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的日常调理
一、炒熟的莱菔子+白糖 1、炮制及服用方法 莱菔子适量,水洗、淘净砂及杂质,文火炒熟(以炒至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去壳,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药末5至10克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泡,待温频频喂服,亦可拌奶粉或稀饭中服用,每日2次,连服5~10天。 2、病案举例 患者女,1.5岁,年5月6日初诊。其母代诉:近4个月来,患儿每3至5天1次大便,便干成粒,便时哭闹,甚则肛门外翻,肛裂出血,曾多方治疗未效。不得已,每隔3~5天外用小儿开塞露以助排便,嘱用上方10天,停用开塞露,自第5天起,每日或隔日大便1次,随访至今,一直正常。 3、按语 莱菔子质润多油,能润肠通便,长于利气,以助胃肠运化传导,莱菔子虽为化气消食之品,但性味甘平,不致耗伤正气。且莱菔子炒熟气香味甘,白糖调拌,小儿尤乐服用。 二、通便汤 治疗便秘,素以苦寒泻下之品为必用之药,但对于小儿来说,便秘虽多内腑燥热,但如便秘已成则脾气已伤,若使用苦寒之品更易损伤脾胃,故应避免使用苦寒泄下及润下被动通便之药。 1、方剂 通便汤由钩藤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伏龙肝10克,甘草3克组成。 症见: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比正常延长两三天,部分病儿精神食欲不振。观通便汤全方,无一泻下通便药,但此方具有调理脾胃、舒肝快膈、调理脏腑的功能,可使浊气降,津液生,便秘渐通。小儿习惯性便秘用之最有效。临证使用时尚需注意加减法: 实热便秘加青黛、瓜蒌; 气机壅滞加丁香、藿香; 脾胃虚弱加建曲、焦山楂; 便秘日久不愈加麦冬、茅根。 2、病案举例 孙某,女,2岁,大便秘结1年。排便困难,3日1次,色黑如球,纳少,夜寐欠安,舌淡红苔白,指纹淡。此属脾胃不和。 处方:钩藤10克,炙甘草6克,建曲10克,伏龙肝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茅根10克。服药3副,大便2、3天1次。初头硬而后软,纳增,夜寐安。再予原方5付,大便2日1行,便干不硬,无排便困难,精神食欲均可。继服5付,便软,日1行,精神食欲正常。 杨XX男,8个月,门诊病历。 病史:出生后即便秘,每服泻药后才能排便,经常腹胀,经钡餐灌肠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上腭黄紫,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便秘。 脾胃运化失健。 理气和胃。 茯苓9克橘红9克伏龙肝9克钩藤9克甘草6克 服上方药三剂后已排气,仍未排便。用下方: 茯苓10克橘红9克伏龙肝9克钩藤9克茅根9克甘草9克 腹胀减,精神、面色均好转,偶能自行排少许二便。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四天来已自行排便,腹胀减,上腭后紫前红,腹平软。用下方。 茯苓9克橘红9克伏龙肝9克寸冬9克钩藤9克茅根9克甘草9克 吴×,男,2岁,门诊病历。 病史,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便秘。四至五日一行,食欲差。 先天性巨结肠。 脾虚胃弱,气机不畅。 健脾行气。 茯苓9克橘红9克伏龙肝9克钩藤9克甘草6克焦楂9克 大便二天一次,食欲见好。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大便一至二日一行,不干,食欲好。用下方: 茯苓9克橘红9克伏龙肝9克钩藤9克茅根9克甘草6克 苏×,男,9岁门诊病历。 现病史:一年来大便干,二至五日一次,纳少,腹痛,在外服中药约一百多剂无效。病前曾患过肾炎。舌淡苔白,上腭前紫后黄,脉沉缓。 习惯性便秘。 肠胃积滞,热伤津液。 清热健脾,行气和血。 茯苓9克橘红9克伏龙肝9克钩藤15克甘草9克茅根15克 进食好,服药后七天内排便二次,大便已不干。 上方去茯苓、茅根加青黛3克、丁香1.5克 一周大便四次。近日每天排便一次,软便,食欲好,基本痊愈。用下方。 青黛3克丁香1.5克伏龙肝9克紫草9克甘草6克 3、按语 治疗以上便秘患儿,老医生使用的是祖传经验方。其基本方药为茯苓、橘红、伏龙肝、钩藤、炙甘草。其辨证加减原则是:实热者加青黛、瓜蒌;气机壅滞者加丁香、藿香;脾虚胃弱者加建曲、焦楂;气滞壅郁者加草蔻、丁香、乌药;便秘日久不愈者加麦冬、茅根。方中伏龙肝是收敛止泻之剂。一般茯苓、伏龙肝临床多用于止泻,但此药与茯苓、钩藤、甘草等相配伍,则有通便之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1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下第一要药附子
- 下一篇文章: 民间令人毛骨悚然的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