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6.html
    

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那么,你是否知道从田间地头的一棵稻,到餐桌上的一粒米,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华亭本土草根画家严永芳老伯的一组手绘图,带你真切感受“粒粒皆辛苦”。↓

01

摊田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吃苦耐劳的耕牛是农民们的好伙伴,牛耕田,打百草,平整耕地……在没有机械化耕作的时代,种田就靠农民们与耕牛的亲密合作。

02

莳秧(插秧)

戴斗笠、披蓑衣。为赶农时,农民们冒雨插秧。他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秧苗,更是一个个美丽的希望。千百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铸就了中国农民坚忍耐劳的品质。

03

耥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辛勤的汗水才能浸润出饱满的稻谷。

04

斫稻

小时候,娃娃们总会拿个专属小镰刀,故意远远地落在大人们后面撒个欢、偷个懒。虽然田间的活儿都是苦差事,如今回忆起来,似乎又有点甜。

05

捆、挑稻

捆稻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然而却完全是个技术活,捆不好就会散掉,费时又费力。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灶头,做饭、烧菜、烧水都得靠这些稻柴。

06

鞭稻

过去,稻麦脱粒全靠手工操作。上下翻飞的梿耞,奏出一曲丰收的交响乐章。

07

浇水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那时候,牛粪、马粪在农民眼中可以算是宝贝。庄稼长得好不好,它们的功劳真不小。

08

踏水

这种装置相信不少人一定见过,这种引水灌溉的方式称为“踏水”,一般由两人合力完成,既省力又省时。

09

牛车棚

由于当时没有机械化灌溉,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农民们就用牛来替代。牛车棚是江南水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池塘边、小河边,东一座、西一座。牛儿们戴着用乌龟壳做的“眼罩”,拉着牛车,一圈又一圈地把河水引上来,再通过沟渠欢快地泻入稻田。

10

秋收

“稻床”脱粒,靠风“扬谷”。你以为只是简单的收割?其实,扬谷不仅讲究技术方法,还得靠天,要风向、风速都对才行,真正应了那句“农事看天”的俗语。

看了这组手绘图,有没有勾起你曾经的记忆?未曾下地种过田的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不易?尽管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其实从一颗种子蜕变为一粒大米仍然要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以及漫长的等待。从选种、晒种、浸种,到催芽、育苗、插秧,再到管理、收割、脱粒……每个环节都要付出辛勤劳动和无数汗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请自觉践行舌尖新“食”尚

坚决对浪费行为说“不”

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通讯员:陆蓓蓓

编辑:唐敏、王轶凡

    

上观号作者:上海嘉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ylzy/1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