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夏日游览药王山所拍照片和编发的微博,现整理后重发于此。

药王山(一)---简介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现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唐时称磐玉山,宋以后称五台山,因与长安县南五台相对,亦称北五台。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

  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后世尊他为“药王”,药王山便因此而得名。这里是人们纪念孙思邈的中心场所,每年农历“二月二”庙会,游人从四方云集而来表达对孙思邈的崇敬与怀念。

  孙思邈(公元—年),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7岁读书,20岁通老庄及诸子百家之说。因早年多病,立志学医席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药王山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山上有金、元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有明代药王大殿及药方碑,有太玄古洞、洗药池等景点五十余处。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唐摩崖造像四十于尊,精美绝伦;北魏至唐代造像碑百余通,弥足珍贵;历代碑石二百余通,为药王山的实物历史档案;还有石塔、石棺、石碑坊等石刻,均有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山门牌坊

新建的山门广场前,孙思邈雕塑。(现在山门前已建成药王山文化广场,前几日到药王山文化广场未看到此雕像,不知移向何处?)

以前上山路上的一道牌坊,修了登山公路以后,这个牌坊就放置在路边。

青山翠柏之中的药王山,真是洞天福地。

以前的广场北面,客流量少的时候,车辆可直接开到此地。对面的登山小路通向药王庙。

广场南面,看到的建筑物是太玄洞戏楼,每年二月二庙会的时候,戏楼里有秦腔演出。

在山脚下的药王山管理局(据说已经搬走了)

药王山(二)---印象

?????

学生时代,差不多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到耀县烈士陵园来扫墓。耀县烈士陵园是铜川市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

烈士陵园大门。

烈士陵园前院(纪念馆),后面有一个纪念碑和烈士合葬墓。(我去的那一天没有开馆,只好在门前照了两张照片)

陵园就位于药王山附近,扫墓后,老师就会带我们到药王上转一转,那时候完全免费,也没有讲解员,上山最关心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就二个地方,一个是药王大殿,一个是就“摸摸爷”。

药王大殿

药王大殿依山而建,药王坐像后面有一天然洞,小时候也曾和几个小伙伴往洞里走上几十米,因害怕也不敢多走,据说有几十公里深,在山的另一面有出口,到现在我也没有得到证实。药王大殿也叫“北洞”,可能是因为这个洞而得名的吧。

药王大殿西边有一些石碑,印象中那些石碑都倒在地上,印象最深的石碑就是《千金宝要》和《海上方》,常能看到一些人很专业的拓片,我们一群小学生就拿一张白纸和一只铅笔很好奇的也擦一张所谓的拓片,回家后很快就丢掉了。

千金宝要石碑,共四通,双面刻制。碑上的多副常用药方,是宋代人郭思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选的,可称普及本。

海上方石碑一通,双面刻制,上刻卫生常识和常用验方多副,是孙思邈搜集民间验方韵文记述,便于记忆。(《海上方》我专门拍照整理,后文将专题发表博文)

摸摸爷

“摸摸爷”是摩崖造像其中一尊,据说,你哪里疼,哪里不舒服,就摸摸“摸摸爷”的那个部位,疾病或者不适就会消除。小时候常常爬到摸摸爷的身上,将摸摸爷浑身摸个遍。现在已经保护起来了,但是依然允许摸,只需要掏5元钱金盆洗手,再送你一条毛巾,擦干净手上的汗渍再上前摸。

耀县大大小小的水泥厂有十几个,县城旁边,药王上脚下有一较大的水泥厂---陕西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污染没有治理前,山上经常是一层粉尘,黑烟缭绕,严重影响环境,现在看起来清爽的多了。

在药王上山看水泥厂。

在药王上山门口看到的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料运输带。

以前的石料是通过空中缆车运输的,运输线穿越药王山,在山上游玩,头顶上是轰隆隆缆车声,常常害怕头顶上的车斗或石料掉下来砸着自己,看到车斗过来,总的小心翼翼躲避。现在再没有这个担心了。

药王山(三)---南庵

南庵,也称静应庙,是道教古庵堂。位于在药王山南山坡上。主要由金殿、元殿、献殿、戏楼、魁星楼等建筑组成,院中还有一条碑廊,陈列了元至民国碑石三十一通。

山下广场南面是太玄洞戏楼,清代建筑,乾隆、嘉庆、咸丰年间曾多次维修,现在依然完好,每年二月二古庙会,戏楼里还有秦腔演出。戏楼东面登南庵的小路。

太玄洞戏楼(全景)

太玄洞戏楼(近景)

路口有一功德牌坊,上书“忠隐圣医”,牌坊旁边是咸丰六年重修太玄洞戏楼的碑记,上面记载了重修戏楼的经过和资金来源。

登山小路是古时是一条崎岖小路,为了安全及登山方便,二○○二年进行了修建成仿明青石踏步,取名“升仙道”,两旁护栏石上刻制中草药图案。

接近庙门口的护栏石上刻有名人赞颂药王的诗词。

南庵正门

元殿,建于元至元二年,后世经过多次维修,原结构未变,殿内壁画《帝后出行图》也是元代作品,是孙真人寝宫。

大门紧闭,未看到壁画。

金殿始建于宋嘉祐四年,金大定九年扩建,故称金殿。后修缮十余次,原貌犹存,是孙真人的座殿,为药王山最早的建筑。

金殿展出唐代石棺。石棺一九八四年在庙内出土,原墓早已被盗,石棺上石刻作品造型优美,雕刻精湛,是我国唐代石刻艺术珍品。

石棺石刻拓片。

献殿门口有一株千年古柏,也称唐柏,相传是孙思邈亲手所植。树高十二点五米,树围三点九二米。

殿内展出药用植物标本

文昌阁,建于清康熙五年,阁为两层,上层塑魁星点斗像,下层塑百子菩萨像,故称魁星楼和百子楼。楼下为静应宫南门。

百子菩萨像。常有年轻妇女在这里拜佛求子。

从魁星楼向山后看,有一天崎岖小道和牌坊。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尽收眼底。

院内景色

出土的古钟。

出土的古钟(近照)

古柏映翠

碑廊

重修静明宫孙真人殿碑记。

道经石柱

孙真人福寿论石碑

五台山静明宫记石碑。明隆庆元年刻立,记载了嘉靖四十三年大地震后为静明宫塑绘三清圣像之事。

感德军五台山静应庙额勒并加号妙应真人告词石碑

龟蛇石碑。

龟蛇石碑拓片是流传最广的,挂在家中用于镇宅辟邪。那天刚好看到药王山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拓片。

先将宣纸铺在石碑上。

晾干。

仔细拓印。

完成的拓片。

我询问工作人员拓片是否出售,答曰:出售,每张元。我问道: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有许多假龟蛇石碑拓片,怎样才能买到真的。答曰:你可以现场买,拓好你就可以拿走。

药王山(四)---药王大殿

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是药王山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从山下拾级而上,沿着古老的石踏步的一百四十一个台阶而上至北洞的正门----“一天门”,前耸“铁狮驮旗杆”一对,经过天门,便是雄伟壮观的大殿。大殿高22米、宽24米、长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楼阁。大殿正中是高3米的孙思邈的彩色塑像,右侧是唐代开国功臣敬德,左侧是神话传说中能够呼风唤雨的龙君。殿内一派古气雅韵,道骨仙风,玄妙飘逸。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塑像背后,有一岩洞,俗称药王洞。

大殿北侧配殿内,还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雷公、歧伯、王叔和、皇甫谧、陶弘景、葛洪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他们都是孙思邈当年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大殿东侧有一陈列室,展出历代印刷的孙思邈著作的版本,还有年日本出版的《千金翼方》。大殿西侧有一个碑亭,内立医方碑五通,其中《千金宝要》碑由四块相等石碑组成,刻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年),碑上的多副常用药方,是宋代人郭思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选的,《千金宝要》四字取自孙思邈原书用语:“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另一石碑为《海上方》,为孙思邈搜集民间单方、验方,编成七言方歌首,方,明隆庆六年秦王朱守中刻立。西侧后院有一碑廊,立有民国至今现代碑石三十多通。

到药王大殿登山处

山门牌坊

古老的石踏步

护栏雕塑古色古香,可惜的是风化的比较严重

接近药王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间无门的房子,一对白色貔貅,面对登山之人,许多人在这里烧香拜神。

貔貅,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而兽之优,有嘴无屁股,吞万物而不泻。可招八方财,可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传貔貅因为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许吃不许拉。所以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

天门

铁狮驮旗杆

大殿西侧景色

药王大殿

十大名医---汉时名医华佗、张仲景

十大名医---春秋时名医扁鹊,汉时名医仓公

十大名医---黄帝时名医雷公、歧伯

十大名医---晋时名医王叔和、皇甫谧

十大名医---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葛洪

碑亭一角

碑亭

《千金宝要》石碑

《海上方》石碑。《海上方》一名源自民间传说,相传孙思邈救过东海龙王的太子,老龙王感恩不尽,将宫中珍藏的《海上仙方》赠与孙思邈。

药王山(五)---海上方全文

重刻海上方序

孙真人枕上记

侵晨一碗粥,夜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艾火漫烧身,争如独自宿。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父精母血生,那忍分南北。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

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暑月伤热

途中大暑最堪怜,急取车轮土五钱,盏内澄清汤服尽,身轻体健即安然。

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夜无眠,细碾明矾末一钱,半夏橘皮姜共煮,煎汤调下化粘涎。

鱼脐疮

鱼脐疮毒为难治,火内飞矾地上摊,寒食面糊才贴上,生肌退肿即时安。

口疮

口疮发作痛难言,香麝铜青一处研,干捻些儿频掺上,不逾时刻自安然。

产难

妇人临产十分难,若得良方也不艰,寻取路傍草鞋鼻,烧灰酒下即时安。

妇人口干

妇人口舌并焦干,不治如何得暂安,寻取黄龙肝一具,烧灰调酒似灵丹。

眼中流泪

迎风冷泪听根原,腊月寻桑不等闲,若得梢头不落叶,煎汤频洗自然安。

小便不快

小便不快有何难,不用庸医说再三,扁竹水煎连口咽,方知此法不虚传。

大便不快

大便不快听吾言,腹满如山起坐难,用水来研麻子汁,一时吃了自然安。

鼻中出血

鼻中衄血涌如泉,乱发烧灰有甚难,竹管吹将鼻内去,时间恰似遇神仙。

牙疼

牙疼齿痛不堪言,得法犹如遇列仙,大戟烧来疼处咬,名方留下岂虚传。

远年咳嗽

远年咳嗽最难痊,休要求人枉费钱,但用款冬花作末,烧香一吸便安然。

刺毒肿痛

刺毒肿痛叫声连,无血无脓不得眠,研烂松香为细末,帛封其上免灾愆。

刀伤出血

刀伤出血不能停,下子秋蛾效最灵,研碎烧灰伤处贴,即时定止见安平。

小儿骨痛

小儿骨痛不能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拌贴疼边。

水泻

曾闻水泻有何方,焦炒车前子最良,细末一钱调米饮,只消七剂即安康。

臁疮

里外臁疮久不痊,令人行动痛如煎,如君会取牛蹄甲,油拌烧灰傅患边。

痼冷

人身痼冷夜无眠,生用川乌细细研,好醋拌调摊绢上,贴于冷处暖如绵。

蝇子入肠

忽遭蝇子入咽喉,苦恼心肠吐不休,寻取世间虾蟆眼,烂研咽下解君愁。

蚊虱

木鳖川芎二味均,雄黄减半共调匀,用蜜为丸烧一粒,自然蚊虱不相侵。

破伤风

破伤风病莫迟延,脱壳秋蝉二三钱,紧了牙关难治矣,烧灰酒下便安然。

急伤寒

急伤寒气听人言,此法谁知有圣传,半夏酒姜煎一处,时间服了即安然。

蛇伤

若人苦被毒蛇伤,独蒜原来力甚良,切作片儿遮患处,艾烧七炷便安康。

犬伤

犬伤何必苦忧煎,我有仙方只口传,刮取砖青和牛粪,傅于伤处即时痊。

心头疼

心头疼苦不堪当,急看仙传海上方,扁竹水煎连口咽,教人服已便安康。

龟病

腹中龟病不能言,肚里生来硬似砖,自死僵蚕白马尿,不过时刻软如绵。

内瘴

眼睛内瘴泪连连,且莫将心苦自煎,但取鲤鱼用胆脑,和调相拌贴安然。

骨头疼

骨头打碎最艰难,寻破山鞋莫等闲,火里烧灰油和贴,管教哭脸变欢颜。

汤火烧

汤火浇烧不可当,肉皮溃烂痛非常,鸡清好酒来淋洗,信是神仙海上方。

咽喉

咽喉闭塞不能言,幸有硼砂可保全,捣和盐梅如枣大,口中噙化即时宽。

胡臭

身边胡臭不能堪,授汝良方用小便,夜静频频承热洗,子孙后世免流传。

血痢

要医血痢莫迟延,湿纸包盐火内燃,研碎分为三处用,白调粥饮即时安。

自缢

悬梁自缢听根源,急急扶来地上眠,皂角细辛吹鼻内,须臾魂魄自还元。

耳聋

耳聋久矣不闻言,那怕成灾三五年,鼠胆寻来倾耳内,真如顷刻遇神仙。

小儿夜哭

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逼煎,牛甲末儿脐上贴,清清悄悄自然安。

耳疼耳中疼痛似刀剜,出血流脓久不干,鸠屎夜明吹入耳,除脓消肿便安然。

牙疼

一撮黑豆数枝葱,熟艾川椒共有功,半碗水煎勤自漱,牙疼立止显神通。

赤鼻

肺风赤鼻最难医,幸有良方好受持,但用硫矾为细末,和调茄汁最相宜。

重舌

小儿重舌最难熬,锈锁将来火内烧,打落屑儿为细末,水调吃下即时消。

阴脱子肠不收

脱肛阴脱两般忧,寻取鲫鱼只用头,火上烧干为细末,半搽半服自然收。

脱肛

脱肛不止久难安,真个仙方遇有缘,寻取蜘蛛烧得烂,抹于肛上应时痊。

乍寒乍热

乍寒乍热却淹延,反复犹如鬼祟缠,道上喜蛛寻数个,将来系在脉门边。

咽喉

咽喉急闭莫因循,缓存芦都草的根,好酒煎来三四滚,竹筒灌入妙通神。

双蛾

牛膝生根取汁擂,男左女右鼻中吹,不怕双蛾来势急,酒调一服自然回。

七个乌梅七个枣,七个栗壳七寸草,更加灯心共酒煎,赤白痢疾登时好。

月水不通

妇人月水不能通,鼠粪烧灰立见功,热酒调时逢扁鹊,只消一服显神通。

乳少

妇人乳少听吾言,只用穿山甲五钱,研碎米泔连夜饮,乳流恰似井中泉。

乳疮

奶疮肿痛叫声连,焦炒芝麻细细研,灯盏油调涂上面,除脓消肿即时痊。

产多

麝香肉桂及红花,冰水为丸共一家,牛膝煎汤来送下,断胎绝产定无差。

来溺

小便不禁有何难,寻取天台乌药研,饭后服时宜米饮,日须两次每三钱。

骨鲠

骨鲠难医苦叫天,金莺根用醋来煎。入喉切莫沾牙上,骨出令人体自便。

胎前发疟

胎前发疟苦难言,寒热交攻最可怜,急取夜明三钱整,空心茶服自安然。

血崩

妇人崩漏血何多,管仲还同米炒和,每服两钱酒醋下,应知此证自消磨。

牙疳

走马牙疳齿动摇,枣中包信火中烧,更将黄柏同为末,患处捻些立便消。

妇人五心热

五心发热欲如何,赤芍药同水薄荷,等分研细白汤下,自尔清凉转见多。

口疮

满口生疮痛可怜,干姜急取共黄连,口中细嚼流涎出,从此疮灾永不缠。

小儿吐泻

小儿吐泻怎能安,滑石硫黄一处研,每服一钱饮调下,方知妙药属神仙。

头风痛

头风头痛太阳间,芎芷石膏三味全,细末三钱茶送下,当时吃了效无前。

耳聋

耳聋终日不闻言,细辛为末蜡熔丸,入耳绵包如鼠粪,始信却灾似解悬。

自汗

自汗不止防风末,浮麦煎汤服二钱;不效还将牡蛎散,二方经验可流传。

犬伤

人遭犬咬痛堪怜,去壳蓖磨五十圆,烂捣成膏伤处贴;又方虎骨可同传。

手足厥冷

四肢厥冷腹中难,热水蘸来拍膝弯,紫黑点儿针刺破,去些恶血就安痊。

汤火烧

汤火烧淋痛可怜,杨梅皮末使油抟,又将好酒调来洗,目下应知即便安。

转筋吐泻

转筋吐泻实难当,艾叶木瓜煎冷汤,急取食盐安口内,方才咽下即平康。

痹癖

大人小儿患痹癖,肠间一块硬如砖,捣将大蒜硝黄共,傅贴患处软如绵。

臁疮

黄柏相将轻粉末,再加猪胆调膏药,傅贴仍将帛紧缠,一旬再易疮拈却。

骨鲠

骨鲠单方野苎根;又方甘草对砂仁;金凤花实根并用,三般治法尽通神。

催生

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济人急,妇人产难即全生,免得合家共忧戚。

吹乳

妇人吹乳最难当,急用男梳百齿霜,取下饭丸桐子大,三丸酒下不成伤。

痔漏脱肛

痔漏脱肛人受苦,疼痛之时面如土,急取川椒可二钱,空心水送免凄楚。

吹乳

妇人吹乳意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好酒将来调八字,立时痊疴效诚多。

疔疮

疔疮神效稀签草,五月五日午时讨,细末酒调半两余,服讫汗出果然好。

蛇犬伤

细辛毕拔及雄黄,用酒研来入麝香,不问蛇伤并犬咬,当时吃了便安康。

安胎

紫苏陈皮加上葱,细末砂仁煎酒同,胎气不安心下揍,腹中胀痛有神功。

颠犬伤

颠犬所伤人最苦,雄黄五钱麝五钱,酒调二钱作二服,不服灌鼻亦安然。

止痛

草果玄胡索最先,灵脂没药乳香联,酒调一盏宜温服,腹痛心疼似手拈。

痔漏

凡人痔漏痛成疮,遗种蚕蛾纸半张,碗内烧灰调好酒,服之去病水浇霜。

牙疼

寒菊花儿五七团,雪花同捣饭为丸,搐入鼻中如枣大,去疼真似手来拈。

接骨

接骨谁知甚药佳,急须觅取大虾蟆,生捣如泥涂患处,杉皮夹定甚堪夸。

解酒

酒能醒酒不寻常,草果加煎干葛汤,解毒频频三四盏,醒前醉后并宜尝。

忘事

凡人日夜事多忘,远志菖蒲煮作汤,每旦空心服一碗,诗书如刻在心肠。

果毒

世间果品甚多般,性毒有无冷与寒,误食中伤何可解,朴硝加麝即时安。

吃噫

老幼忽然吃噫连,川椒生面和为丸,醋汤十粒梧桐大,信是仙方不妄传。

伤寒

伤寒忽觉苦难医,半两茱萸不用余,用水煎来空腹服,管教所患当时除。

头空痛

脑痛悬空在顶高,急宜细碾马牙硝,好把酥来同捣合,暂安鼻上自逍遥。

赤眼

赤眼难开不见天,宣洲土产好黄连,便将驴乳淹三宿,点上光明即豁然。

翳眼

眼中生翳莫能窥,想是肝经蕴热虚,快取蓝香七个子,煎汤一服病消除。

小儿疟

幼小孩儿抱疟疾,乌猫取粪最相宜,桃仁七个同煎服,病前一盏显良医。

咳嗽不止

咳嗽多时如不止,谁知只用好浮萍,干时烂捣浓煎服,一夜安眠直到明。

刀斧伤

金疮刀斧偶伤残,只用黄丹对白矾,最好生肌兼止痛,即时伤处见平安。

疟疾

常山捣末取三钱,四个乌梅去核研,疟疾未来调酒服,须臾得吐去痰涎。

恶癣疮

世上诸般恶毒疮,更兼疥癣有良方,好将驴粪烧灰掺,日见皮肤复得常。

足筋急痛

两脚筋疼拘急挛,不分昼夜动移难,快捣生姜膏子剂,薄摊其上复如前。

小便不下

小便终朝难得下,莴苣一味捣成泥,将来作饼脐中贴,能使泉流得应时。

蛔虫寸白

虚胃自然成节病,多生寸白与蛔虫,蜂窝收采烧存性,酒调一匕有神功。

干湿癣

头面若生干湿癣,半生半煅与明矾,酒调涂上登时愈,管取皮肤日下痊。

翻胃

病来翻胃几多时,干柿三枚捣似泥,好酒调开乘热服,此方效验少人知。

血流不止

血流不止是如何,驴粪烧灰不用多,但取些儿吹鼻内,须知此病即消磨。

口臭

如人口气臭难当,但取明矾共麝香,两件相交搽齿上,言谈呵笑不闻扬。

鼠咬

鼠咬肉皮最不良,毒攻疼痛肿难当,急将猫粪填痕内,端的公然不作疮。

肛门痔病苦惜惶,炒过胡荽子最良,细碾酒调三五服,自然动履得如常。

蜈蚣蛇蝎伤

蜈蚣蛇蝎毒非常,咬着人时痛莫当,我有灵丹随手好,自然姜汁和雄黄。

消渴

括荽根是天花粉,消渴能令目下痊,采得无时煎白水,服之口内似生泉。

小便血

小肠尿血不曾疏,采取新鲜刘寄奴,为末茶调空腹服,便中赤色自然无。

胎衣不下

灶中土是伏龙肝,药贱功殊不等闲,为末酒调温口服,胎衣不下是灵丹。

倒生

儿在腹中将倒生,浑家惊恐计无从,寻取伏龙肝末服,酒调一剂便分生。

产后无乳

妇人乳汁不行时,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通口服,任他石女也淋漓。

产后咽干

产后咽喉又苦干,更兼咳嗽不能安,猪脂胡粉同交和,熟水调开服自痊。

阴中肿

妇人忽患阴中肿,葱白研膏入乳香,贴傅逾时休洗去,原来海上有奇方。

阴疮

妇人阴内忽生疮,痛痒无时不可当,寻取鲫鱼将胆抹,不逾时刻便清凉。

月信不调

阿胶灰炒成珠颗,乘热将来即便研,月信不调宜此末,酒调一服应时痊。

产难

铁锤火炼透中红,淬酒乘温饮一钟,专保妇人临产难,即时分娩喜相逢。

产后心痛

产后妇人心气痛,叫声切切手摩拈,酒调鸡子空心服,一夜能教肃静眠。

产后血不止

妇人产后血难住,诸药无如百草霜,为末酒调乘暖服,明朝立马见平康。

胎衣不下

产后胎衣不落身,惶惶惊动一家人,蓖麻去壳十四个,白面同研傅足心。

小儿惊风

急惊风与漫惊风,夺命方知有大功,水磨但得青蒙石,调下痰涎主便通。

小儿喘嗽

咳嗽小儿多气喘,石膏火内慢飞煅,研为细末蜜汤调,一夜分明减一半。

小儿夜啼

小儿夜哭不能眠,收拾灯花四五团,捻烂灯心汤化下,一宵肃静到明天。

小儿撮口

撮口脐风总一般,十儿难得两三痊,快觅僵蚕为细末,蜜调涂向口中安。

小儿泻痢

泻痢脱肛不用焦,槐花为末米汤调,食前一盏频频进,效验如同鼓应枹。

药王山(六)---碑林

药王山碑林陈列的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遗像碑,皆系耀州区境内所搜集,数量之多,价值之高,知名国内外。《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龙魏碑》等为稀有之珍品。《张僧妙法师碑》《张六线刻图碑》等也属罕见。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等珍贵的史料。

碑林大门

碑林院内

魏文朗造像

张僧妙法师碑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和魏文朗造像碑

(玻璃反光能看到我在用傻瓜机照相)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局部)

碑林管理人员不让近距离拍照,也只能马马虎虎拍这些内容。

特别介绍一下姚伯多兄弟造像碑,据介绍,该碑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拓片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每年拓印量也就十多张。碑石珍贵,拓片也珍贵了,有人说市面上拓片卖到几千上万元。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也称《姚伯多造像记》、《姚文迁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成石文像》。刻造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年),高cm、宽70cm、厚30cm,年出土于耀州城东漆水河。四面雕刻,左上角残损。碑的正面上部雕有矩形龛,造像三尊,其余全系发愿文。背面上部雕有两层龛,上龛造像一尊,下龛造像三尊。右侧雕姚氏兄弟五人供养像,左侧雕姚氏妯娌供养像,下部为发愿文。

转贴一段关于该碑的文字: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碑文中有:“太和二十年,岁在丙子,姚伯多、伯龙、定龙……上为口主,下为七祖眷属敬造皇先君文石像一躯。”姚氏兄弟对造像备加推崇,称其“营耕庄饰、极工匠之奇雕;隐起形图,蜿若真容现于今世。绮错尽穹巧之制,修来请颜有若真对。非夫道协幽宗,理会上言,焉能若此者。”从碑文来看,姚氏家族是内迁的羌族,为当时北地郡道教首领。

  该碑铭文叙述精湛,文采横溢,文字长达多字。书法体势雄健,苍劲有力,深厚稳健,自然超绝,极富情趣,直刻而书,体现了北魏书体的真谛。隶中存楷,楷中集隶,笔划雅拙,人称“孩儿体”。其用笔有方、有圆、有藏、有露,很受鉴赏者推崇。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的正面造像,头戴道冠,聃耳长颈,双手置于腹前,盘两腿作跏趺坐式。两胁侍亦着冠,双手供于胸前,曲膝蹲于两旁。背面造像与正面造像雷同,两面七尊造像,均以极简炼的刀法勾勒凿镌出面相及四肢,给人以古朴浑厚,粗犷笨拙之感,但又神态生动,形致奇特,如我国传统的水墨画人物大写意,为现有造像碑中之佼佼者。

  另外,除四面龛中造像及部分供养人外,大多是发愿词,楷而兼隶,世称“魏体”。充分体现了书法由隶变楷的痕迹,是我国书法演变的实物佐证。

  从其造型看,古朴大方,刀法粗犷有力,不加过细修饰。无论是碑面或顶部,都是稍作斫凿,不太讲究修饰,因此显得凹凸不平,供养人造像不多,更无装饰花纹,表现出北魏初期道教碑石刀法粗犷的原始形态,对研究我国碑石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出土时就引起人们的嘱目。自年陈列展示后,就以其雕法古朴浑厚、书法劲健有力的特点,得到了海内学者、专家的珍视。年,加选在日本展出的“西安碑林”拓片之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日本友人关野雄称它“刻划细致”,“有潇洒雅致的风味”,赞许其书法是“一种罕见的楷书”,造像“粗犷”,“具备了龙争虎跃的真实感”。]

转贴另一处文字:

[此碑四面刊刻,正面现存624字。有碑阴,笔画细瘦,别具丰神。此碑为道教造像碑,造像记写、刻很特别,其用笔有方有圆,有藏有露。书体楷中兼隶意,形体结构也与一般楷书、隶书迥然有别,字形大小、斜正变化十分自由活泼,显得古朴稚拙。但又能拙中见巧,巧中寓拙,而别具一格。造像记的撰书者可能出自下层粗通文墨的人所为,故别字很多。从刻石中许多行款不齐、大小参差的情况来看,似未曾书丹而直接用刀代笔刻在石上的,显得非常自然谐调,得天然的意趣,字里行间也表现出一种奇物的个性,是北朝书法的异品。]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被于右任誉为“三绝”碑,另两绝为《广武将军碑》和《慕容恩碑》。《广武将军碑》亦称《广武将军口产碑并阴侧》、《立界山祠碑并阴侧》、《张产碑》,前秦建元四年(公元年)十月立。一度传支石佚,年在陕西白水仓颉庙重被发现,年移置西安碑林。《慕容恩碑》又称《豆庐恩碑》,庾信撰文。北周天和元年(公元年)二月立。旧在陕西咸阳文王陵庙戟门西侧,后移署。清乾隆年间石佚,后复于王陵附近掘出,现存于咸阳博物馆。

药王山(七)---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药王山造像石窟,俗称“石佛洞”。位于显化台太玄洞东三百米。现存六个洞窟,二十二个佛龛,隋至明造像四十五尊,各类造像记、题记十二处。造像有圆雕、浮雕两类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线条流畅,神态自然,充分显示不同时代雕刻艺术特点,是研究我国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药王山摩崖造像,始建于北周,尤以盛唐为主,五代、北宋、金、元、明都有增刻。这些造像大都造得温和庄严,世俗味甚浓。

醉翁石

关帝庙石刻

摸摸爷之盛名,传遍天下。往来药王山的人,都有兴要去摸摸它,据说摸摸它,就能消灾除病。千百年来,摸摸爷通体已被摸的油黑发亮。现在已被保护起来,出几元钱金盆洗手后才能摸。

药王山(八)---吕祖庙道院

沿着药王大殿西边小道下山的半道上有一道观,殿内不让拍照。这个道观也是人们游览药王山最容易被忽略的景观。

沿药王大殿西边小道下山。

在翠绿之间的道院。

道院正在装修。

殿内不让拍照,有机会您亲自去看看。

(以上照片均摄于年夏日,现在的景象可能已发生些许变化)

赞赏

长按







































白癫疯怎么医治
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