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学,中药灶心土台三百八十九
传递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脊祥万岁“ 《名医别录》 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 性能: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应用: 1.出血证。 本品性温,能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病证,皆可应用,尤其对吐血、便血的疗效更佳。如《广利方》治吐血、衄血,单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若便血属下焦寒损者,可与干姜、黄芩等同用,如伏龙肝汤(《外台秘要》);凡脾气虚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以之与附子、白术、地黄等同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2.胃寒呕吐。 本品性温质重,长于温中和胃而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降所致的呕吐,与干姜、半夏、白术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呕吐。如《百一选方》治反胃呕吐,用本品研细,米饮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呕吐,以本品捣细,调水服。 3.脾虚久泻。 本品既能温脾暖胃,又能涩肠止泻,主治脾虚久泻,常配伍附子、干姜、白术等。若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者,可以山楂、黑糖为丸,用本品煎汤代水送服,如伏龙肝汤丸(《张氏医通》)。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妇人漏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2.《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之疗先便血;《名医别录》方之止妇人血漏,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3.《本草便读》:“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硅酸、氧化铅、痒化铁,此外,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能减轻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呕作用。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资料来源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如有雷同,解释权归《脊祥万岁》所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ylzy/1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辅行诀的传承轨迹
- 下一篇文章: 伊禧堂大健康轻松学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