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大全良方》

(公元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总共余论。论后有附方及医案。

调经门

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

月水不断方论第十三

夫妇人月水不断者,由损伤精血,冲任脉虚损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为表里,主下为月水。若劳伤经脉,冲任气虚,故不能制经血,令月水不断也。凡月水不止而合阴阳,则冷气上入于脏,令人身体、面目痿黄,亦令绝子不产也。

若经候时行时止,或淋沥不断,腹中时痛,其脉沉细,此因寒热邪气客于胞中,冲任不调,此非虚弱,盖邪气伏留,滞于血海,譬如有积之人,下利不定,有所去即愈。宜牡丹丸。

牡丹皮牡蒙附子(炮)大黄(蒸)葶苈(炒)苦梗茯苓(各半两)当归制浓朴吴茱萸川椒(炒出汗)人参川芎北柴胡桂心干姜(各半两)细辛(一两半)虻虫(五十个,去头、足、翅,炒)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丸;未知,渐加至二十丸,以知为度。

治妇人月水不断,口干心烦,四肢羸瘦,饮食无味,渐加乏弱。续断丸。

川续断当归乌贼骨黄牛角(烧)五味子甘草龙骨(、研)赤石脂熟地黄(各一两)地榆(半两)艾叶附子干姜川芎(各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治妇人久冷,月水不断,面色痿黄,四肢瘦弱,心神虚烦,饮食减少。禹余粮丸。

禹余粮(二两)鹿角胶(三分,粉炒)紫石英续断赤石脂熟地黄川芎(各一两)干姜黄艾叶柏叶(炒)当归(炒)人参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治妇人血海虚损,月水不断。牡蛎丸。

牡蛎粉赤石脂代赭石(各一两)阿胶川芎当归鹿茸续断干姜(各三分)甘草(一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疗经血不止。

黄芩(五分)当归柏叶蒲黄(各四分)生姜(二分)艾叶(一分)生地黄(二十四分)伏龙肝(十二分)

上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为二服。

疗经血不止。歌曰∶(出《妇人经验方》,已试有效)妇人经血正淋漓,旧瑞莲蓬烧作灰;热酒一杯调八字,自然安乐更无疑。

又一方∶莲蓬壳拒霜花上二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

妇人杀血心痛方论第十四

凡妇人血崩心痛甚者,名杀血心痛。小产血过多,而心痛甚者亦然。

乌贼鱼墨,炒,醋汤调下。(此鱼腹内有墨汁,遇见人过,必吐其墨,以蔽其身)

崩暴下血不止方论第十五

论曰∶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无伤损,则阴阳和平而气血调适,经下根据时。若劳动过多,致脏腑俱伤,而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暴下。诊其寸口脉微迟,尺脉微弦。寸口脉微迟,为寒在上焦但吐尔。今尺脉微弦,如此即小腹痛。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若经候过多,遂至崩漏,色明如水下,得温则烦,甚者至于昏闷。其脉数疾小为顺,大甚者逆。此由阴阳搏,为热所乘,攻伤冲任。血得热则流散,譬如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

阳伤于阴,令人下血,当补其阴。宜服小蓟汤、阿茄丸。

小蓟茎叶(洗,切,研,取汁一盏)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锉)

上三件,入水一盏,煎至一半,去滓温服。

胡椒紫檀郁金茜根小皮(乃山石榴皮也)

上等分,为细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阿胶汤化下二丸。

治崩暴下血。(陈总领方)

赤芍药香附子荷叶(枯)男子发(皂荚水洗)当归棕榈(炒焦)乌纱帽(是漆纱头巾,取阳气冲上故也)

上等分,除棕外,其余并切粗片,新瓦上成黑炭,存性三分,为细末。每服三、五钱,空心童子小便调下。如人行十里,再进一服,不过七、八服即止。如产后血去多,加米醋、京墨、麝少许。余亲戚黄守正卿为和剂局日,内子凌妇人忽苦此疾,危殆,百药不效。偶得此方,旋即安愈。

张声道云∶大率治血崩先用此。譬如治痢,有积不先去之,徒服断下药,一时暂止,久则毒瓦斯愈深,甚至危殆。血崩乃经脉错乱,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结瘀之血,凝成窠臼;更以药涩住,转见增剧。宜先以五积散加醋煎,投一、二服,次服灵脂散及顺气药,去故生新,自能平治。此切当之说。

治妇人血山崩,及治丈夫脾积气。张氏云∶治血崩诸药不能止者妙。好五灵脂炒令烟尽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此药兼能解药毒及蛇、蝎、蜈蚣咬,涂伤处立愈。

一方,每服三钱。水、酒、童便各半盏,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治产后有病,服三服,散恶血。或心腹胁肋、脚痛不可忍者,或只用童子小便尤佳。或中风,即入草乌头半钱重,同煎,此邓知县方。张氏云∶亦治肠风下血。如不能饮酒者,煎乌梅柏叶汤调下。如心烦口干渴者,加蒲黄炒,减半用。一方烧存性,霹雳酒调下,然此药气恶难吃,烧之存性极妙。

又一方∶五灵脂十两为末,水五大盏,煎至三盏,去滓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二两,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下。

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夏太君娘娘方)

用荆芥穗于灯盏,多着灯心,好麻油点灯,就上烧荆芥焦色,为细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下。

治妇人血山崩不止。(出《经验方》)

防风(去叉芦)

上不以多少为细末,酒煮,白面清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日二服。更以面作糊,酒投之极验

以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药,如灵脂、荆芥、防风,皆是去风之药,然风为动物,冲任经虚,被风所伤,致令崩中暴下。仆因览许学士《伤寒脉歌》曰∶脉浮而大,风伤荣。荣,血也。而用此药,方悟古人见识深奥如此矣!

一方∶熟艾(如鸡子大)阿胶(半两)干姜(一钱)

上为粗末;用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消烊,温分二服,空心服,一日服尽。

又方∶牛角乌贼骨(各一分)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停,酒调下一钱匕,一日二、三服。

治妇人血崩不止。

桂心,不拘多少,甘锅内,微存性。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下。

又方∶治崩中下血。(出《本事方》)

黄芩,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钱,霹雳酒调下。

许学士云∶崩中多是用止血药、补血药。此治阳乘于阴,前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是也。近朝有王御医值夜唤起,忽有一宫女,血如山崩。其时暑月,药笥中只有大顺散两帖,用冷水调服,旋即奏效。以此知医药杂变。金华散妙。

治妇人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者。

延胡索瞿麦穗当归干葛牡丹皮(各一两)石膏(二两)桂心(别为末,三分)蒲黄(半两)威灵仙(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空心温服,日二服。

凡血崩之疾,亦有阴阳冷热之不同,不可一概用药。仆常疗一妇人崩漏暴下,诸医投姜、桂、附子等药,服之愈甚。召余诊之,六脉紧数,遂用此药兼《局方》龙脑鸡苏丸,数服即安。《本事方》单用黄芩者,亦此意也。

治妇人血山崩。

棕榈乌梅(各一两)干姜(一两五分,并烧过存性)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乌梅酒调下,空心、食前服。久患者不过三服即愈。

一方∶用乌梅烧灰为末,乌梅汤调下。

一方∶用棕榈烧存性为末,汤破酒令淡,调下三钱,空心服。

一方∶用棕榈、白矾为末,酒调二钱服。

治妇人血崩。屡效方。

当归白芍药干姜棕榈(各等分)

上各存性,碾为细末,称过,醋汤调,以有节朱箸左搅四十九转,食前服。

《千金翼》方治妇人崩中,去血不止。

大小蓟根一斤,用酒一斗,渍五宿,任意服之。《千金方》用白茅根六两半,酒煮服。

治血崩。

新缩砂仁不以多少,于新瓦上炒香,为细末,米饮调下三钱。

一方∶用益智仁炒为细末,盐米饮调下。

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香附子赤芍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盐一捻,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无时候,日二服。十服见效。

一方∶用香附子去毛,炒焦为细末,用极热酒调下二钱,放温服,不过两服立愈。昏迷甚者,三钱匕。如山崩不可止者,亦能解之。米饮调亦可。

许学士云∶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常服资血调气,是妇人仙药也。(以上并出《妇人经验方》)

治妇人、室女一切血气、经脉不调,脐腹痛,面色痿黄,心怔乏力,腹胀胁痛,头晕恶心,饮食减少,崩漏带下,大肠便血,积聚症瘕,并皆治之。虔心服饵,自见其功尔。(以上三方,大同小异,出《产宝方》)

香附子不以多少,先擦去毛,用好醋煮出,焙碾为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无时候。妇人数堕胎,由气不下降,所以胎气不固,此药尤妙。一方有艾,同煮亦好。

治血崩方夏枯草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无时候。

治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芍药(一两半,炒黄)柏叶(六两,微炒)

上水一升,煎取六合,入酒五合,再煎取七合,空心分为二服。一方为细末,酒调二钱。一方有鹿角胶等分,炒燥为细末,酒调服方寸匕。治白带、脐腹疼痛,面黄瘦悴。(出《千金》、《圣惠方》)

治崩中下血久不止,或赤或黑,脐下痛。

侧柏(炒)芍药龟甲(炙)桑耳(各六分)干地黄黄续断(各五分)当归(炒)艾叶牛角(,各四分)禹余粮(十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黄汤,空心下。

治崩中昼夜不止,医不能治。

芎(一两)生地黄汁(二合)

先用酒五升,煮芎一升,去滓;下地黄汁,再煎三、二沸,分为三服。不耐者渐进。

(《短剧方》无地黄汁。不饮酒者,水煮亦可)

一方∶丁香二两为细末,用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顿服。《必效方》用丁香百颗,酒煎服。(《梅师方》同)

治忽患崩中血不止,结作血片,如鸡肝色,碎烂。

芎(十二分)阿胶青竹茹(各八分)续断地榆小蓟根(各十分)当归(六分)生地黄伏龙肝(各十二分)

上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作三服。先服此药,后服补药丸子。

阿胶鼍甲川芎当归赤石脂丹参(各六分)续断甘草鹿茸(各五分)龙骨(十一分)龟甲(十分)地榆(四分)乌贼骨(八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服。常煮小蓟汁,服之尤佳。

治崩中泄血无度,经年淋沥,并黄瘦骨立。

芍药白芷黄龟甲川芎乌贼骨(各八分)干地黄牡蛎五色龙骨干姜(各十分)桂心(六分)附子(五个,炮)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方寸匕。

又一方∶白芷牡蛎龙骨芍药赤石脂阿胶当归川芎龟甲乌贼骨人参(各六分)艾叶(四分)干地黄(八分)诃子(四分)干姜黄(各五分)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方寸匕。

治妇人崩中、赤白带下。(邓元老方)

当归白术青木香蚕蜕()黑棕刷()穿山甲(,各一两)地榆竹茹川芎白茯苓粉草血余()牡蛎()绵子(,各半两)熟地黄(四两)赤石脂(,三两)

上七味,药用绵子裹定,入瓶子内,用盐泥固济,用炭则半存性,却同前药碾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吞下。

治崩暴下血。

百草霜二钱,狗胆汁一处拌停,分作两服,当归酒调下。

治血山崩。

晚蚕砂(一两)伏龙肝(半两)

同为细末,酒调二钱匕。

《千金方》治崩中去血不止。《千金翼》无茅根。

白茅根(二斤)小蓟根(五斤。一方无小蓟根)

上二味细切,用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温四服。

妇人崩中,无问久近,悉皆治之。

伏龙肝(一斤)小蓟根桑寄生续断地榆艾叶(各三两)阿胶当归赤石脂浓朴(各二两)生姜(五两)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作三服。忌如常法。

崩中带下方论第十六

论曰∶崩中带下者何?答曰∶其患有五。夫病之中人,皆有受处,因起之候,须尽心讲究。窃寻方书,唯言带下有色之与形,此不参先贤医中之理也。且五崩是妇人极重之患,疗之最难。后之学人,莫识其源。殷幼习医方,济众服饵,当极济人之道,偏以思虑于兹弥久,其功颇有精妙。夫此病者,起于风气、寒热之所伤,或产后早起,不避风邪,风邪之气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发下血,名为带下。若伤足厥阴肝之经,其色则青如泥色;若伤手少阴心之经,其色赤如红津;若伤手太阴肺之经,其色则白形如涕;若伤足太阴脾之经,则其色黄如烂瓜;若伤足少阴肾之经,则其色黑如血,此为其因也。

问曰∶风邪气之所中,是人皆受之,何为妇人独患此病?答曰∶五脏六腑,男女虽同,其中细微各有差别。缘妇人有胞门、子脏,风冷中之,则为所病,若男子则为他病矣。

又问∶何以名为带下?复有冷热者何?答曰∶脉有数经,名字不同,奇经八脉,有带在腰,如带之状,其病生于带脉之下。其有冷热者,即随其性也。又号崩中者,二带之下,别名也。诸君子有留心于医,存志备者,以此推之,万不失一。

崩中漏下生死脉方论第十七

论曰∶夫妇人崩中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脉、任脉为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经脉调适,则月水根据时。若劳伤冲任,气虚不能制其经脉,血非时而下,淋沥而不断,谓之漏下也。

致五脏伤损,五脏之色,随脏不同。若五脏皆虚损者,则其色随血下。诊其脉,寸口弦而大,弦则为脏,大则为芤;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其脉为牢,妇人即半产而漏下。又云∶尺脉急而弦大,风邪入少阴之经,女子漏自下赤。又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脉大紧实数者死也。又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斗,脉急疾者死,迟者生也。又云∶尺寸脉虚者漏血。漏血脉浮,不可治也。

若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出如雨,尺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乘胞中,气不能固,可灸关元百壮。(在脐下当中三寸)宜鹿茸丸。

鹿茸(燎去毛,酥炙)赤石脂禹余粮(制,各一两)艾叶柏叶附子(炮,各半两)熟地黄(洗,焙)当归续断(各二两)

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治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

柏叶续断川芎当归生干地黄鳖甲龟甲(各一两半)禹余粮(二两半)阿胶赤石脂牡蛎地榆艾叶鹿茸(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粥饮调下。

一方有丹参,如鹿茸数。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吞下。

治赤白、恶露下不止。

益母草,开花时采,阴干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二钱,日三服。

疗带下赤白,年月深久不差。

干姜(半两)白芍药(二两)

上各炒黄色,同为末,空心,米饮调二钱,日二服。

张氏方干姜芍药(等分)又云加香附子(等分)甘草(减半)

上各炒黄色,同为末。空心,米饮调下方寸匕。

治妇人赤白带下。

白芷(一两)海螵蛸(二个,烧)胎发(一团,)

上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治赤白带下。

草果(一个,去皮,入乳香一小块,用面饼裹,火炮焦黄留性,取出和面用之)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重者三钱。

治赤白带下。

破故纸石菖蒲等分(并锉,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菖蒲浸酒调,温服。更入斑蝥五分。(去翅、头、足,糯米同炒黄,去米)

治子宫久冷,赤白带下。

牡蛎()黄狗头骨()紫梢花韶脑母丁香蛇床子破故纸桂心(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大。临事用一粒。

治妇人血脏久冷,赤白带下,补虚进食,暖血海。

北矾(四两,枯)大附子(二个二两)黄狗头骨灰(四两)

上为末,粟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醋汤吞下,或饭饮亦可,空心,日三服。忌生冷毒物。

治妇人赤白带下,久患不瘥,肌瘦黄瘁,多困乏力。

棕榈(不以多少,烧灰,火燃急,以盆盖,阴令火住)伏龙肝(于锅灶直下去取赤土,炒令烟尽)屋梁上尘(悬长者如绳,以灶头虚空中者,炒令烟尽,于净地出火毒)

上三味等分,碾和令停,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淡醋汤亦可。患十年者,半月可安。

一亲戚,妇人年四十五,经年病崩漏不止,面黄肌瘦,发黄枯槁,语言声嘶,服诸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微濡。问之服何药?云∶凡是当归、川芎、涩血诸品、丹药服之皆不作效。仆遂合《博济方》伏龙肝散,兼白矾丸,服之愈。

治妇人血海不调,因虚冷成积,经络无定,赤白带下,崩中不止,面色痿黄,胎气多损。

(三方出《博济》)

白茯苓青木香杜仲菖蒲干地黄柏子仁秦艽青皮菟丝子诃子皮当归艾叶青石脂五加皮牛角乌贼骨(等分)

上为末,每日空心,以糯米粥一盏,将一匙粥摊温,抄药一钱,相和吃下,后吃余粥。或有胎息,用鲤鱼糯米粥下。

治冷白带下。

桑寄生芍药柏叶(各四分)桑耳禹余粮(各六分)吴茱萸干地黄(各八分)乌贼骨(五分)

上为细末,空心,用饭饮调下二钱匕。

治白崩中不绝。

牡蛎禹余粮鼍甲(各六分)黄皮阿胶乌贼骨续断白芷(各四分)当归赤石脂(各六分)白石脂龙骨(各五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下。

治带下。

茅花(一握,炒)棕榈炭(三寸)嫩莲叶(三张)甘草节(一钱)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方寸匕。

治赤白带下,骨立者。(崔元弼方)

地榆(一斤,洗,锉),用水三升,煮至一半,去滓,再煎如稠饧,绞滤,空心服三合,日二服。

《圣惠方》治漏下五色,亦治呕血。

地榆(三两,锉。《本草》注云∶地榆主带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余蚀,五曰子脏坚,六曰子门僻,七曰合阴阳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门闭,十曰子宫冷,十一曰梦与鬼交,十二曰五脏不足),用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

治妇人漏下不断方。

乱发(皂荚水洗,烧,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下一钱。

又一方∶鹿角烧灰,细研,食前、温酒调下二钱。

又一方∶桃仁烧灰,细研,食前、温酒调下二钱。

《千金》温经汤治女人曾经小产,或带下三十六病,腹胀、唇口干,日暮发热,小腹急痛,手足烦热,大腑不调,时时泄利,经脉不调,久不怀孕。

吴茱萸(三两)白芍药当归芎(各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夏(各二两半)人参阿胶(粉炒)牡丹皮(去心)甘草桂心(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忌生冷、羊肉、生葱、海藻、菘菜等。(《千金方》同)

治冲任虚损,月水过多,崩漏带下,淋沥不断,腰腹重痛。凡是五色带疾,并皆治之。

(男天德续添)

禹余粮(赤,酽醋中淬,如此者七次,细研,水飞,挹干,称三两)赤石脂()龙骨(,石器研,各一两)白芍药川芎附子熟地黄当归(各一两)干姜(炮)肉桂(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麝香少许,米饮调下,空心,食前,一日二服。

文仲治妇人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方。

禹余粮(,研)赤石脂(,研)牡蛎(,研)桂心乌贼骨(去皮)伏龙肝(炒,研)

上等分为末。温酒调下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葱。

又一方∶鹿茸(酥炙)当归(各二两)蒲黄(半两,炒)

上三味为末,温酒调下五分匕,日三服。

又一方∶京墨为末二匕。若烧露蜂房为末,三指撮,酒调服。

又一方∶常炙猪肾食之。

《千金》疗妇人白崩中方。

干地黄(四两)芎阿胶桂心赤石脂小蓟根(各二两)伏龙肝(七枚,如鸡子大)

上七味切,以酒六升,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入胶令烊,分为三服,日三服。(《千金翼》有白马通汁二升,用白石脂)

治妇人血海久虚,经候不利,赤白带下,血气冲心,多发刺痛,四肢困烦。(《博济方》)

沉香(三分)牡丹皮(去心)赤芍药当归桂心川芎黄(去芦,蜜炙)人参茯苓山药白芷橘红吴茱萸(泡七次,炒)白巴戟(去心)木香牛膝(酒洗,去苗)枳壳(去穣,麸炒)肉豆蔻制浓朴生干姜白龙骨(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若心腹痛,煎白芷酒下。

《广济》治带下病方。

芍药七两,熬,令黑,为末。每服三钱匕,以酒调下。

《千金》治带下方,脉数者可用。

枸杞根(一斤)生地黄(五斤)

上二味,以酒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三服。

暖血海,实冲任。治子宫虚弱,风寒客滞,因而断绪不成孕育。及数尝堕胎,或带下赤白,漏下五色,头目虚晕,吸吸少气,胸腹苦满,心下烦悸,脐腹刺痛,连引腰背,下血过多,两胁牵急,呕吐不食,面色青黄,肌肤瘦瘁,寝常自汗。

禹余粮(制,一两)白姜(炮)芍药白芷川椒(制)阿胶(粉炒)艾叶(制)

川芎(各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或温酒、醋汤亦得。常服温补胞室,和养血气,光泽颜色,消散风冷,退除百病,自成孕育,性平不热。

竹茹丸治妇人赤白带下。(方见崩暴下血不止方)

治妇人月经不调,每行数日不止,兼有白带,渐渐瘦瘁,饮食少味,累年无子。(庞安常方)

熟地黄(一两一分)山茱萸芜荑仁(各一两)干姜(三分)白芍药(微炒)代赭石(各一两)白僵蚕浓朴(各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五十丸,日三服。

许学士云∶凡妇人有白带是第一病,令人不产育,宜速治之。此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有此病,所以专为带下医也。

妇人白浊白淫方论第十八

论曰∶夫妇人小便白浊、白淫者,皆由心肾不交养,水火不升降;或由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肾主水而开窍在阴,阴为溲便之道,胞冷肾损,故有白浊、白淫,宜服《局方》金锁正元丹。或因心虚而得者,宜服平补镇心丹、降心丹、威喜丸。若因思虑过当,致使阴阳不分,清浊相干而成白浊者,然思则伤脾故也。宜用四七汤吞白丸子,此药极能分利,(方见《简易方》)。更宜小乌沉汤,每贴加茯苓一钱重,益智二十枚、去壳,碾盐,煎服。

治血脏久冷,腹胀疼痛,小便浓白如泔。姜黄散。

片子姜黄(二两)大附子(炮,一两)赤芍药柳桂红蓝子三棱(各半两)牡丹皮芫花(醋浸,炒)木香郁李仁(去皮)没药(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酒煎服。如腹痛用当归、没药为末,以水七分,酒三分,同煎至七分,热服。

妇人天癸过期经脉不调方论第十九

许学士云∶妇人天癸过期而经脉不调,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问》云∶七损七益。谓女子七七数尽,而经脉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得根据时,不腰痛为善,宜服当归散。

当归川芎白芍药黄芩白术(各半两)山茱萸肉(两半)

上为细末,空心、食前,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如冷者。去黄芩,加桂心一两。

补气固血。治本脏因虚生寒,月经行多。或来不及期,腹痛怯风,脏腑不和。

鹿茸五味子苁蓉杜仲赤石脂(各一两)吴茱萸附子干姜黑龙骨肉豆蔻白茯苓(各半两)干地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热米饮吞下五、七十丸。一月后血气已安,去龙骨,加沉香半两,可以常服。中年以后妇人,最宜服此药。

妇人血分水分肿满方论第二十

夫妇人肿满,若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矣,宜椒仁丸。若先因小便不利,后身面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宜服葶苈丸。

治血分,椒仁丸。

椒仁甘遂续随子(去皮,研)附子郁李仁黑牵牛五灵脂(碎之,炒)当归吴茱萸延胡索(各半两)芫花(醋浸一宿,炒黄)石膏(各一分)信砒胆矾(各一钱)斑蝥(糯米炒黄,去米不用)青(各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炒黄)

上为细末,面作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汤下。

治经脉不利,即为水。水流走四肢,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候与水相类,医作水治之,非也。宜此方。(《养生必用》)

人参当归大黄(湿纸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纸,切,焙)桂心瞿麦穗赤芍药白茯苓(各半两)葶苈(炒,别研一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

治水分,葶苈丸。(《王氏指迷方》)

葶苈(炒,别研)续随子(去壳,各半两。研)干笋末(一两)

上为末,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煎扁竹汤下。如大便利者,减续随子、葶苈各一分,加白术半两。

又有肠覃、胪胀、脾气、血气、血蛊、水蛊、石蛊、血瘿(此数证亦与肿相类),并见后拾遗门。(出二十四卷)

年中医专长医师培训班招生中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

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小编进行咨询哦









































治白癜风上海哪家医院好
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xttz/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