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VS心下痞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部分 第2章12.1.2呕吐胃反哕证—金匮条文(续) 第1节半夏泻心汤VS心下痞(金匮17-10条)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接下来两个方哦,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啊,只是说学过的方,他拿来用在呕吐的时候,我们顺便知道一下。就像这个条,他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那么,心下痞这个病嘛,本来就是泻心汤系的,是不是?只是呢,如果我们在讲泻心汤那个时候,会比较有种感觉说,诶,又吐又肚子咕噜咕噜响,那不是生姜泻心汤比较对嘛?为什么这里是用半夏泻心汤呢? 我想,首先这个人的主证比较是心下痞,那么上面有呕,下面有肠鸣。那其实这个肠鸣啊,你说他可不可以是下利?可不可以是肚子胀?都有可能的。 那么这样的一个状况,你说,嗯~为什么不是用生姜泻心汤呢?我想,首先我们一般而论啊,会有这样子的一组症状的人呢,通常啊,他是这个胃啦,十二指肠啦有一点点轻微的发炎,那么发炎了之后呢,他的这个胃会有闷胀的感觉,然后上面会有这个热啊,而又呕吐的感觉,可是说如果这个人是不是完全可以用这个清凉的药呢?那也不行哦,还是要固住脾胃之气。 所以就采取这个又有暖药,又有凉药的这个泻心汤。那么因为它是一个发炎的症状。这种心下痞的这种比较像是有发炎的症状的人,他固然可能因为发炎啊,而有一些些这个湿热之气被蒸上来,但是相对来讲,他的底下应该是偏干燥的。 因此你如果用到生姜泻心汤的话,又好像又一点多了,因为它下面并没有那么多的痰饮,或者是水气。那所以折中而言的话,用半夏泻心汤临床上的效果是OK的啊,所以我们就姑且相信是半夏泻心汤。 那另外就是,这里用半夏泻心汤,是因为他还有心下痞的症状,所以我们才用泻心汤系的药。但是说起来啊,这个症状比较病机来说的话,比较不像是泻心汤系的病机,比较像是黄连汤的病机。 就是下面要拉上面要呕,虽然他有一点阴阳脱离的那种调调,但是没有脱离到,没有“心下痞”的状态的时候就是黄连汤了,或者是上次讲的那个干姜黄芩黄连汤啊。那这个状况我想我们姑且就接受,啊,这样的用半夏泻心汤就可以了。 主要就是一个小小的复习而已嘛,知道说心下痞当做主证的时候,如果有吐的话那还是开泻心汤。那大概知道这个框架就好了。 第2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VS干呕而利(金匮17-11条)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桂林本8-50条参考)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那像后面那个“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那那个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条文啦。因为从前我们在教那个《太阳篇》8-50条的时候,就有说“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如果那个人呕的话,就加半夏生姜下去嘛。 所以基本上治呕,我们不要管痰饮不痰饮,以止呕来讲,经方常常就是呕的人就加半夏跟生姜,对不对?这是基本盘。那你说,因为这个人是下利,是拉肚子又有干呕,那他挂到黄芩汤证的话,那就用黄芩汤加味来治疗,只是这样子而已,这个不是一个复杂的条文。 只是说我们在这里就要来复习一下,到底哪一种拉肚子是属于黄芩汤的呀?那黄芩汤的拉肚子,它一定是比较肚子痛的对不对,肚子有绞痛的感觉的;然后拉的东西是比较会烫屁股的,是不是?热利,然后呢,脉是比较弦比较滑,比较跳的急促的啊。 那这样一个弦滑急的脉,才会在脉像上面被人家觉得说,哦,这是太阳少阳合病嘛,因为他那个脉像已经搞不清楚是太阳还是少阳了。这样的一种调调。所以这样的热利加上呕吐的症状,那又回到治热利的基本方黄芩汤的加味啊。这样子我想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第3节小半夏(加茯苓)汤VS呕吐治疗路数(金匮17-12条)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诸呕,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那么接下来呢,的这个小半夏汤啊,有一点点太迂阔了。他说“诸呕吐,榖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就是这个,这个各种类型的呕吐啊,吐到你连饭都很难吃下去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就用小半夏汤。因为这条讲的太迂阔了,乃至于说,让人觉得说,诶呀,好像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相对来讲,我们刚才要补充说什么,这个痰邪比较会牵丝的用吴茱萸汤,比较不牵丝的用半夏汤,之所以会这样讲都是因为,张仲景把小半夏汤讲的没有主证可以抓了。 可是这个,没有主证可以抓这一点,固然会让我们学经方的人觉得有一点不知道怎么用它。可是,这件事你也要反过来想哦,就是,近代很多医案啊,也是说这个某某人的呕吐啦,呃,我这边这样子所谓批评时方派也不是很好。 因为我们看哦,一般医生把脉啊,看这个人阴阳虚实对不对,常常一个人如果主证是呕吐,他会说,哦,你的胃很寒开什么药,胃很热开什么药,对不对?他是这样开。 但是病人在这样的一种中医的运作体系之下呢,最近这十几二十年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故事,就是,这个人呕吐已经一年了,然后各种药都用过了,然后最后是吃了小半夏汤好了。就是这样的故事常常会有。也就是,这个汤往往到最后哦,是最容易医好的,那反而是其他的那种杂七杂八的方法到底好不好用哦,让人会有一点疑惑了啦,这样子。 所以张仲景的迂阔的这条,如果对大家来讲的话,半夏跟生姜煮在一起反正也吃不坏你嘛,是不是?那呕吐的话,就不妨先用这个方当做第一个来试吃看的方。如果你的医术还不到的话,就这样子玩胜算还蛮大的。 那么这个方子呢,半夏用一升哦。我在想,最近这两三百年呐,小半夏汤没有那么红,哦,就是大家没有那么爱用小半夏汤,可能是因为临床上用起来不够有效。而小半夏汤的不够有效是一个~很~~呃,怎么讲,以近代的制药来讲,是很麻烦,就是很不好处理的一件事。 因为呢,我们今天要用小半夏汤,要用到它确实有效,你的半夏就必须如同张仲景的用到一升,也就是一个饭碗,而且一定是用生半夏,不可以用制过的半夏。用了制过的半夏噢,有时候制半夏用那个什么明矾什么制过,光是那个制半夏那个矾水都HAO死你,都让你吐。 所以,生的半夏用足一碗,那至少是公克以上咯,就是现代的差不多快要4~5两那么多了。当你用那么多的生半夏捶碎了煮下去,那,这个汤就会很有效,如果你不是这样子的话,就没有效。就是像现在我们一般,一般常规范围的开药,对不对? 你要开半夏剂,你写个半夏,你大概写几钱?——三钱很多了吧,对不对?那三钱又买药局里面的制半夏,这样子的小半夏汤,它当然不能够有效了啊。那生姜也记得,一定要用老姜哦,要辣一点的。那么生姜跟半夏煮在一起的话,半夏的毒性是干干淨淨的,所以这个汤基本上是很安全的,不用去顾虑半夏哦,会不会刺激的问题。 而且它是怎么样的呢?是水七碗煮成一碗半,像治吐的方子哦,很多都是把它煮到很少很少的水,然后把它一口一口呡,因为水多了你喝了又要吐嘛,是不是?所以就煎很久,少量少量的服,哦,这样子来使用它。 那么通常呢,你会用到这个半夏生姜类的治呕吐的方子,除了这个方子本身的镇吐的功能之外呢,那大概就是还有这个水饮的问题了。所以,如果你要多一点点辨证点的话呢,往往这个人会痰饮在中焦哦,也会有一点点心下痞哦,会有这个胃的这个地方啊,中脘这个地方痞闷的感觉。 那痰饮如果到了这个胸口的话,通常也会有心慌心跳的感觉。那么当然如果到了心慌心跳,你就干脆就用小半夏加茯苓好了,因为茯苓对心慌心跳比较有办法。那么中焦有痰饮的人常常会呈现那个苓桂术甘汤证里面讲的,就是这个人容易晕眩。所以痞,跟晕,跟呕,甚至还有口渴这个症状加到一起的时候,你用这个方会比较有效。 那么我刚刚上堂课也讲了,说是后来啊,大家用这个方子,用来用去以后呢,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口渴的,你就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那么如果是不口渴的呢,那你就用小半夏汤就可以了,因为张仲景的条文有说,不口渴的用小半夏汤,这样子。 那么,小半夏加茯苓汤呢,这个方子是在《痰饮篇》里面出现的啊,这个,如果同学要翻过去看一眼也可以。那这个,我们的痰饮篇14-42条,他说,“膈间有水气”,这个中上焦的地方有水气,“呕吐眩悸者”,有头眩有心悸这样的症状的时候,就用小半夏汤再加味茯苓。 当然这个是桂林本的写法。如果是《金匮要略》的同一条,他是写说“卒呕吐”,这个人忽然之间吐了。“而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那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那么,加一个茯苓,对这个身体里面,把这个水啊,再吸收并且输送到该去的地方还是比较有用的。 所以有渴的时候你用,这种情况下,有渴的时候,你用了茯苓它反而可以把水吸收了以后再递回来给你。那这个,嗯,这样一个用茯苓的方子,如果这个人是肾脏病的呕吐有没有效啊?也是有效的。因为基本上还是关系到水代谢啊,水毒造成的呕吐,所以还是有的。 而如果我们讲回这个小半夏汤这个方子哦,那个《痰饮篇》里头有一条是讲说,一个人有痰饮的时候哦,中焦有痰饮的时候,他的背后呢,会有一块地方特别冷,他说“寒冷如巴掌大”。 那这个中焦痰饮造成的背后这个骨椎,第七第八椎啊,骨节第七第八锥的地方,那个地方发冷的那种状况呢,我们中国的经方学者比较倾向于用苓桂术甘汤,而日本的经方研究者呢,非常倾向于用小半夏汤。甚至在古书里面会写说“如果你的背后七八锥的地方,有一块手掌大的地方是冷的,那用小半夏汤是百发百中噢”,就是他们有这样的讲法。 那么,我们在往下面讲之前呢,我们先把后代的一些治疗呕吐的几路用药,跟同学整理一下。因为,小半夏汤它到底是,不要说小半夏汤,应该说,用药的结构来讲哦,这个半夏、生姜组呢,比较是一个人的胃是偏寒并且是有带水饮的,这种情况下用半夏生姜组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有没有其他的状况存在呢?那还是有的。比如说,呃~~如果你的呕吐啊,它是又干又热的,有没有可能?你说上焦太干燥,太上火,这个胃啊,又干又热的呕吐,也有。那这个又干又热的呕吐,他的体质上来讲,这个人就不是痰饮证的调调哦,他的这个小便呢可能是深茶色,茶色的哦;他的嘴巴可能是又干又粘的,就是嘴巴都呈现在那种上火的状态。 而他的特征噢,有一个用药的特征是,手心脚心比正常人要烫。所以你跟他握个手,咦,你的手怎么那么烫?那这种时候呢,就要用到一味药来止吐,就是芦根,芦苇这个东西它的地下横长的根。那么芦根治疗这个,呃,呕吐的时候,我们通常抓主证是抓五心热,啊,就是手心脚心你摸摸看。 如果他的手脚都比正常人要热的话,那你就用芦根会比较有效,因为这时候不是在治痰饮,他是又热又燥。那当然你说要跳回经方哦,这个上焦有热的吐怎么治啊?那后面有个大黄甘草汤也算是在处理上焦热的。那但是我们如果说一般的特效药来讲的话,芦根是特效药。 那我们在是说芦根是治疗又热又干的了,那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是又热又湿的怎么办呐?那通常又热又湿的人,我们的用药组是苏叶跟黄连,噢。那这个紫苏叶子通常我们可以下到四到五钱,黄连呢下到二到三钱。那刚刚讲的芦根你根本大把煮下去就好了,用新鲜的。 那么湿热呕吐的人你就看他的舌头哦,舌苔通常是又黄又厚腻的舌苔。那这个时候呢,黄连是又燥又清热,对不对?而苏叶这个药是一个降气止呕的一个降药。所以这样子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相当好的疗效。 那你说,湿热的人可不可能有痰呢?也有可能,那怎么搭?你可以搭二陈汤啊,对不对,陈皮跟陈半夏搭在一起,那疗效就很好。所以苏叶黄连组加上二陈的结构啊,是湿热的呕吐常用的。 那么另外还有一路呢,是这个人呐,一直吐一直吐,老没医好,然后到后来啊,他已经虚到那个胃啊,一口药水都喝不下去了,一喝就吐,一喝药就吐。那这个时候虚到极点的这种极虚吐要怎么办啊?那这个的特效药是灶心土,也就是伏龙肝啊。 我们灶心黄土,如果在药局买的话要写伏龙肝的,是不是?那古时候这个柴火烧饭的炉灶里头,这个煤灰炭灰堆叠在里头的那一层东西。那可能中国人也会觉得说,好像什么东西都有一点灵魂的样子,那些柴火,它就是烧了要烧出饭让你吃下去的嘛。 所以常年累月累计出来那个东西,里面有非常强的补脾胃的能量。它是立刻可以让一个人,那种完全脾阳胃阳都没有的状态,立刻就可以恢复那个脾阳胃阳。所以就是一块灶心土,大概就是这么大(拇指和食指一个圈),打碎了,噢,用热开水泡也可以噢,煮一煮也可以。那这样喝下去就可以立刻镇吐。 所以,灶心土是我们胃很虚的呕吐的这个最后的防线。所以除了我们这个张仲景说的这个生姜半夏组之外,那其他这几路药,我们也要把他们记起来,因为临床上有机会用到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4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们最喜欢的单方特效药,不容错过
- 下一篇文章: 第一卷青囊再现第68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