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空调的过去,皇上和娘娘们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呢?面对暑热皇宫中的御医们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寻来清宫防暑秘方及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受暑的病案。让我们一起来探秘一下吧!

年6月20日,赵文魁请得皇上脉息左关弦数,右关滑数。肺胃有热,外受暑邪,以致胸满作呕,身肢疲倦。今拟清暑调中化饮之法调理。

藿香叶2钱,粉葛2钱,条芩2钱,姜连1钱(研),炒枳壳2钱,槟榔2钱(焦),木通2钱,滑石3钱(煎)。

引用焦三仙6钱。

荣得安、谦和,巳刻煎药,巳刻进药。

6月20日申刻,赵文魁请得皇上脉息左关弦数,右关滑数。暑邪未清,蓄饮尚盛,以致身肢仍倦,时作呕吐。今拟清暑止呕化饮之法调理。

藿香叶2钱,薄荷1钱5分,粉葛2钱,条芩2钱,腹皮子3钱,枳壳2钱(炒),酒军1钱5分,木通1钱,引用益元散3钱(煎)。

张得安、谦和、张源禄,酉刻煎药,戌刻进药。

6月21日,赵文魁请得皇上脉息左关弦缓,右关滑数,暑热已清,湿饮亦减。惟中州尚欠协和,以致微作恶心,身肢微倦。今拟和胃止呕化饮之法调理。

藿香梗1钱5分,粉葛2钱,橘红1钱5分(老树),竹茹2钱,焦仙6钱,胡连2钱,条芩3钱,酒军8分,引用益元散3钱(煎)。

张得安、谦和、张源禄,酉刻煎药,酉刻进药。

6月22日,赵文魁请得皇上脉息两部平缓,诸证均愈。惟胃气稍欠调畅。今拟和胃代茶饮调理。

焦槟榔2钱,橘红1钱(老树),竹茹1钱,石斛1钱,焦山楂2钱,甘草5分。

水煎,随时代茶。

小编拙按:古今医案如汗牛充栋,或是过于言简意赅,后学不明其所以,或是过于论理而显得空洞,而宫廷医案大都记载翔实,因机症治无不完备,理法方药无不贯通,每增每减一药,都有严谨的因机,一个病案下来,用药丝丝入扣,尤在增删药物时最见大医的功力,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御医们的思路,亦无需怀疑其真伪,是私淑中医大家的门径。

另附:清宫防暑方三则

暑汤方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香薷3钱,藿香5钱,茯苓1两5钱,陈皮5钱,扁豆1两5钱(炒),苍术8钱(炒),厚朴4钱(制),木瓜5钱,滑石1两,甘草5钱,檀香5钱,乌梅10枚,伏龙肝3两,黄芪3钱,麦冬1两,白术6钱(炒)。

以水熬汤。

防治暑病。

宫中旧例,夏月(5?7月)于乾清宫、寿安宫、养心殿、颐和园等处发放暑汤,王公大臣、宫中人等用以预防暑病。本方专为清宫发放暑汤而设。夏月土润溽暑,湿热熏蒸,故暑邪易于挟湿。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又易兼表寒。暑热伤气,津液受灼,又往往出现汗多气虚等症。本方从《万病回春》十味香薷饮加味而来,具有祛暑解表、利湿和中、益气生津作用,为一涉及多方面治疗的祛暑方剂。

普济药茶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南藿香6两4钱,苍术7两2钱,木香7两6钱,半夏7两5钱,苏薄荷7两8钱,厚朴7两5钱,陈皮3两,荆芥8两1钱,青皮6两,木瓜7两8钱,枳壳7两8钱,槟榔7两8钱,南苏叶8两1钱,甘草3两(生),安化茶20斤。

共研细末,拌匀听用

此茶专治胸膈膨闷,腹脘嘈杂,食后倒饱,四时感冒不正之气,头疼,发热恶寒,伤风咳嗽,呕吐涎水,功能消食散寒,宽中下气,解表清瘟,和胃止呕。随便饮之。

茶叶味苦甘性凉,有很好的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利尿的作用。而于茶叶中更加入薄荷、藿香、苍术、苏叶诸药,发散宣通之力更强,理气和中之效更著。且其中如木香、厚朴、薄荷等气味芳芬,与茶叶气味相得益彰,是以皇宫之内至夏月均以药茶消暑祛疾,宽中和胃,有提精神、祛邪气、开胃消食的良好功用。本方尤为宝贵之处在于药物分量的搭配,精致考究到钱(1?3克),这其中与各药药性之寒凉、气味之甘苦等可能有某种值得注意的含意。一般药茶配出经常有药气胜茶气之弊,而本方优质安化茶20斤,所配各药均在半斤左右,故虽皇族贵戚、内廷妃嫔亦喜饮用,其配方之妙,值得借鉴。

小编拙按:“仙药方”配伍简便,相对比较更“接地气”,易于操作,方中君药六安茶是清朝的贡茶,以其为君,配伍余药,既有预防中暑,开胃醒神之效,并且味道甘甜易于入口;暑汤方由《万病回春》十味香薷饮加味而来,具有祛暑解表、利湿和中、益气生津作用,从组方可见,处处谨慎,是涉及多方面治疗的祛暑方剂;普济药茶,化湿宽中,其治疗效用强于仙药方,宽中化湿之力强于暑汤方,其君药安化茶最妙,据《本草纲目》记载:粗梗大叶,须以水煎,或滚汤冲入壶内,再以火温之,始出味,其色浓黑,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温,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

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想尝试一下,感受帝王防暑的秘方,医院吧,享受尊贵服务的同时,名老中医还可以根据您的体质特征配合清宫秘方配置防暑、治暑药方及汤剂等,帮您度过这炎炎夏日。

长按识别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殿疯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