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类聚膏药方,不看不知道,第一个民
血病 名称: 益母煎 别名: 益母草膏 组成: 益母草不拘多少。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肘后方》。 主治: 一切血病,产妇及一切伤损。 用法用量: 以酒服。 制备方法: 以竹刀切,洗净,银器中煎成,瓷器中密封之。 附注: 益母草膏(《赤水玄珠》卷二十)。 郑注:益母草膏,少阴人方 风湿脚气名称: 皂角膏 组成: 杜仲(去粗皮,锉,炒)、萆薢(泔浸)、大黄(蒸烂)、黑牵牛(半生半炒)各等分。 出处: 《医方类聚》九十八引《澹寮方》。 主治: 脚气肿痛,大便壅闭。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竹沥酒吞下。病稍退即止,仍服调气血等药。 制备方法: 上以皂角为末,煎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郑注:杜仲是少阴人要药,萆薢是太阳人要药,大黄是太阴人要药,牵牛子是少阳人要药。此方四象备,可为名方,也可以说不是方。 疮疖名称: 大黄膏丸 组成: 川大黄不以多少。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医林方》。 主治: 小儿无辜疳,头目后生瘰疬结核,久不治,为疮疖。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煎皂子汤送下。 制备方法: 醋煮熬成膏子为丸,如黄米大。 郑注:皂子,大黄两个药是太阴人疮疖要药。 劳久嗽名称: 润肺膏 组成: 羊肺1具,干柿1两,真酥1两,绿豆粉1两,杏仁(研碎)1两,白蜜2两。 出处: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主治: 肺燥肺痿。 用法用量: 上将羊肺洗净,次将5味药用水解薄打搅,令稠粘得所,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 附注: 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羊肺汤”。 郑注:干柿太阳人要药,绿豆粉少阳人要药,杏仁太阴人要药,白蜜少阴人要药。处方不知道怎么组成的,一个方剂,四象药都有,你懂得!!! 吐血名称: 伏龙肝膏 组成: 生地黄汁半升,刺蓟汁半升,白蜜3合,麦门冬汁半升,伏龙肝2两(细研如粉)。 出处: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济生续方》。 主治: 吐血口鼻俱出,至一斗不止。 用法用量: 不拘时候,含半匙咽津。 制备方法: 上件药,相和,以慢火熬如稀饧。 猜猜四象药是哪一个? 久痢名称: 黄连膏 组成: 黄连末1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主治: 久痢。 用法用量: 每服半合,温米饮调下。 加减: 白痢,加酒半盏同煎。 制备方法: 鸡子白和为饼,炙令如紫肝色,杵为末,以浆水3升,慢火煎成膏子。 郑注:少阳人方。李济马也用黄连治痢,是不是看过这个方剂呢? 风毒名称: 皂角膏丸 组成: 皂角1斤(去皮弦子,捶碎,酒煮,去滓,熬膏),牵牛(头末)2两,威灵仙(去末)2两,何首乌1两,荆芥穗半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八○引《疮科精义》。 主治: 风毒瘰疬。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与前膏子同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郑注,这也是四象药都有。杂方。 疾风赤痒,耳聋疮肿名称: 神明膏 组成: 蜀椒3升,吴茱萸1升,前胡1两,芎䓖1两,白芷1两,白术1两,当归2两,细辛2两,附子30枚。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千金月令》。 主治: 一切疾风赤痒,耳聋疮肿。 用法用量: 每服如弹丸1枚,诸风皆摩,肿毒诸疮只涂。 制备方法: 上以三年大酢渍1宿,以猪脂肪10斤,煎之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色成。 用药禁忌: 勿令入耳目。 郑注:辅料,大酢,猪脂肪。 疹子攻眼名称: 断续膏 组成: 断续(即蝉蜕,净洗)。 出处: 《澹寮方》引《保生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四)。 主治: 疹子攻眼,肿痛不可开。 用法用量: 以薄荷汁调敷,1-2次便能开;若小儿疮疹,黑靥不出,温熟水调下1钱即出,乳母服亦可。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郑注:断续,千万不能认为是续断。 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医学类书,系朝鲜金礼蒙等撰,收辑我国明代以前医籍一百五十多种加以汇编而成。内容极为丰富广博,堪称集医方之大成。全书分为92门,收方近6万首,每门首集各书医论,次按病证辑录各书治法方药(含针灸、导引、食疗等),内容丰富,涵盖内、外、妇、儿、伤、五官诸科及养生方面知识,兼及道藏、佛书及传记杂说等有关医药方面的内容,保存了许多我国明以前失传的医药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干货中医五脏归经用药心得体会
- 下一篇文章: 精华几乎所有的中药精华整理一般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