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火制1

三、火制

火制是对药物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一种方法,其使用最为广泛。炒制是中药饮片加工中最为讲究,技术含量最高,熟练程度要求最严,最能影响饮片质量的环节。

关于文火、中火、武火所对应的温度,根据现代的炒制设备总结,文火约在~℃,中火约在~℃(锅底会见到火星),武火约在~℃(出锅时见到明显火星),不同的炒制设备和温度探头及探点会有较大的偏差,实际操作时宜先了解设备特性。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炒:分清炒和加固体辅料炒。

1.清炒:也称单炒,即单味药品直接炒制。

方法: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对应之火候加热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清炒分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炒法。炒制过程要注意火候,一般炒黄用文火、炒焦用中火、炒炭用武火。

炒黄者,常以文火炒至有爆鸣声及香气逸出,出锅放凉则可。比如:炒莱菔子,炒菟丝子;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则可,如出现火星,可喷淋少许清水,稍炒即可。比如:焦山楂、焦麦芽;需炒炭者,以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比如:地黄炭、地榆炭、蒲黄炭、棕榈炭等。

关键控制点:待炒制物料的干度,投入量占锅体比例,锅体温度、炒制时间、翻动频率、炮制品色泽、出锅速度。对于炒炭,出锅后的炮制品极易复燃,要不断翻动查看,发现火星要及时浇灭。宗旨:宁欠勿过!

主要工具与设备:滚筒式炒药机、手工炒药锅。

2.加固体辅料炒:即用固体辅料和药材共同炒制的工艺。

方法:先取规定量的辅料投入炒锅中炒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加净药材共同炒制,待达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筛去辅料。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转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或先摊开放凉,然后筛去麸皮。

麸炒是炮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易出现色泽偏差的,对火候的要求极为严格,火力不及则色暗。关键控制点:待麸炒物料的干度,火力及锅体温度,出锅速度。火候宜在中火与大火间。宗旨:准(火候要准,宁大勿小)、快(进出锅要迅速快捷)、灵(转速或翻动速度要灵活,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火色宁欠勿过)。

土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然后加热灶心土(伏龙肝)炒至轻松滑利,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转动),炒至表面呈土黄色时,取出,筛去灶心土(伏龙肝),摊凉。

关键控制点:待炒物料的干度。

米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取规定量的粳米置锅中翻动,待其热气上冒,投入净药材,炒至色变深或米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米粒,摊凉。

关键控制点:观察粳米的颜色变化及出锅时间。

砂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药材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立即筛去河砂,放凉。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捞出。

关键控制点:砂粒的大小,河砂比例;翻动速度;砂体温度;及时筛去热砂。

蛤粉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用20目以下的净蛤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翻动较滑利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或成珠、内部疏松、外表呈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关键控制点:蛤粉细度,待炒品块体的大小;蛤粉使用比例;蛤粉温度;翻动速度;

滑石粉炒:取滑石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酥脆、表面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迅速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关键控制点:温度与使用比例。

炒制的目的:以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使待炮制品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固体辅料使用比例

麸炒,一般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一般以河砂以掩埋待炮炙品为度,一般为药材体积的1/2-1/3。

蛤粉炒,每kg待炮炙品,用蛤粉30~50kg。

滑石粉炒,每kg待炮炙品,用滑石粉40~50kg。

主要工具与设备:滚筒式炒药机、手工炒药锅。

(二)炙:是待炮炙品与液体辅料共同拌润,并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炙常规有酒炙、醋炙、盐水炙、姜汁炙、蜜炙、油炙等。

方法:将待炮炙品与液体辅料共同拌润,使液体辅料被主料充分吸尽,稍晾,用文火或小中火炒至规定的干度。

关键控制点:选对设备、药材干湿度、锅体温度、炒制时间。酒炙、醋炙、盐水炙、姜汁炙达颜色变深或偶见焦斑;蜜炙需达握之成团,弹之即散的效果;油炙达手抓手无油迹的状态。

目的: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如:蜜炙黄芪、蜜炙甘草、蜜枇杷叶、盐炙巴戟天、姜厚朴等。

液体辅料使用比例

酒炙:每Kg待炮炙品用黄酒10~20Kg。

醋炙:每Kg待炮炙品,用米醋20Kg。

盐炙:每Kg待炮炙品用食盐2Kg。

姜炙:每Kg待炮炙品用生姜10Kg。制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

蜜炙:每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Kg。附注:炼蜜的方法与应用:炼蜜前应选取无浮沫、死蜂等杂质的优质蜂蜜,若蜂蜜中含有这类杂质,就须将蜂蜜置锅内,加少量清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以防加热时外溢)加热煮沸,再用4号筛滤过,除去浮沫、死蜂等杂质,再入锅内加热,炼至需要的程度即可。优质蜂蜜就无需滤过这一环节。炼蜜程度分嫩、中、老三种。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而得的制品。嫩蜜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老蜜含水量仅为4%以下,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在中药饮片的炮制上,多用嫩蜜,偶用中蜜,老蜜不用。

油炙:一般是淫羊藿,每Kg淫羊藿用羊脂油(炼油)20kg。

主要工具与设备:滚筒式炒药机、平底式炒药机、半圆形炒(拌)药机、手工炒药锅。

一味:巴戟天

巴戟天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现今多晒至六七成干时直接抽去木心,即为巴筒。

重点工艺:

⑴、巴戟肉:传统带木心的巴戟天,置蒸锅内蒸制10分钟左右,取出,趁热抽去木心;如为产地抽芯的巴筒,则置蒸锅内蒸制6分钟左右,取出,用用皮带式直线切药机切4mm左右厚片,入料槽加隔板,减少异形片。如果稍潮并在夏天,可直接切制。

⑵、制巴戟天:传统带木心的巴戟天,取甘草片6%,加适量清水煎煮2到3小时,捞出甘草渣,达甘草液重量约等于巴戟天重量,然后将巴戟天加入净甘草液内,并拌匀,文火煮制约1小时,趁热抽除去木心。如果是巴筒,直接煮制1小时,取出,切4mm厚片,干燥。

⑶、盐巴戟天:取上述巴戟肉,拌入5~6%的食盐水,翻动至吸尽,晾晒1小时左右,以文火炒干,颜色变深。(食盐比例2%)。

王锡国

赞赏

长按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