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题曰:捐身报国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薛蟠与冯渊为挣一被拐卖女子,各不相让,小乡绅之子冯渊系为无辜惨死于薛蟠手下。贾雨村奉命受理此案,被拐卖女子正是恩人甄士隐多年前云霄灯会走失之女。贾雨村本想治薛蟠的罪,却碍于四大家族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便胡乱判了案。

薛蟠一案压下来后,薛蟠之母-薛姨妈便带着薛蟠和宝钗来到京城暂住贾家。王夫人将薛姨妈三人安排在府中的梨香院住下后,宝钗与众姐妹一处读书玩乐,薛蟠则与众公子哥一处,纨绔习气有增无减。

本回出现的药用植物:葫芦

红楼梦中写了好多“葫芦”字样。第一回的贾雨村寄居葫芦庙内,甄士隐住在葫芦庙旁。甄家遭劫的起因是葫芦庙失火。第四回的回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庚辰本第十七回贾宝玉看见那省亲别墅大牌坊时,批语写道:“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读红楼梦如入云山雾沼,不知道作者隐藏了什么,到底要说什么,好多的谜解不开。

从音训上说,“混沌”与“葫芦”是对音关系,“混沌”犹言“糊涂”,“糊涂”在俗言俚语中转化为“葫芦”。本回回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其意即为“糊涂僧”判断“糊涂案”

脂批本第四回有一段批语:“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盖云一部书皆系葫芦提之意也,此亦系寓意处。”古称瓠、匏或壶,又写作壶卢、蒲芦、胡卢等。“古人以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葫芦的品种做了具体的区分。

  葫芦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多年。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壶字,呈葫芦形。《诗经》中的“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有苦叶》),“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七月》)是记载葫芦的最早文字。孔子也曾面对葫芦发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的感慨,后以“匏系”“匏瓜”比喻无用之物或赋闲在家。

“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王祯《农书》)。作为一种古老的蔬菜,葫芦在古时的食物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子在《立政》篇中提出了“瓜瓠、荤菜、百果不具备,国之贫也;……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之富也”的见解,《汉书·食货志》中也提及在边角地种植“瓜瓠果蓏”,还将瓠制成脯,当作干粮储备,“蓄积以待冬月时用之也”。

“举无弃材,济世之功大矣”(王祯《农书》),葫芦除了食用外,还被制成各种容器来盛水、盛酒、盛药、盛粮食、盛鸣虫等。“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药用价值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碎用。葫芦科植物葫的干燥种子。立冬前后摘下果实,取出种子,晒干。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酸、涩,温。甘,平。入肺、胃、肾经。止泻,引吐。用于热痢,肺病,皮疹。利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及腹水。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热、口渴、黄疸、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另有润肌肤的优点,能抗病毒并防癌。

0.5~1两。煎汤,绞汁,或煮食等。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等症,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还可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据有的报道指出,葫芦有毒,含葫芦素B,某些变种的果肉有致泻作用。脾胃虚寒者,忌服食。

1、葫芦汁:鲜葫芦1个,捣烂,绞取汁液。每次用1小碗,加入适量蜂蜜调服。单用鲜葫芦汁,可充分发挥其清热利水或润肺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或肺燥咳嗽等。2、葫芦虫笋汤:葫芦60g,切片,虫笋30g,切段。加水煎汤服。葫芦、虫笋皆长于利水,二者合用,能明显增强利尿行水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较有效验。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记载,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绛囊撮要》:葫芦散

切颈葫芦(连子烧存性)。

上为末。

腹胀,黄肿。

每服1个,食前温酒送下,或白汤下。10余日见效。

《鸡峰》卷十九:葫芦散

葫芦散

木通1两半,葫芦子1两半,泽泻3分,防己2分,猪苓1两,海蛤1两。

上为细末。

遍身水肿。

每服5钱,水7分,酒7分,入葱白5寸,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当下小便数升肿消。

《圣惠》卷八十一:葫芦根散

葫芦根(锉)半两,白药半两,漏芦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上为细散。

产后上焦壅热,乳脉不通。

每服1钱,以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医林改错》:抽葫芦酒

  自抽干葫芦,焙为末,黄酒调服三钱。若葫芦大,以黄酒入内煮一时,服酒颇效。取其自抽之义。治腹大周身肿。

《经验良方汇抄》:结顶掣腰干葫芦(姜汁炒)4两,细辛2两,川甘松2两,生明矾1两,皂矾(醋制)2两,生大黄4两,木瓜(姜汁炒)4两,木通4两,木香1两,滑石4两,芫荽4两,姜皮1两。

上为极细末,水泛为丸,朱砂为衣。

时疫,腹痛,霍乱转筋,吐泻急证;或干霍乱。

每服2钱,幼童减半,伏龙肝汤送下。如服下即呕者,不妨再服,必得速效。

若非霍乱,断不可服。

唐代医药家孙思邈,在中国医药史上被称为「药王」,他除了医学上有杰出成就之外,也擅长烹调。一天孙思邈来到长安,在一间卖猪大肠的食府进餐,店家端上来的猪大肠又腥又臭,难以入口。孙思邈略一思索,便向店家示范要如何煮猪大肠才好吃。他从随身带着的药葫芦中取出好几种药,包括花椒、茴香、肉桂等,让店家与大肠同煮,之后大肠果然不臭不腻,非常可口。店主很高兴,对孙思邈十分感激,坚持不收孙思邈的饭钱。临走时,孙思邈很是过意不去,就将自己的药葫芦送给店主。此后,这家食府生意极好,人人都说他们的大肠好吃,许多人问店家此菜叫什么名字,店家回答不出,看到孙思邈送的药葫芦,随口回答叫「葫芦头」。后来,店主索性将孙思邈赠送的葫芦挂在店门口,「葫芦头」也就叫开了并变成西安著名小吃之一。

医道宗源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白癜风建院十周年
白癜风能治愈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