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名漫谈中草药的命名林格娜
林格娜 第一临床学院 中西医3班 漫谈 中草药的 命名 香草美名 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有些文人墨客在诗句中嵌入了中药的名称,犹如在清淡的菜肴之中加入了浓浓的香味佐料,其味道就迥然不同了。中药的称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加上那些文人充分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用药做隐语,寓含某种意义,往往形成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格调,也可以曲折委婉地表达人情至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诗人们能做出如此动人的中药名诗来,首先得归功于中药的命名,因为不少中药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 如被鲁迅先生称赞的“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离骚》,就运用了大量的草药名字,从而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中草药的名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色彩,深究背后的意义,总能让人有无尽的联想。尽管中草药的名字千奇百怪,但其命名还是有规律可循,可让人顾名义,知性能。以下就是对这些别具风格的名称的命名解剖。 一般的中草药常以色、香、形这三方面的特征来命名。中草药大多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本身具有斑斓的色彩,于是颜色成了中草药命名的重要来源。如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大黄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青黛、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薇、白芨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中草药多用于治病,熬制成汁而服,因此大多数草药也因气味而命名。如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鱼腥草因其叶具有鱼的腥味而得名;酸的酸枣仁、甘的甘草、苦的苦参、辛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中草药还因形态而命名。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狗脊的根上有金黄色的茸毛,酷似狗脊而得名,让人知其名即知其形,栩栩如生。 还有一种命名方式也很常见——以产地名或人名直接命名。这种命名方式含有较厚的人文气息与风土习俗,也能点明来路或道清来源,还能使之带有传说色彩。以产地命名的如川连、川芎、川贝母,皆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陈皮、广木香产于广东;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因而得名。以人名命名的则有:使君子,相传潘州有一个姓郭名使君的医生,善用该药治疗小儿疳积,因而出了名;何首乌,相传古时有一姓何乳名田儿的老头,身体虚弱,头发皆白,不曾有子,他在夜间看见一种藤本植物自行缠绕,自感好奇,挖根煮吃,久而久之,身体好转,头发发黑,寿长而百余岁,故有何首乌之名;杜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杜仲,人名也,昔有杜仲服此得道,故此明之。还有徐长卿、刘寄奴等都起源于历史上的人名。 中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医学药理,而其中中草药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不少中草药也以药物功效而命名。如防风能治诸风头痛;泽泻能渗利水湿;益母草能治妇科病;千年健能“祛风延年”;远志能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能活血壮筋、续骨疗伤;孩儿参用于补益儿童气虚等。有些中药的命名也颇耐人寻味。甘草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尤似和事的国老,故又称“国老”;大黄泻下作用猛烈,功大力专,似勇猛无敌的将军,故又称“将军”,其他如灶心土,称“伏龙肝”,花生衣称“凤凰衣”等,也富有情趣。 中草药来源广,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还有的以其生长特征、十二生肖等浅显易懂或蕴含深意的命名方式命名,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总的来说,中草药穿越时空的长河,流传至今,其命名有着独特的方式与寓意,背后的故事也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诚如古人笔下的四季诗,使中草药的命名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和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