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天津云南海南广东
积跬步,过医考,找崇医!只要想学,永远不会迟,坚持的终点就是成功的彼岸!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考点一理血剂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或出血等证。 考点二理血剂应用注意事项 1.辨清致病原因,分清标本缓急。 2.逐瘀过猛,易伤好血;行血太过,易致出血。临证应用活血祛瘀剂,务须做到化瘀不伤好血,行血不致出血。必要时酌情配伍养血益气之品,以期瘀去而不伤正。 3.止血过急,易滞血留瘀。因此临证运用止血剂,当重视“止血防瘀”,必要时适当配伍行血化瘀之品,使止血而不留瘀。 4.活血药性多破泄,活血祛瘀剂均能促进血行,易于动血、堕胎,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细目二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歌诀: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逐瘀泻热。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大黄下瘀泄热;芒硝泄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寒凉冰伏血脉。 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配伍特点:气血并调,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养活同施,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佐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通窍活血汤一一瘀阻头面证一一活血通窍; ※膈下逐瘀汤一一瘀血阻滞膈下证一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一一寒凝血瘀证一一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身痛逐瘀汤一一瘀血痹阻经络证一一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3.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歌诀:补阳还五用四物,再用桃红去生地,地龙一味来通络,黄芪益气祛瘀滞。 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补气,活血,通络。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方中重用生黄芪(四两)为君,大补脾胃之气,意在补气行血。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黄芪与当归用量比为20:1。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4.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歌诀: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柴胡、瓜萎根、当归、红花、甘草、炮穿山甲、大黄、桃仁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方中大黄酒浸而重用,意在荡涤留瘀败血;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栝楼根消瘀散结而续伤。 5.温经汤(《金匮要略》) 歌诀: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或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吴茱萸行气以止痛,温经而散寒,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二者共为君药;当归、川芎、丹皮共为臣药;半夏、生姜通降阳明之气而散结,下通冲脉,以助祛瘀调经,为佐药。综观全方,温经通脉以祛瘀,养血益气以固本,药虽寒热消补并用,但以温养冲任为主。 6.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歌诀: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养血化瘀,温经止痛。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君。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炮姜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为佐药。童便益阴而利血脉,引败血下行而消瘀阻。 7.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五灵脂、炒蒲黄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 8.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歌诀: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白蜜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细目三止血 1.十灰散(《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白藕汁、萝卜汁、京墨) 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2.咳血方(《丹溪心法》) 歌诀: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萎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青黛、瓜篓仁、海粉、炒山栀子、诃子(蜜、姜汁)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中青黛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共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清肺降火,软坚化痰,共为臣药。诃子清降敛肺,化痰止咳用以为佐。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复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 配伍特点:肝肺同治,以清肝为主,清肺化痰为辅;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 3.小蓟饮子(原载《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 歌诀: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或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方中小蓟清热凉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为君药。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共为臣药。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从小便而出;当归养血活血,引血归经,并可防诸药寒凉滞血、渗利伤阴之弊,俱为佐药。使以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共成凉血止血为主,利水通淋为辅之方。 4.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歌诀: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炒槐花、侧柏叶、荆芥穗、炒枳壳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肠风脏毒,或便前出血,血色鲜红;或便后出血,血色晦暗;舌红苔黄,脉数。亦可用治痔疮出血。 5.黄土汤(《金匮要略》) 歌诀: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温中收敛止血,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更以苦寒之黄芩与甘寒滋润之生地、阿胶相配,既可补阴血之不足,又能制约白术、附子过于温燥之性;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合用,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 分享好东西是美德哦~!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好友!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医学培训刘小
- 下一篇文章: 听入选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的浚县的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