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薏苡仁,你知道有多少种方式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0.html 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因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闻名于世,深受民间老百姓的喜爱,常以红豆薏米粥的形式活跃于家庭饭桌之上。 它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属于益中气之要药,去湿之要药,治痿之要药,历代本草中记载的薏苡仁功效多以此为基础。 年卫生部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薏苡仁位列其中,表明薏苡仁不仅功效佳,也是一种良好的食品资源。 从中医角度,薏苡仁生品是癌症的辅助治疗用药,临床炮制后常用于水肿,脾虚泄泻。 说到炮制,可能大家还不太清楚,薏苡仁不是买来就吃吗?其实临床用的薏苡仁是需要炮制一下的。想知道历史上薏苡仁都是怎么炮制的吗?一起来看吧~ 01 历代采制 采制即采收加工方法。薏苡仁的采收加工首载于唐·甄权的《药性论》“(薏苡人)种于彼取仁,甑中蒸,使气馏,曝于日中,使干,挼之得仁矣”。可见唐代采用蒸后晒干,再压去种皮的方法得到种仁。 古人也采用直接晒干去壳取仁的方法。清代本草中则仅见直接晒干取仁法。因此“于甑中蒸汽蒸后晒干,按之得仁”(蒸后晒干取仁)和“晒后捻取或磨取”(直接晒干取仁)是历代本草中薏苡仁明确记载的两种采制方法。现版《中国药典》采收项下仅保留直接晒干取仁法。 02 历代炮制方法考证 薏苡仁炮制历史悠久,且炮制方法多样,存在多种规格的炮制品。从南北朝开始记载有糯米炒和盐汤煮两种炮制方法,随后宋代新增清炒和土炒;明代新增盐炒;清代则新增姜汁拌炒。现代《中国药典》及全国和各省市炮制规范中记载清炒、土炒、麸炒和砂炒等炮制方法。其中麸炒和砂炒历代本草中未见记载。 ▋清炒 本草中对炮制描述相对简化,只剩“炒”之一字,说明薏苡仁多经过炒制后使用。其中分为直接炒和水洗后炒制两种方法。 关于炒制终点判断,古代一般通过外观、颜色、质地,或直接口尝来判断薏苡仁是否达到炒熟的炮制终点;炒黄,说明薏苡仁在炮制后颜色的变化。因此,薏苡仁炒制是历代记载中的主流炮制方法之一。 ▋辅料炒 糯米炒南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是最早记载薏苡仁糯米炒的书籍,“夫用一两,以糯米二两同熬,令糯米熟,去糯米取使”,后世本草中描述的“糯米炒”也多沿用此法。 各本草中薏苡仁与糯米比例有1︰1与1︰2两种,按照现代炮制要求,糯米炒的目的主要是增效,能对薏苡仁健脾和中、止泻功效起促进作用。辅料用量多少对炮制品的质量具有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 土炒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提到土炒:“辛稼轩……忽得疝之疾,重坠如杯。有道人教取叶珠即薏苡仁也,用东方壁土炒黄色,然后水煮烂,入砂盆研成膏”,用来治疗疝疾。 薏苡仁应土炒黄后水煮入砂盆研膏用。中药炮制中土炒所用的土有灶心土、东壁土、黄壁土、陈壁土等,在本草中记载薏苡仁土炒所用为东壁土。壁土(即东壁土、陈壁土)常用来炮制补脾止泻的药物,以增强温中和胃、健脾、止泻作用,土炒薏苡仁增加其燥湿健脾和止泻功效。 姜汁炙“姜汁拌炒”这一炮制方法首次出现在清代,清·张璐《本经逢原》卷三中用此法炮制薏苡仁作理脾肺药。姜汁作为炮制辅料,能够改善药物寒凉之性味,姜汁制能够中和薏苡仁的寒性,增强理脾止泻的功效。 盐制薏苡仁的盐制法有盐水煮和盐炒两种。盐汤煮过之后,可直接使用或再炒制后使用。盐制引药下行,用来治疗移至下部的疝疾,十分有效。 03 现代炮制方法 目前国家和地方规范收载的薏苡仁炮制品主要有炒薏苡仁、麸炒薏苡仁、土炒薏苡仁以及焦薏苡仁,其中炒薏苡仁包括清炒、喷湿后炒和蒸后干燥再炒,也有将麸炒薏苡仁归于炒薏苡仁项下的。 炒薏苡仁(仅清炒)从古沿用至今,现今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对该炮制方法及炮制后性状有更加细化的要求:用文火炒制,炒后黄色鼓起或有开裂。 土炒薏苡仁仅在全国规范,内蒙古、河南及云南等地方规范上可见,且所用的土为伏龙肝粉或红土(云南),与历史上所使用的东壁土不一致,这可能是考虑到现东壁土少见,理应修改。 麸炒薏苡仁历代本草上未见记载,现散见于各省市炮制规范中,王孝涛先生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食物供应不足,用糯米来炒制药物不现实,因此用麦麸代替,且同样能增强薏苡仁健脾的功效,故从年版《中国药典》便开始记载麸炒薏苡仁。 年版《广东省炮制规范》中薏苡仁用水润透,蒸至熟透后,干燥,中火炒至微黄色至膨胀,而福建、江西、广西、贵州、湖南五地在炮制规范中则是用砂炒至膨胀、爆白花、开裂等状态,再筛去砂放凉。 广东及福建、江西等6地炮规中对炮制终点的判断相似,均要求炒至膨胀。但存在炮制过程最后一步用清炒还是砂炒的差异,推测可能是因为辅料砂有助于传热,导致两者炒制时间长短不同。 樟帮特色炮制中有法薏苡仁这一炮制品,“法”字是因为其经过浸制、蒸制、炒制等多个步骤,与福建、江西、广西等5地所收载炮制方法一致。经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发现各地民间也一直在使用“法制”这种炮制方法。 04 古代“取仁法”与现代“蒸制”探究 古代明确的取仁法有两种,蒸后去壳取仁(放置在甑中,用水蒸气蒸后晒干磨取)和晒干去壳取仁(晒干后直接去壳)。 年王孝涛《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对当时地方所使用的各种药物炮制方法作总述,其中对薏苡仁描述有江西上饶采用“单蒸”:取薏苡仁加水浸24h,蒸3~4h,蒸透后晒干;或浸1~2昼夜,用武火蒸4h,边蒸边洒水(约每1h洒一次),蒸后放冷即可。这种方法与蒸后晒干取仁的方法类似,都得到薏苡仁蒸制的干品。 其中还记载有湖北、长沙、福州等地有“复制”法:取薏苡仁蒸3h,或蒸熟,晒干,置热沙(或油砂)锅中,炒至起泡发白时,筛去沙即可。特别说明蒸熟后应晒干再炒,否则不容易炒泡。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樟树药帮中药传统炮制法经验集成及饮片图鉴》等书中记载的炒薏苡仁均用复制法炮制;《中药炮制名词术语辞典》中则有“复制”即为“法制”的记载。 “复制”是在“单蒸”的基础上再砂炒,这和现各地方炮制规范中记载的砂炒方法一致。“复制”这种蒸后干燥再炒制的方法与古代使用蒸后晒干取仁再炒制方法类似,是人们对古法的延续,并在实践经验中不断优化,将古代取仁法改进在炮制方法内的结果。 此外,本草中对诸多薏苡仁的炮制品进行了描述,其中提到“炒透”“炒松”“炒为散”,仅通过炒制,薏苡仁无法达到松脆炮制效果,炒后碾为粉末状也不容易实现,而通过与现各地炮制规范中的饮片描述对比,可以看出广东、福建、江西等六省中,描述为“爆白花”“开裂”,与本草中提到的“炒松”极为相似。 只有炒爆才能达到膨胀松脆,容易粉碎。而这6省中都经过炒前蒸制干燥这一步骤,说明在古代就已经在使用这一制法,只是古代未将该过程录入炮制方法,而是将其分为取仁法和炒制,现代才将古代作为采收加工的“取仁”方法与后续炒制相联系。 因此,在众多本草书籍中记载有“炒”,推测并非简单的清炒,而应是蒸后干燥再炒制。《中药的炮制》一书结合了广东省、港、澳及东南亚各地的炮制经验,记载炒苡米炮制过程为浸泡后晾干,蒸透后晒干再加细砂炒至膨胀,筛去细砂后备用,说明“法制”这一方法应用广泛。 在《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分列的“单蒸”和“复制”两种炮制方法,说明也将古代取仁法作为蒸制炮制方法记载,并将取仁法和炒制相结合。其中炒制也分清炒和砂炒,砂炒是在清炒基础的改进。符合考证内容,也是现代为何会存在“法制”这一樟帮特色炮制方法的由来。 05 性味功效考证 薏苡仁性味功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用于治疗风湿痹,拘挛不可屈伸,后人据其性味,主要用于治疗因热所引起的筋缩拘挛,而非因寒湿筋急久滞体内而发热引起的疾病。 宋代至明代初期主要功效记载为利肠胃,消水肿。明代后期至清代又用其治疗脾湿和肺痈、肺热。薏苡仁清炒、糯米炒、壁土炒、姜汁制和盐制5种炮制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功效的差异,除盐制引药下行外都有减少薏苡仁寒性,增强健脾除湿,和中止泻的作用。 《中国药典》中未明确记载薏苡仁有治疗肺部疾病的作用,但现代有薏苡仁油提取物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薏苡仁在肺部疾病上的应用。 中药多为水煎,薏苡仁炮制不仅能将降低薏苡仁的副作用,还能增加水溶性浸出物,使水煎出成分更多。蒸后干燥砂炒这一“法制”方法能够改变薏苡仁性味归经,从微寒变为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变为归脾、肺、肝、肾经;祛除了寒凉之性,利水能力增强,其功效由利水渗湿改为利水祛湿。 法薏苡仁在江西、浙江等地以“法米仁”“炒米珠”“法苡”等用于临床。《浙江近代中医名家脾胃病临症经验》中有大量记载薏苡仁的处方,其中有处方明确表明即为熟薏苡仁。熟薏苡仁符合法薏苡仁(法米仁)具有直接嚼服和泡水喝的便捷性。此外,寒凉药物不能多服久服,不适合儿童、老人以及某些特殊病症人群,炮制改变性味,能够增加适用人群,扩大应用范围。 06 总结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薏苡仁采制的“取仁法”古代存在两种,一是直接晒干取仁,二是蒸后晒干取仁,两者皆可作为后续炮制的原材料。 古代炮制方法众多,有清炒、糯米炒、盐制(含盐水煮和盐炒)、壁土炒和姜汁拌炒等,但延续下来的甚少,现仅有清炒和土炒,但土炒所用土壤质地类型略有不同,古代用东壁土炒,而现代多用红土炒,与现今壁土少见有关。 现代全国及各省市炮制规范中记载的薏苡仁炮制方法,主要有炒薏苡仁、麸炒薏苡仁、土炒薏苡仁等,其中炒薏苡仁含直接炒制,以及蒸后干燥再清炒或砂炒,后者又称为法制。 《中国药典》上记载的薏苡仁炮制品种也曾有改变,年版为“炒苡米”,可用文火清炒或麸炒,年版中的“炒薏苡仁”,则明确指出是清炒法,而从年版至今,又仅收载“麸炒薏苡仁”。 薏苡仁炒后燥湿健脾、和中止泻之效增加,也能用于治疗肺部疾患。 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困难,食物供应不足,用糯米炒制药物颇为奢侈,因此用麦麸代替,麦麸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可缓和药物的燥性和寒性,足已达到薏苡仁的炮制目的,因此未增加新的炮制品。 然而地方炮制规范有时也会参照《中国药典》进行修订,这就使得很多炮制方法流失,例如在年版和年版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中炒薏苡仁用“法制”方法进行炮制,但年版中炒薏苡仁则按麸炒法进行炮制,导致“法制”法流失。法薏苡仁不仅能补脾和胃,还有止带、固涩止泻作用,应用范围更广。 阅读完,是不是感觉家里柜里放的薏苡仁也可以拿出来自己炒一炒再用了~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全面薏苡仁炮制相关知识。 来源:周宇,吴孟华*,罗思敏,黄子韩,张英,马志国,曹晖*,徐葱茏.薏苡仁炮制历史沿革考证.中国中药杂志,(11):-编辑:小令审核:小也·完· 每天推送3条信息 别忘记点开“余下1篇” 文章好看就点“在看” 欢迎将本号设为“星标” 更新将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转载/加入读者群请联络:gegeling49 好文推荐: 薏苡仁用了克,治了什么病呢?原创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5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味中药药性歌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