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抑这种感觉的人,最容易精神出轨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作者|周鹏宇责编|五花鹿、雨亦婚姻里,无处可逃的孤独感来访者M女士因为精神出轨,找到了我。她红着眼眶,低下了头,跟我说了她的痛苦:“我从未想过,婚后竟还会为其他男人心动。”M女士35岁,有个4岁的可爱孩子,夫妻两人收入不低,丈夫沉稳有担当,在外人眼里挑不出毛病。但当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出轨背后,她的生活里隐藏着一种难以忍受的情绪:孤独。关于孤独,每个人有着不同程度的体验。有人的孤独是一种可以忍受的正常情感,有人的孤独是一种很剧烈很持续的痛苦。M女士,属于后者。她经常觉得内心空空的,生活一潭死水,很少有亲密感,很少感觉到被爱和照顾,婚前婚后也没有变化。只是家里人多了,需要料理的事情多了罢了。这些年,为了驱逐这种孤独感,她尝试着改变外形,读书,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和一家人出去旅行散心,和朋友参加各种聚会,但还是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甚至,她忍不住去社交网络上找人聊天。这次她遇到的是一个21岁的男生,有着她喜欢的少年音,发信息几乎秒回,还会打语音哄她睡觉。这让M女士重新有了心动的感觉,她鼓起勇气,跟他坦白了自己已婚已育的真实情况,最后男生决定分手。一下子内心那种空洞感,又回来了。在这之后,她彻底对人际关系变得更迷茫。这种让人绝望的孤独感,并不少见:有的人一路换了很多个伴侣,但总会在热恋期之后,陷入一种新的空虚,不知道为什么要谈恋爱;有的人羡慕大家都有最好的朋友伴侣互相支持,但自己遇到了问题也不知道找谁帮忙;有的人参加社交,看着大家热热闹闹聊着话题,自己也试图加入,但却感觉很累很格格不入;有的人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开始刷手机,不敢闲下来,怕一闲下来,就得面对空洞的房间和内心........这种孤独就像是一种弥漫人生的深刻体验。无论怎么换关系、换哪段关系,都无法摆脱。孤独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过度弱化的自我这种“弥漫式”的孤独,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常以为是自己还没遇到相知相惜的人、没找到好的方式去沟通和交流......但事实上,真正的问题不是当下这个关系,也不是沟通的方式,而是更底层的原因:我们过度弱化的自我。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缩到了心底,无法表达和展现出来,自然无法被看见、被关心、被满足。所以无论换多少种关系,还是觉得孤独。就像M女士一样。 在家里清楚记得老公和孩子喜欢吃什么喝什么,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从未和周围的人说起; 和同事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永远都在迎合别人的话题,安慰别人的情绪,但她的兴趣和困扰没人知道; 父母希望她早点结婚,于是就结婚了,但她想不想结婚、希望什么样的婚姻,她从未表达过......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们还发现她有个固定的模式: 一进入关系,就会自动围着别人转,能很快看到别人的需要,善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就像是一个无微不至的海底捞服务员。如此一来,关系不仅无法满足她的需要、滋养她的感受,反而成了一种对她的索取和忽视。因此她的孤独感越发浓烈,内心越发空洞。少年的出现让她暂时满足了一会,但很快,这道光又消退,留下了一个更加暗淡无力的内心。现实生活中,许多回避社交的人也是这样。常常只要进入关系,就自动屏蔽了自己的感受,围着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去“服务”。每段关系都如此,让他们陷入了一种更深的绝望:无论怎么做,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会孤独的。他人,不过是一个吞噬自己的地狱罢了。自我弱化的背后,是从未被看见的自己这种一进入到关系就屏蔽自我的模式,是怎么产生的呢?自我弱化的背后,是一个惯性的声音:我,并不重要。因为自我从未被看见、从未被允许表达,所以就默认了自己的一切并不值得重视和表达。M女士就是这样的。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弟弟比她小5岁,妈妈每天打两份工拉扯两个孩子。从小她就既当姐又当妈,练就了照顾他人的童子功。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责难和伤害她。但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是什么?她快乐吗,她悲伤吗,她委屈吗,她累吗,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人在乎。如果提出来,还会让旁人觉得矫情。渐渐地,她习惯了弱化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甚至一直压抑自己,压抑到自己都察觉不到。难以觉察,便难以表达,更难以被满足。许多常年在关系里感到孤独的人,就是一直被这样压抑过,所以自动弱化了自己:在想流泪的时候,父母说你是大孩子了,不能随便哭鼻子,所以悲伤被压抑了,不重要了;在想生气的时候,前辈说你应该宽容大度,别斤斤计较,所以愤怒被压抑了,不重要了;在想满足自己的时候,大家说你太自私了,所以需求和欲望被压抑,不重要了……比起觉察自己的情绪,有没有给人造成麻烦,是不是影响到别人,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需要什么帮助,变得更加重要。当我们总在关系里弱化自己满足他人,就无法在关系里得到看见和滋养,形成真正有来有回的情感链接。因此内心的黑洞也就会越来越大,孤独感无处不在。如何自我强化,去照顾自己想从孤独感走出来,可以试着走两步。第一步,是自我察觉。完形疗法的创始人皮尔斯曾说过:觉察本身即是疗愈。恢复自我觉察的能力,需要我们花时间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