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呕药的应用
止呕的中药有很多,每一味药都有其应用特点,决不能随意为之。医院毛喆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姜、半夏 这是治呕吐用得最广泛的两味药。汉代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这样的记载:“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这里的“诸”是一般情况下的意思。“谷不得下”就是影响进食。呕吐既然影响进食就不能听之任之,非治疗不可了。小半夏汤是半夏和生姜两味药所组成,这就说明半夏和生姜是止呕的常用药。临床处方也常常见到呕吐就加入生姜、半夏。半夏配生姜之所以能治呕吐是因为二药能把胃的上冲之气降下去,把胃的痉挛之性缓解开,这叫做降逆和胃止呕。但是这两味药都是温性药,最适用于胃中偏寒的呕吐。 芦根 半夏和生姜,如果配伍得法,固然可以治疗热性呕吐,但是治疗热性呕吐还有更简便的小方效方,就是一味芦根。 芦根是芦苇的地下横根,是治热吐的特效药,而且药源普遍,各地的下洼水潦之处都有。热吐的特点,除了小便赤黄、口黏口渴以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手心脚心发热。即使在别的症状看不出是热的情况下,如果这个患者的手足心比一般的正常人为热,这个热呕的诊断便基本是可靠的。 治疗呕吐一般不用带油性的药品,像瓜萎仁、桃仁、莱菔子、苏子等。在寒性呕吐中用了这些药,问题还不大;而在热性呕吐中,那就一定不要用。因为热吐需要清凉,而油腻之品却壅气助热,故属于禁忌之列。芦根性寒味甘,能清肺胃之虚热,止呕吐而不燥。《金匮玉函经》有这样一段记载:“治五噎、吐逆、心膈气滞烦闷,芦根五钱,煮汁饮。”呕吐兼见烦闷,呕吐之后又消除不了烦闷,这就是热吐。 热吐在暑热季节发生得比较多,有的热吐用中西止吐药效果都不大,但用芦根煎饮却能很快就好了,见效快,是治热吐的圣药。 苏叶、黄连 苏叶、黄连主治湿热呕吐。顾名思义,“湿热”是又湿又热,患者必舌苔又黄又黏腻,或者呕出酸苦黏液。这样的呕吐常见于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治疗时可用二陈汤加入苏叶和黄连。 二陈汤是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四味药再加入生姜煎服。这是一个除痰的方剂,方中已经包括小半夏汤在内,可以治痰多的呕吐。但若用以治湿热呕吐,因为它燥湿清热的力量不大,也就达不到止呕的效果,故方中还是要加入黄连、苏叶,因为黄连能清热,又能燥湿;苏叶能降气,又能止呕,则效果更好。但如果湿热仅限于胃上口,没有大量的酸苦之水,却呕哕频繁,又呕不出什么时,只用少量的苏叶、黄连,不加队其他药物,效果也很好。 薛生白《湿热条辨》中有苏叶黄连止呕方,其方是黄连三五分,苏叶二三分,煎服。治湿热证“呕哕不止,昼夜不瘥”。“三五分”“二三分”合1克左右,这样的小方为什么能治呕哕不止这样的重病?说起来也真有趣,不要看他昼夜呕哕不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重病,只不过是胃上口有点湿热,湿热刺激才引起呕吐,而呕吐却排除不掉这样的湿热,所以才昼夜不止。用少量的黄连、苏叶消除掉局部的湿热,不再刺激,也就不呕了。 伏龙肝 伏龙肝俗名灶心土,是农村中烧杂草的炉灶底下年久烧成的红褐色土块。不要看不起这样的干泥巴块,它本质沉重,性能下降,气香性温,暖脾温胃,在胃气太虚,水药不受,别药入口即吐的情况下,用伏龙肝却有立竿见影之效。 由于伏龙肝能镇吐,所以临床时对于一些难以服药的人,怕服药引起呕吐,常常先用伏龙肝煎水,再用此水煎药,往往可以避免服药后引起呕吐。 以上诸药都是以止呕吐为目的,但是呕吐毕竟是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有些病呕吐就是主症,呕吐止了,也就是病好了。但是还有些病,光治呕吐是不行的,还要找到导致呕吐的原发病。因此,临床见到呕吐,不能都以单纯止吐为目标,用药不效,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原因,医院,以防止耽误病情。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1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中药丨和阿胶有个约会
- 下一篇文章: 宝妈必知儿研所院内制剂限购了,这些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