽天麻,家里养蝎子,水缸喂蛤蟆,于是中药的地道性就没有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拿萝卜当人参,把药厂提取完有效成分的药渣,惨在中药饮片里销售。虽然药典对中药质量有规定,但你按规定是买不到真原料,花了高价买到了真原料,但成本又高了,产品比同类贵了许多,消费者选便宜的;造成了真产品卖不出去,假产品充满市场,消费者还反过来说药不治病了,从而降低了中药的公信度。 中药属于天然药,即属天然,质量当由天定。由于气候、土壤、生态环境的不一样,地道性当然就不一样,就像吃一个苹果,同一个品种,辽宁产的和陕西产的口感就不一样;而中药不是苹果,口感不一样就接受了,成分不一样就欺骗了,就延误了治病,就降低了中医药的公信度,久而久之,就把中医药推向了灭亡。用专业话说就是因为化学成分的不等值,而造成了药理功能的不等效。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想成分等值,就要成分重组,要想成分重组,就要成分提取,也就是中药提取物。 让不地道、不合格的中药原料进一次提取设备,人工控制开关、阀门,合理的把握温度、压力、时间、溶剂,定向地把治病的有效成分集中一下,浓缩一下,把不地道造成的含量不稳定消化到生产成本中去;这样就解决了中药的含量问题、地道问题、真假问题。即保护了中药又保护了中医。因为,有什么结构,就会有什么功能。结果跟着方法走,药理跟着成分走,药效是成分的函数,保证了成分,就保住了功效,保住了功效,就保护了中医药。 而中药成分的统一,要有一个标准,标准要在实践中建立、检验、完善;但它需要一个刍型,就像蜜蜂的蜂巢一样需要一个巢础。我写的这本书,就是一片质量标准的巢础,供给世人去修改,去完善,最后把它变成标准。 书中,不是我做的实验,是参考当代药学科学家的专著《新编中药志》和《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前者由肖培根老师编著,他是科学院院士,当代中药科学家。后者是已故黄泰康老师编著,他也是科学院院士,当代中药药理科学家。二位前辈都是德高望重,都是可以信任的。 用这本书中的方法去鉴别,就会把假的中药提取物挡在门外,就会把加糊精过多的次品筛查出来。用这本书中的去配伍、组方,就会比传统中药配伍组方,更保险,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虽然目前国家的政策还没有对提取物组方开绿灯,但希望已经见到了。比如,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第页,银黄口服液,银黄颗粒;第页清开灵口服液等等。这些产品都是非常有效的,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主流产品,都是由中药提取物配制而成的典范,这就证明了一个趋势,一个方向,一个前景,一个势不可挡的洪流;开绿灯只是时间的问题,你不开,外国人就会替你开。 当前,全人类的健康主要受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四大杀手的威胁。而西医对此力显苍白,中医由于中药的拖腿而力不从心。重任就自然落到了中药提取物肩上,用中药提取物遏制四大杀手,用中药提取物拯救世界人民的健康。中药提取物组方就是用中药的精华组方,她将扮演当代人类健康的耶和华。 当代医学科学家钟南山老师说得好,疾病就像老鼠把墙打了一个洞,吃药是打老鼠,补洞是治本。墙是自己的,补洞才是治本,不要到处追着打老鼠,老鼠是灭不尽的,把自家的墙修结实是根本,中医药才是当代人类健康修墙的技术和设备,中药提取物就是修墙的钢筋、水泥、砖头、砂石。” 长按,然后“识别图中白癜风秘方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一味药灶心土温经止血药3彭
- 下一篇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细数中医药宝库中的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