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揭开中药调剂的秘密

——中药经济学探讨

自古至今中药剂量就是一个秘密,过去有人曾说汉方医学传方不传量。中医药的剂型过去除了汤剂,就是丸、散、膏、丹。而现代中医药的剂型改革也出现了可喜的苗头,如外用黑膏药已经不用火烤就可方便粘贴,又不污染皮肤和衣物,如苗族贴膏。

中药的萃取和纳米技术的出现,使口服药量大大减少,但和传统汤剂比较疗效欠佳,如“生脉饮”口服液虽然口服方便,但总不如现煮的为佳。其实传统的汤剂何以不能取消,是因为疗效是其它剂型无法比拟的。

要说纳米级技术,汤剂可为纳米级的,汤剂在浸出过程中析出有效物质,而大量的药渣弃掉,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无论怎样煎煮,在饮片中大约有/3的药物被废弃。

在古代野生药源十分丰富,古人煎汤大多只煎取一次即除渣,因古人有时是采鲜药入煎,没必要煎汤2-3次,而现代药源缺失,种植品种偏多,临床医生用量较古时候为大,这就使每帖药的价格增高,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因长年服药显得不经济,对贫困者只能“望药兴叹”,有病吃不起药。然“汤”者荡也;“丸”者缓也,尽管汤剂较丸、散、膏、丹能迅速除病,然价格偏高,煎煮不方便,使汤剂逐年减少。

中药汤剂多被诸多丸剂所代替,然而丸剂可否替代汤剂而获得高效呢?否,丸剂即使每日3丸,其总量不过含生药粉5克,一般汤剂每帖在克左右,煎汤后每次50-ml,每日口服两次,其疗效肯定要大于丸剂。即中成药无论蜜丸或水丸,要想获得汤剂的疗效,目前还做不到。

因为一贴汤剂重量为克,炼蜜为丸,可做出9克蜜丸40丸,而服汤药是一日剂量,这40丸大约可用2-5天,因此“汤”和“丸”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蜜丸每服丸仅含生药粉4-5克,虽然疗效缓慢,但对某些慢性病也能凑效,是因为蜜丸中的生药粉未经煎煮属生药粉有关。假如每日只用5克饮片煎汤,肯定不会获效。

汤剂虽然传统有效,其缺点是加工费时,消费偏大,单纯追求疗效,对汤剂的口味可忽略不计。大碗汤剂虽然难喝,但多数病人只要能把病治好,再苦再难饮患者都能克服,因为汤药再苦也比有病痛强,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好言刺耳利于行”的道理。

现在我们探求一个疗效相当于汤剂,剂量高于丸剂,口服既方便也高效的剂型,对社会和病人将是一个福音。其实这法子就是“煮散法”,这个方法古人曾用过,但过去加工器械落后而不能普及,也只是少数精明人在偷着应用,如大医孙思邈自己患病从来不用汤剂,而是“煮散”。

何谓煮散,“煮散”就是把中药饮片磨成80-00目药粉,每次取0克(或5克),加入00-50ml清水,搅匀,文火烧开5分钟,降温在30℃左右一次口服,每日可口服2-3次,每次0克生药粉相当于蜜丸(9克)两丸,且加热煎煮5-0分钟,其中药所含成分并没有什么挥发损失,且剂量虽然没有汤剂足,但较之丸剂,几乎增加一倍;因此“煮散法”的疗效不次于传统“汤剂”。

下面具体比较一下“煮散”和“煎汤”的剂量:

假如一剂汤药总重量为50克(一般中药饮片一剂汤剂在克上下),若煎汤口服,每日只能服两次;若把这50克饮片磨成粉,采用煮散法则可用0天,因每日煮散用5克即够了,这5克是一剂汤剂的/0,那费用也是/0,若天下凡服汤剂者均改为煮散法,既节约了大宗药材,又使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何以自古至今没有推广开来呢?前面已经表述在古代条件不成熟,只是少数精英用之;而在现代则无人推广,没有引起重视,一旦“煮散法”大行其道,则可形成中医药一场革命性行动。现代人特别是城市家庭几乎家家有微波炉、榨汁机、豆浆机,把草药饮片变成粉只要2分钟即可完成,即口服一剂中药从制粉到烧开总共不过0分钟,任何一个患者都可以完成,从此口服汤剂从麻烦变为简单,每个患者可随时随地口服汤剂了。

现在继续分析一下,每次煮散0-5克可否与50-ml的汤剂相比呢?过去药学家曾把一克中药粉的效价与5克饮片煮汤相等,那么5克生药粉煮散就相当于75克饮片煎汤剂量;每日两次煮散口服就相当于煎煮50克的汤药,因此煮散法的疗效决不小于汤剂,因为煮散的生药粉并没有长时间煎煮挥发,使疗效时有超越汤剂的可能。

煮散法既方便有经济,对经济拮据者尤为适宜,其费用是汤剂的/5,因为“煮散法”使每剂一天的汤剂变成了5天,这样人人都可以服得起中药。这个方法若能在城乡推广,对当前国人看病贵看病难将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煮散与口服散剂与泡茶有明显不同,散剂经煮沸一则消毒;二则增加药物的分散度,使可溶性物质尽量溶解以增加吸收效果。孙思邈时代是加工成粗末,再用绢包水煎半小时以上,而我们现代加工则为80-00目细药粉,煮沸时间不宜超过十分钟,也不用绢裹,剂量若轻症(慢性者)每次0克煮散,每日早晚一次,若重症急症可24小时不间断给药,疗效和汤剂一样,因为汤剂在煎煮时,有部分已挥发掉了,而“煮散法”则保存最佳之药性。

除了“煮散法”,还有一种先进的“打浆法”加工饮片,所谓“打浆法”必须购置一台磨浆机,即城市人几乎家家均有的大豆磨浆机,即可完成。假如治疗某病的汤剂方为:(重量为克)

柴胡0克,白芍0克,生地0克,丹皮0克,泽泻0克,云苓0克,猪苓0克,桂枝0克,苍白术各0克,枳壳0克,瓜蒌0克,薤白0克,龙骨0克,牡蛎0克,川朴0克,陈皮0克,甘草0克,大枣0个,生姜0克。

每次每种中药只取克,上述配方共克,因此取其/0共20克,病重者可取其/5即40克,先浸泡2-3小时(和泡黄豆一样),然后加足量水,豆浆机自动粉磨烧开,要求精细者可用筛网过滤,除粗渣饮服,其作用比汤剂好,类似煮散,费用只有汤剂的/5或/0,自动煎煮。假如配方中有纤维性过重或坚硬药材应先用磨粉机磨细,再加入到其它药中一起浸泡加工。

以上两种中药加工法是替代汤剂的妙法,若能在全国推广意义重大。

本文摘自《话说中药》。作者/陈胜威

专门调理脾肾湿寒的食品级药食同源调理品

让您远离湿寒体质-后爱排湿汤

药与病的对应(中药荐读)

中药古法:古人的耐心超乎想象

丢掉中医就是对历史的犯罪,可是不转行就没饭吃...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十则古代膏方(含制作方法)

为什么要用西医解释中医?年历史的临床经验还需证明吗?

中国保卫战——人类历史的终极对决即将上演

日本的蔑视:除了历史,中药与中国还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厉害的中医名家都是"算命"高手?

起死回生?民间中医高手的精彩医案

你是中医高手吗?(字字珠玑)

中医高手才知道的中药“行话”,你听得懂多少?

佚名:我以亲身经历释中医高手在民间

李雅轩一篇珍贵谈太极拳的文章,听说这是写给高手的!一般人看不明白!

李可用药秘诀,理解必然成为国医高手!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但不能结合!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中医高手?深思……

当中国太极在国外遭遇摔跤高手,让世界震撼的事情发生了

民间医生二三事(高手在民间!治病需要灵感!)

原来艾灸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成为中医高手的必备条件不是师承,而是......

针灸是最高明的医疗手段

它是最厉害的绿叶蔬菜,冬季吃它,养阳驱寒,还是养胃高手!

==========END==========

随喜打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