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注神农本草完
三〇一、女青 味辛,平,有毒.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生山谷。一名雀瓢。 三〇二、连翘 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折根,一名轵,一名三廉。味苦,平,无毒。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生山谷。 产山谷中及泽地,处处有之,四川产者为胜。 味苦辛,性平,无毒。 连翘为散结清火要药,主治疮疡,能清火解毒,消肿排脓,散血结气聚,去上焦热,通利小便。 去白虫。 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泻心火,除脾胃湿热,治中部血证以为使。 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连翘亦象心包,而质轻扬,味征苦,故轻扬上达,能清心与上焦头目之热,其无辛散之气,故不主散。 散郁火,治疮疡。 此药常与银花同用,皆属味清而质轻,皆能升清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 连翘清而无补之药也,痈疽已溃及日久,火热由于虚,与脾胃薄弱作泄者均忌,忌火。 三〇三、蔺茹 味辛,寒,有小毒。主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生川谷。 三〇四、乌韭 味甘,寒,无毒。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生山谷石上。 三〇五、鹿藿 味苦,平,无毒。治蛊毒,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疬,疡气。生山谷。 三〇六、蚤休 味苦,微寒,有毒。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生川谷。一名蚩休。 处处有之,生于深山阴湿之地。 味苦,微寒,有毒。 蚤休主散结导热,治寒热,疟疾,癫疾,痈疽,瘰疬,解蛇毒虫(磨醋敷)。 癫疾痈疮,除蚀,下三虫,去蛇毒。 治胎风手足搐,能吐泄瘰疬。 普通五分至二钱,外用无定量。 以治外证,殊有功效,但其性苦寒,不宜多服,元气虚者忌之。 三〇七、石长生 一名丹草。味咸,微寒,有毒。治寒热,恶疮,大热,辟鬼气不祥。生山谷。 产我国陕西,各处亦多有之,生于高山峻崖之上,四时不凋,固号长生。 味咸,性微寒,有毒。 石长生主积聚痈肿,豁痰利尿,功能散结凝排脓,治胸膈满闷,咳嗽喘满。为解毒杀虫要药。 下三虫。 治疥癣,逐诸风,治百邪魁。 普通一钱至钱半。 不详。 三〇八、陆英 味苦,寒,无毒。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 三〇九、盖草 味苦,平,无毒。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生川谷。 三一〇、牛扁 味苦,微寒,无毒。治身皮疮热气,可作浴汤,杀牛虱、小虫、又治牛病。生川谷。 三一一、夏枯草 味苦,辛,寒,无毒。治寒热瘰,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生川谷。一名夕句,一名乃东。 生原野,处处有之,四川为良,冬至后生,夏至而枯。 味苦辛,性微寒,无毒。 夏枯草为瘰疬要药,主养阴血,散结毒,治目珠疼夜甚,阴肿赤白带下,消暑清湿。 泻湿热,散结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 不详。 此以时为治之药,夏枯草生于冬末,长于三春,正得水木之气,遇夏则枯,因木当火令,其气退谢,故可用以退肝胆经之火。 民间方使用单味夏枯草五钱,生鸡蛋带壳一只,用水二碗煮成一碗,将汤喝尽,去壳吃蛋,如果于健康时吃一剂,则终身不再犯扁桃腺炎。 三一二、芫花 一名去水。味辛,温,有小毒。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生川谷。 产我国河南以及北地山谷中,庭园亦可种植,为约三四尺之落叶灌木,花入药。 味辛(或作苦),性温,有毒(或作大毒)。 芫花为行水祛痰要药,主水肿,水饮,痰癖,利血脉,治疮毒,参看甘遂大戟等条。 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根疗疥疮,可用毒鱼。 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寒痰,涕唾如胶,通利血脉,治恶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 疗咳嗽瘴疟。 主逐水也,旁治咳掣痛。 普通七分至二钱。 时珍曰,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芫花大戟甘遂,逐水泄热,能直达水饮巢囊隐癖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元气,反甘草,能堕胎,孕妇忌用,醋制良,参看甘遂大戟条。 三一三、巴豆 一名巴菽.味辛,温,有大毒。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筱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生川谷。 产四川,出古之巴郡,故名,木高大,结实作房,内含之仁即巴豆。 味辛,性温,有毒。 巴豆为峻泻要药,主荡涤脏腑,开通闭塞,破症坚积聚,留饮痰澼,治大腹水胀,胎伤腹中,利水谷道,排恶疮脓血。 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杀班蝥蛇虺毒,可练饵之益血脉。 治十种水肿,瘘痹落胎。 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子疮。 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治生冷硬物所伤。 巴豆油滑,而主下降,故能利大便。味大辛故性烈,大热则悍,以悍烈行其滑利,故迅捷而不留也。 主治心腹胸膈之毒,兼治心腹卒痛,胀满吐脓。 普通五厘至三至五分。 凡一切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不得以急证,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入分许即止,不得多用,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莲藜芦冷水,反牵牛,中巴豆毒,用冷水黄莲汁大豆汁解之效。 三一四、蜀椒 味辛,温,有毒。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瘁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椒之一种,产四川故名,今各省多有种植。 味辛,性温,有毒。 蜀椒为散寒祛湿,补火温中要药,主邪气咳逆,寒热痹痛,宣肺燥脾,治骨节皮肤死肌,止呕逆,伏蚘虫。 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鬼疰蛊毒,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明目,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治咳嗽腹内冷痛,除齿痛。 破症结,开胸,治天行时气,产后宿血,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止呕逆。 益血,利五脏,下乳汁,灭瘢,生毛发。 辛温以散寒湿,能杀虫化湿。 普通五分至钱半。 久服令人失明伤血脉,多忘乏气,杏仁为使,得盐味佳,中其毒者,火麻仁浆解之,闭口者有毒勿用。 三一五、皂荚 味辛,咸,温,有小毒。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 皂树处处有之,结实名皂荚,以肥而多脂为良,其刺亦可入药。 味辛咸,性温,有小毒。 皂荚为通窍搜风拔毒杀虫要药,主风痹死肌,消痰涎,破坚症,治肠痈腹痛,溃散疮疡。 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 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将浸酒中取尽其精,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痛。 通关节,头风,消痰杀虫,治骨蒸,开胃,中风口噤。 溽暑久雨时,合苍术烧烟辟瘟疫邪湿气。 烧烟熏久痢脱肛。 普通一钱至三钱。 药性颇峻,中病即止,凡由阴虚火炎,煎熬成痰,热极生风,至卒然仆蹶,不可遽用稀涎,耗其津液,致经络无以营养,为拘挛偏废之病,孕妇亦忌,畏空青人参苦参,伏丹砂粉霜硫黄磠砂。 皂角刺——即皂树刺,味辛性温,无毒,主通关窍,消痈疽,搜风,杀虫,治风疠,腹内生疮,妇人妒乳,胎衣不下。功同皂荚而力更锋锐,能直达病所,通风涎咽喉阻塞、治痈疽未溃均妙,痈疽已溃者、气虚者与孕妇均禁用。 三一六、柳花 味苦,寒,无毒。治风水,黄疸,面热黑。叶,治马疥,痂疮。实,主溃痈,逐脓血。生川泽。一名柳絮。 江南一带,生湖畔河堤处。 柳絮,柳枝,柳叶,柳根皆味苦,性寒。 柳絮为祛湿,解热,止痛药,治黄疸,湿痹,金疮及脚气。柳叶可疗疥,洗漆疮,解热毒,止痛。柳枝及根白皮能解热,止痛,消肿。 主痂疥,恶疮,金疮,实主溃脓,逐脓血,子汁疗渴。 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 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主服金石人大发热闷,汤火疮毒入腹闷热,及疔毒。 柳枝与根主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疮疡,煮酒漱齿痛。 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肿痛,去风,止痛,消肿。 金疮出血——柳絮封之即止。 脚多汗湿——柳絮着鞋袜内穿之。 眉毛脱落——柳叶阴干为末,以姜汁在铁器内调膏,夜夜抹之。 黄疸初起——柳枝煮浓汁半升,顿服。 乳痈妒乳——初起坚紫,众疗不愈,柳根皮熟捣,火温棉裹慰之,冷更易,一宿消。 一般一钱至三钱。 寒症忌用。 三一七、楝实 味苦,寒,有小毒。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生山谷。今名金铃子。又名川楝子。苦楝子。 产四川云贵等地。 金铃子味苦,性微寒,其皮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为解热,利尿,镇痛要药,治妇女白带,疝气及心腹诸痛症。苦楝皮杀虫治疥癣,亦可为蔬菜杀虫药。 苦楝皮治疣虫,利大小肠。 入心及小肠,止上下腹痛。 泻膀胱,治诸疝虫痔,能入肝舒筋,导小肠,膀胱之热,为疝气要药。 一般一钱至三钱。 胃虚寒者禁之。 三一八、郁李仁 味酸,平,无毒。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治齿断肿,龋齿,坚齿。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一名爵李。 产我国陕西甘肃等地,他处亦多有之,其树虽似李树,而结子小若樱桃,核仁入药。 味酸(或作苦辛),性平,无毒。 郁李仁为润燥破血,泄气行水要药,主大肠气滞,关格不通,治大腹水肿,四肢浮肿,破结气,利水道。 破癖气,下四肢水,酒服四十九粒,能泻结气。 阳中结气,关格不通。 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破血润燥。 专治大肠气滞,燥湿不通。 研和龙脑点赤眼。 普通一钱至三钱。 性专下降,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非可常用,津液不足者忌用之。 三一九、莽草 味辛,温,有毒。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生山谷。 处处有之。 味辛性温有毒。 消肿,杀虫要药,治痈肿,瘰疬,疥癣,白秃,头风痛及皮肤麻痹。 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内服。 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风湿,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与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之如糊,敷毒肿,干更易之。 无定量。 只可做沐汤及外敷药,不可内服。 三二〇、雷丸 一名雷矢。味苦,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儿百病。生山谷土中。 产我国河南陕西湖北等地,生土中,为竹之余气所结,故亦曰竹苓。 味苦(或作咸),性寒,有小毒(或作无毒)。 雷丸为消积杀虫要药,主除皮中热结,逐毒气,杀诸虫,作摩膏治小儿百病。 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虫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阴痿。 逐风,主痫狂走。 普通一至二钱。 不利女子,多服令人阴痿。 三二一、桐叶 味苦,寒,无毒。治恶蚀疮着阴。皮,治五痔,杀三虫,花,主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山谷。 产山区。 桐叶及桐木皮俱味苦,性寒。 桐叶及皮皆消肿毒,生毛发,杀三虫。桐花能明目。 桐木皮疗奔豚气病。 桐木皮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滋润。 桐叶消肿毒,生发,桐木皮治恶出疮,小儿丹毒,煎汁涂之。 一般三钱至五钱。 无。 手足浮肿——桐叶煎汁渍之,并饮少许,加小豆良。肘后方:削桐木煮汁洗,并饮少许。(圣惠方) 发落不生——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米泔煮汤去渣,日日洗之。(肘后) 眼见诸物——禽虫飞走,乃肝胆之疾,青桐(紫花者)花,酸枣仁,元明粉,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和渣服,日三。(经验方) 三二二、梓白皮 味苦,寒,无毒。治热,去三虫。花、叶,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山谷。 生山区。 味苦,性寒。 梓白皮能解热,杀虫,亦治反胃疮疥,梓实为排水利尿药,治浮肿有效。 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小儿热疮,身头烦热,蚀疮,煎汤浴之,并捣敷。 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搔痒。 一般一钱至三钱。 寒症忌用。 三二三、古南 一名鬼目。味辛,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实,杀虫毒,破积聚,逐风痹。生山谷。 三二四、黄环 一名凌泉,一名大就。味苦,平,有毒。治蛊毒,鬼疰,鬼魅,邪气在臓中,除咳逆,寒热。生山谷。 三二五、溲疏 味辛,寒,无毒。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生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可作浴汤。 三二六、鼠李 治寒热,瘰疬疮。生田野。今少用。 处处有之。 味苦性寒,有微毒,其皮味苦性寒,无毒。 解毒,破积杀虫药,治瘰疬,疝瘕腹胀,天花黑陷,疥癣有虫。皮可治热毒及疳虫。 治水肿腹胀满。 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九蒸酒渍,服三合。 鼠李皮治身皮热毒。 治口疳蛀齿,及疳虫蚀人脊骨者,煮浓汁灌之良。 三二七、药实根 一名连木。味辛,温,无毒。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生山谷。 三二八、栾花 味苦,寒,无毒。治目痛,泪出,伤眦,消目肿。生川谷。 三二九、蔓椒 味苦,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歴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生川谷及丘冢间。一名豕椒。 三三〇、豚卵 味甘,温,无毒。治惊痫,癫疾,鬼疰,虫毒,除寒热,奔豚,五癃,邪气,挛缩。悬蹄,平。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一名豚颠。 三三一、麋脂 味辛,温,无毒。治痈肿,恶疮,死肌,风寒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生山谷及淮海边。一名官脂。 三三二、(鼯)鼠 微温。主堕胎,令产易。生平谷。 三三三、六畜毛蹄甲 味咸,平,有毒。治鬼疰,虫毒,寒热,惊痫,癫,痉,狂走。骆驼毛,尤良。 三三四、虾蟆 味辛,寒,有毒。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生江湖池泽。 三三五、马刀 味辛,微寒,有毒。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生江湖池泽及东海。 三三六、蛇蜕 味咸,平,无毒。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瘈瘲,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生川谷及田野。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 处处有之,多蜕于石上及人家墙屋间,白色如银者入药。 味咸甘,性平,无毒(或作小毒)。 蛇蜕主瘈瘲癫疾,弄舌摇头,治皮肤疥癣疮疡,明目退翳。 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止呕逆,明目,烧之疗诸恶疮。 喉痹,百鬼魅。 炙用辟恶,止小儿惊悸客热,煎汁傅疬疡,白瘢风,摧生。 安胎。 普通五分至一钱。 性走窜,凡小儿惊痫癫疾,非外邪客忤而由肝心虚者忌用,孕妇忌之,畏磁石及酒,得火熬之良。 三三七、白颈蚯蚓 味咸,寒,无毒。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虫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生平土。今名地龙。 田中或韭田中及地下,处处有之。 味甘酸,性寒,无毒。 蚯蚓主解毒,傅疮,小便不通,赤白痢疾。 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 小儿阴囊忽虚热肿痛,以生甘草汁入轻粉末调涂之,以盐研傅疮去热毒,及蛇犬伤。 傅狂犬伤,出犬毛神效。 普通一钱至三钱。 内服宜煎汁澄清,不必用渣。 三三八、翳螉 味辛,平,无毒。治久聋,咳逆,毒气,出刺,出汗。生川谷或人屋间。 三三九、蜈蚣 味辛,温,有毒。治鬼疰,虫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生川谷。 处处有之,赤足者良。 味辛,性温,有毒。 蜈蚣为驱风散结要药,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治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制蛇毒。 疗心腹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 治癥瘕。 普通一至二钱。 蜈蚣有毒,必风气暴烈,药病相当,乃可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畏蛞蝓,被蜈蚣螫伤,捣蛞蝓涂之即止痛。 三四〇、水蛭 味咸平,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生池泽。一名至掌。 产池泽中,处处有之,好吸附人畜肌肤而吮其血。 味咸,性平,有毒。 水蛭主逐恶血,破征积,治折伤坠扑,蓄血疼痛,堕胎通经,外治肿毒。 堕胎。 治女子月闭,欲成干血劳。 痈肿毒肿。 治折伤坠蹼蓄血有功。 锐而善入,又能允血,故主攻血积。 逐瘀破积。 普通一至二钱。 破血泄结之品,不可轻服,误吞水蛭,入腹难死,久则生子,食人肝血,腹痛难忍,面目黄瘦,用田中泥一两,雄黄二钱为丸,分四服,开水下,即随大便而出,桂圆肉包烟油吞之,即下,此物畏石灰食盐。 三四一、斑蟊(猫) 味辛寒,有毒。治寒热,鬼疰,虫毒,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生川谷。一名龙尾。 处处有之,大豆叶上甲虫也,有黄斑文。 味辛,性寒,有毒。 斑蟊主瘰疬虫毒,治血积,蚀死肌,破石癃,堕妊娠死胎,敷鼠瘘恶疮。 血积,伤人肌,治疥癣,堕胎。 治瘰疬,通利水道。 疗淋疾,傅恶疮,瘘烂。 普通二分至三分。 有毒,用时去翅足,同糯米炒熟,或麸炒过,醋煮用,亦有用米取气不取质者,生用则吐泻,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曾青甘草豆花,惟性猛毒,力能烂肉堕胎,体虚者忌之 三四二、贝子 味咸,平,有毒。治目翳,鬼疰,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生东海池泽。一名贝齿。又名大贝。 产海滨,壳略似三角形,口作锯齿状,有白色紫色之花者。 味咸,性平,有毒。 贝齿主散结热,利水道,治目翳,狂热,鬼疰蛊毒,搜湿毒,通五癃。 温病寒热,解肌,散结热。 伤寒狂热。 烧研点目去翳. 下水气浮肿,小儿疳蚀,吐乳。 普通二至三钱。 蜜醋浸透,虾米酒淘入药,无湿热结滞者勿用。 三四三、石蚕 味咸,寒,有毒。治五癃,破石淋,堕胎。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生池泽。一名沙虱。 三四四、雀瓮 味甘,平,无毒.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生树枝间。一名躁舍。又名知了。今名蝉蜕。 生夏日树间。 昧甘咸性寒。 为解热镇惊退翳之药,治小儿热惊,皮肤风热瘾疹。目生翳瘴,治小儿哑病及阴肿。 治小儿惊痫,妇人生子不下,烧灰酒服,治久病。 研末一钱,用华水调服,治哑病。 除目昏除翳,以水煎汁服,治小儿疮疹出不快,甚良。 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一般五分至一钱。 无。 小儿惊啼——蝉蜕后半截为末,入薄荷脑少许,每服一匙蜜调下,亦治夜啼。 瘾疹——皮肤起红瘢痒,蝉蜕与薄荷叶等分为末,每酒服一钱,日三。 痘后目翳——蝉蜕为末,每服一钱,日二。 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内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三四五、蜣螂 味咸,寒,有毒。治小儿惊痫,瘛瘲,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生池泽。一名蛣蜣。 产山区树间。 味咸,性寒。 功能通二便,治食痫,癫疾狂阳,脱肛,灸疮出血。 治大小便不通,下利赤白,脱肛,一切痔瘘疔肿,附骨疽疮,灸疮出血不止,鼻中息肉,小儿重舌。 三四六、蝼蛄 味咸,寒,无毒。治产难,出肉中剌,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生平泽。一名蟪蛄,一名天蝼。 处处有之,穴地粪壤中而生,夜则外出求食,有短翅,能低飞。 味咸,性寒,无毒(或作有毒)。 蝼蛄主行水解毒,下哽噎,利二便,治大腹水肿,通石淋,疗难产,外涂出肉剌,治痈肿。 治水肿,头面肿。 治口疮甚效。 普通二至三钱。 欲利大小便,用自腰以后半截,但其性急,虚者忌之,入药取雄者(善鸣而非腹较小),去翅足炒用。 三四七、马陆 味辛,温,有毒。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疮,白秃。生川谷。一名百足。 三四八、地胆 味辛,寒,有毒。治鬼疰,寒热,鼠瘰,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生川谷。一名蚖青。 三四九、鼠妇 味酸,温,无毒。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症,痫,痉,寒热,利水道。生平谷及人家地上。一名负燔,一名蝛。 处处有之,多在下湿处瓮器底及土坎中。 味酸,性温,无毒。 鼠妇主利水道,去瘀积,治久疟寒热,妇人月闭,能堕胎。 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痓,寒热,利水道,堕胎。 普通钱许。 孕妇忌之。 三五〇、萤火 一名夜光。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小儿火疮,伤热气,蛊毒,鬼疰,通神精。生阶地、池泽。 三五一、衣鱼 味咸,温,无毒。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皆宜摩之。生平泽。一名白鱼。 产湖中,即白鲤鱼也。 甘平无毒。味薄不美,故渔人时而弃之。 去水气愈肿也。 属食物类,无定量。 无。 三五二、桃核仁 味苦,平,无毒。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今名桃仁。 桃花——杀疰恶鬼,令人好颜色。 桃枭——在树不落,微温,主杀百鬼精物。 桃毛——平,主下血瘕,寒热积聚,无子。 桃蠹——杀鬼,辟邪恶不祥。生川谷。 处处有之,以产河南陕西者为良,仁入药。 味苦甘,性平,无毒。 桃仁为破血润燥要药,主行瘀血,消心下坚硬,治血晕血痞血积血痢,血热燥痒,蓄血发狂,通月经。 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硬,除卒暴击血,通月血,止心腹痛。 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杀三虫,又每夜嚼一枚和蜜涂乎面良。 桃花红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仁在核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生气,是正入心中,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气属阳,血属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桃仁主之。 逐瘀血,除邪气。 痘家勿用,因仁有生气,可令痘长。 主治瘀血,少腹满痛,兼治肠痈及妇人经水不利。 普通一钱至二至三钱。 生桃实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疽,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之,作脯食,益颜色,肺病宜之。桃仁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或不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故凡经闭由于血枯,产后腹痛由于血虚,大便闭涩由于津液不足者均忌,双仁者有毒,不可食。 三五三、杏核仁 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杏树处处有之,有多种,以产山西河南山东一带者为胜,仁入药。 味甘苦,性温,有小毒。 杏仁为咳逆痰气要药,主咳嗽气急,能下气平喘,治风寒痰滞,能宣肺解肌,除风散寒,润燥消积,利胸膈气滞。通大肠气闭。 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往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满痛,杀狗毒。 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角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和酪作汤润声气。 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 杏仁有油,但得苦味,无辛烈之气,故降而不及。色白属金,降气行痰,气降则血降,故凡吐血必咳痰,痰为气分,因气逆而血升,故引出其血也。 主治胸间停水也,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普通钱半至三钱。 凡杏子性皆热,小儿多食致疮痈膈热,多食动宿疾,产妇尤忌,杏仁双仁者有毒能杀人,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痰者均忌,恶黄耆葛根。 三五四、腐婢 小豆花也。味辛,平,无毒。治痎疟,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病酒头痛。 主治心中懊恼,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不定量。 无。 三五五、苦瓠 味苦,寒,有毒。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生川泽。 产我国山西,他省亦多有之,瓤及子入药。 味苦,性寒,有毒。 苦瓠主治水肿,利小便,通淋,治疮。 利石淋,吐呀嗽。囊结疰蛊,痰饮。又煮汁渍阴,疗小便不通。 煎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冷鼻塞黄疸。 吐蛔虫。 普通二至三钱,大剂无定量。 服苦瓠过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穰灰汁解之。 三五六、水斳 一名水英。味甘,平,无毒。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生南海,池泽。又名芹菜。 处处有之。 味甘性平,有特殊的香味。 解热止血,健胃药,治女子血崩赤带,小儿暴热,大人酒后热。 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 饮汁去小儿暴热,大人酒后热,鼻塞身热,去头中风热,利口齿,利大小肠。 治烦渴、崩中,带下,五种黄病。 捣汁日服六七合,治小便出血。 三五七、彼子 味甘,温,有毒。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疰,伏尸。生山谷。 第三章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 以下的药物原不见于神农本草经,但是因为张仲景医圣在伤寒与金匮中有使用到这些药物,我想必然在仲师所依循的胎胪药录该书之中可以找到,由于该书已经失传,我不揣冒昧地将它们另外列出,并附上使用说明,以求使经方更为完善。 一、青盐——即戎盐,补肾,泻血热。 产于我国内陆青海之盐。 甘咸而寒。入肾经。 助水脏,平血热,坚骨固齿,明目乌发。 治目痛赤涩,吐血溺血,齿舌出血。 不假煎炼,方棱,明莹,色青者良。 普通五分至一钱。 多食伤肺,走血,渗津,发渴。凡血病,哮喘,水肿,消渴人为大忌。 二、诃黎勒(诃子) 产我国广东等地,其实六棱,又名诃黎勒。 味苦酸涩,性温,无毒。 诃子为涩肠治痢,保肺调气要药,主胸膈结气,心腹胀满,消痰,化食,通津,开胃,治心腹虚痛,肠风下血,崩带,胎漏,久痢,虚嗽。 主冷气。 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发。 消痰下气,化食开胃,除烦治水,调中止呕吐,霍乱心腹虚痛,奔豚肾气,肺气喘息,五膈气,肠风泻血,崩中带下,怀孕漏胎,及动胎欲生,胀闷气喘,痢人肛门急痛,产妇阴痛,和蜡烧烟熏之及煎汤熏洗。 下宿物,止肠澼久泄赤白痢。 治痰嗽咽喉不利,合三数枚殊胜。 实大肠,敛肺降火。 普通一至二钱。 气虚宜缓缓少用,以此虽涩肠,而又泄气也,凡咳嗽痢疾初起者,均忌。 三、红花——本经无记载。 产我国北地,今处处有之,园圃亦可栽植,为两年生之草本植物,花开色红,故名。 味辛,性温,无毒。 红花为活血行瘀要药,主暴吐紫血,(紫则有瘀),产后血晕,痘疮血热有毒,(血行则毒解),治月经不调,腹中结块。 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 多用破血,少用养血。 普通五分至钱半。 忌沉香麝香,能使红花变色,可下死胎,孕妇忌用,过用红花,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色赤自入血分,味苦专能泄血,而花性专主轻扬,上行外走,故能泄肌肤脉络在外在上之血,有谚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足则肝阳不动,而风自熄。观仲景之红蓝花酒,治风气百疾,则知治风先治血的道理。色红能生血,而味苦,又能泻血。 番红花——红花之产于新疆者,味甘性平无毒,主活血开郁,治心忧气闷,惊悸,伤寒发狂今多用为开胃行经之品。 藏红花——红花之产于西藏者,性味同红花,以入滚水内色如血,可冲四次不变色者为真,主活血通经治吐血(各种痞结冲汤服,忌食油荤盐),功用最良。 土红花——红花之产于福建者,根叶入药,味甘,性微寒,无毒,(或作有毒)治劳热瘴疟,骨节疼痛。 四、蜘蛛——本经无记载。 生原野,处处有之,种类甚多,取大腹深灰色,空中作圆网者,入药。 味缺,性微寒,有小毒。 蜘蛛主口瘑,瘰疬,结核,治蜈蚣蜂虿螫伤,宜外用,内服治干霍乱呕吐,脱肛,小儿大腹疳。 小儿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 蜈蚣蜂虿螫人,取置咬处吸其毒。 主蛇毒,温疟,止呕逆霍乱。 取汁涂蛇伤,烧啖治小儿腹疳。 斑者治疟疾疔肿。 普通一至二钱。 有毒之物,可外用,少内服。凡使,去头足用,落在饮食中者不可食,畏蔓青雄黄,被蜘蛛咬中毒者,(一)用大篮汁一碗,入雄黄麝香少许,搽患处,仍服其汁。(二)用艾叶烧烟熏之。(三)羊乳灌之。(四)雄黄末敷之。 五、赤小豆——本经无记载。 处处有之,以紧小者为良。 味辛(或作甘酸)性平,无毒。 赤小豆为行水散血,消肿解毒要药,主排痈肿脓血,水气肿账,治脚气,利小便,疗一切痈疽恶疮发背,内外可用。 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澼。 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 缩气行风,坚筋骨,抽肌肉。 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能食者,煮食一顿即愈,和鲤鱼煮食,甚治脚气。 解小麦热毒,煮汁解酒毒,解衣粘缀。 赤小豆发芽,则能透达脓血。(黏涩又味甘,能填补止泻利。) 普通钱半至三至四钱。 合鱼鲊食成消渴,作酱,同饭食成口疮,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令人肌瘦身重。 六、艾叶——本经无记载。 生田野间,处处有之,陈久者良,有香味。 味苦,性征温,无毒。 艾叶为炙百病要药,并可作煎剂,主暖子宫,调经,止血,安胎。 捣汁服止伤血,杀蚘虫。 主衄血下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止崩血肠痔,血搨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捣汁饮,冶心腹一切冷气鬼气。 治带下,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艾叶味苦而气温,其茸又能发火,是以能温肝补火,禀母木火之气,能入血室,女人经痛,乃凝血作痛,艾叶可去血室中之冷气也。补火之药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 普通数分至钱半,炙用无定量。 妇女血热而月经超前者,宜慎用之。 七、紫苏——本经无记载。 处处有之,为一年生之草本,叶之背面皆紫者佳,有香气。茎叶与子皆入药。味辛,性温,无毒。 紫苏为发表散寒解毒要药,功能降气化馾,发汗祛寒,主伤风寒热霍乱,肺气喘急,心腹胀满,安胎,妇人胎前宜之。 主下气,除寒热,其子尤良。 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角气,通大小肠。 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下气消缓,虚者宜之,主安胎。 叶梗普通八分至二钱,苏子钱半至三钱。 凡阴虚因发寒热,或寒头痛者,宜敛宜补,不可用苏叶,火升作呕者亦忌,惟可用子,忌鲤鱼,同食发恶疮。 紫苏色红味辛香,能散血分肌肉中之寒,枝叶披离,故主散之性多,而主升之性少。苏子——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调中止霍乱,消五膈呕吐反胃,消痰止嗽,利大小便,治肺气喘急。 苏叶——主发散,盂铣曰苏子与苏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宜用子,近世多用以发散风寒,至化痰之力,则不如子也。主散气分之热,如喉为气之海。 苏梗——主顺气表散,汪昂曰,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开郁降气,消痰定喘。 八、饴糖——补中益气。 处处有之,乃以米麦制成者。 味甘,性温,无毒。 饴糖为滋润肺脾,健胃补中要药,主补虚冷,益气力,治胃气枯燥,脾弱不运。 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治唾血,消痰,润肺止嗽。 健脾胃补中,治吐血,打损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恶血,又伤寒大毒嗽,于蔓青薤汁中煮一沸,顿服之良。 脾弱不思食人多用,能和胃气,亦用和药。 普通二钱至三钱。 丹溪曰,饴属土,成于火,大发湿中之热,多食助脾风,能生胃火,此损齿之因,凡中满呕吐,酒病、牙疳,肾病及湿热证,不得轻投。 九、柏叶(侧柏叶) 处处有之,山野最宜种植,树高大可作木材,叶侧生者入药,名侧柏叶。 味苦涩,性微寒,无毒。 侧柏叶为滋阴凉血要药,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治冷鞥湿痹,傅汤火伤,生肌杀虫。 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 灸罯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 傅汤火伤,止痛减瘢,服之疗蛊痢,作汤常服杀五脏虫,益人。 普通一钱至三钱。 畏菊花诸石,忌面,得酒良,焙干用。 侧柏子壳——和鸡子清调服,解砒霜毒。 侧柏子枝节——治风痹,历节风,疗虫疥。 侧柏油——外用治诸癣痈毒,游丹秃疮,头面耳部黄水疮,杀虫虱。 侧柏根皮——主凉血,生毛发,治火灼烂疮。 十、豆豉——又名香豉。 处处有之,为一般食物调味之用。 色黑味咸,无毒,形如心,色如肾,味咸入肾,故治火中之木,令水火相济。 主治心中懊憹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经方中之栀子豆豉汤主治心中懊憹,一般多用于病愈后之失眠烦躁。 一般一钱至三钱。 多无禁忌。 十一、鸡矢白——(鸡矢白散) 处处有之。为鸡食砂岩后排出之大便中,色白者。 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行水消积,治鼓胀,疗转筋入腹,破石淋,利二便,下气破血,治伤寒寒热中风贼风风痹白虎风,贴风痛头痛,止遗溺,灭瘢痕,小儿客忤惊啼,解金银毒,酒服疗乳妒乳痈乳头破裂,外敷秃疮耳疮瘰疬。 治臌胀。 普通一钱至三钱。 酒服最佳。 十二、蒴翟细叶——现无资料可查(出于王不留行散中)。 十三、没药 产我国南部热地,为树中流出之脂液,凝结成塽者,入药。 味苦辛,性平,无毒。 没药为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要药,主破血止痛,治折伤瘀血,消肿毒。 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瘘,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堕胎,产后心腹血气痛,并入丸散服。 破症瘕宿血,损伤瘀血,消肿痛。 心胆虚,肝血不足。 普通五分至二钱。 凡骨节痛,胸腹胁肋痛,非由血瘀而由血虚者,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痈疽已溃者,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均忌。 打扑跌损,皆伤筋络,气血不行,瘀痈作痛,乳香没药,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多相兼而用。 十四、乳香 产西南热地及西藏等处,为树中流出之脂液,凝结成块者,入药。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 乳香为活血伸筋要药,主通行周身经络,去风散瘀,活血定痛,托疮毒,消痈疽。 主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痈疹痒毒。 治不眠。 下气,益精,补腰膝,治肾气,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长肉。 补肾,定诸经之痛。 普通五分至二钱。 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 十五、白芷——行手足阳明,入手太阴而为阳明主药、故治头面诸疾。 处处有之,根有轮节或隆起,外面色淡黄褐,气味甚香。 味辛,(或作甘)性温,无毒。色白入肺。 白芷为散风发表要药,功能通窍去湿,疗风行血,止头痛,和肠胃,烧之辟邪气。 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 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治目赤努肉,去面皯疵瘢,补胎瘘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痈疮疥癣,止痛排脓。 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普通五分至钱半。 呕吐由于火,瘘下赤白,阴虚火炽,病由血热所至者,均忌,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白芷为肺胃大肠三经气分药,亦入三经血分,擅散风去湿之功,配白芷治偏正头风,齿痛,带下者,成方颇多。 十六、粳米——粳:硬也,糯:懦也、补脾清肺。 我国东南诸省。粳乃稻米之总称,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俗话:北粳凉,南粳温,白粳凉,红粳温,新米食之,动气。陈米佳,冲淡可以养胃。煮汁煎汤,取其调胃,利小便,去湿热,除烦渴之功。 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色白入肺。 和胃补中,除烦清热,煮汁止渴。 以清热补不足。 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补不细。与脏腑相宜者唯此最佳。 可以日常服用。 无禁忌。 十七、甘李根白皮——本经无记载。 即李树之根。 味咸性大寒。 为解热药,治消渴,奔豚气逆。 李根白皮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 将之炙黄煎汤,日再饮之,治女人卒赤白带下。 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煮汁服止消渴 一般三钱至五钱。 津液不足者忌。 十八、三七——本经无记载。 产我国湖广一带,山野自生,庭园亦可栽植,茎高二三尺,根作团块。 味甘,微苦,性温,无毒。 三七为散瘀定痛要药,功能散一切恶血,保一切新血,治血瘀成肿成痛,外敷能消肿止血。为云南白药之主药。 金鱼将死,入山漆叶(三七叶)汁于鱼口,即活,无名疮疖,捻叶敷之。 举凡内外伤,诸烂疮,乳痈等都可以用,镇痛止血。 普通钱半至三钱,大剂一两左右。 无。 十九、鸡子黄——本经无记载。 处处有之。 味甘性平。 镇心安脏,益气补血。清咽开音,散热定惊。止嗽止痢,利产安胎。用醋煮食,治赤白久利。胎衣不下,吞卵黄二三枚,解发刺喉,令吐即下。取蛋壳,细研,调以麻油,擦痘毒神效。 一般一日二三枚。 多食另人滞闷。 二十、猪胆、猪肤 处处有之。 猪胆汁味苦性寒,无毒。 主清心明目,凉肝胆,治目赤目翳,小儿疳瘦,著名方剂有猪胆汁方。(用猪胆汁和醋少许,灌入谷道中,少顷大便出宿垢),治阳明热结于下,大便不通者。 一次一枚。 寒实者禁忌。 二十一、郁金 产四川广东及台湾琉球等地,为多年生之宿根草,根茎似芋,内暗褐色或黄色,其香能及远。 味辛苦,性寒,无毒。 郁金为凉血破瘀要药,功能开血中之郁,泄血中之热,治吐血。溺血,恶血留积,失心癫狂。 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单用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傅之,亦治马胀。 治吐衄,妇人倒经,痘毒入心。 凉心。 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普通一钱至三钱。 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均忌。 二十二、木通 木通古名通草,多自生山野,庭园亦可栽植,各省有之,茎入药。 味辛苦(或作辛甘)性平,无毒。 木通为导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止大渴,治淋沥,水肿。 疗脾疽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 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唾,主水肿浮大。 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 理风热小便数急痛,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饮有效。 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推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下乳。 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主诸痿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 通经利窍,导小肠火。 普通七分至二钱。 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忌,孕妇禁用。 二十三、新绛——主止血行血。 即大红帽之纬也。 烧炙后用,味苦辛。 主要用于止血行血。 一般五分至一钱。 忌与活血化血之药同用。 二十四、薤白——调中助阳,散血生肌,泄下焦太肠气滞。 处处有之,叶似韭而阔,多白而无实,入药去青留白。 味辛苦,性温,无毒。 薤白为滑利散结要药,主胸痹剌痛,泄痢后重,温中助阳,下气散血,除寒热,治带下。 主金疮,疮败。 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作羹食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气肿痛,捣涂之。 煮食耐寒,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 治泄痢下重,能泄下焦阳明气滞。 心病宜食之,利产妇。 治女人带下赤白,作羹食之,骨哽在咽不去者,食之即下。 白者补益,赤者疗金疮及风,生肌肉。 与蜜同捣,涂汤火伤甚速。 主治心胸痛而喘息咳唾也,旁治背痛,心中痞。 普通一钱至三钱。 发热病不宜多食,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 二十五、白前——长于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胸膈逆满。 山野多年生草,根死似细辛而大。白色,坚直易折,嘉谟曰,似牛膝短小柔软,能弯者为白微,长坚易折者为白前。 辛苦味甘,性微温,无毒。 白前为下气降痰要药,主治咳逆上气,肺病痰喘。 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 主一切气,肺气烦闷,贲豚肾气。 普通一钱至三钱。 肺虚哽气者忌。 白前能祛痰而利肺气,寇氏称其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左尤佳,而时珍谓其性无补益,虽寇氏称其能保肺气,但其功能专于降气,气降故痰亦下,故惟肺气壅实,兼有痰凝塞者,用之无不奏效,若虚者则不宜,之二说者,可并存也,盖惟其泻肺不补,而痰乃能降,气乃能平,惟其祛痰降气,而肺乃得保,气乃得安,正可以互相发明也。 二十六、神曲——辛能散气,甘调中,温开胃,化水谷,消积滞。 处处有之,乃以青篙苍耳野蓼自然汁杏仁泥赤小豆未和白面,如造酱法酿制者,药铺多于伏日为之。 味甘,性温,无毒。 神曲为消食化痰要药,主化水谷宿食,行气调中,健脾开胃,治症结胀满,泄泻痢疾。 痰逆症结,泻利胀满:回乳下胎,治目病。 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 养胃气,治赤白痢。 普通一钱至三钱。 脾阴虚胃火盛者忌之,虚胀者亦不宜,又能落胎,孕妇宜少食。 二十七、小麦——养心除烦,利溲止血。 处处有之,北方者为良。 味甘,性平,微寒,无毒。 小麦主除客热,养心气,为服食滋养之品。 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子易孕。 养心气,心病宜食之。 煎汤饮治暴淋。 麦属火,心之谷也。 小麦饭治疗烦热少睡多渴。 普通二至三钱。 脾虚作胀者,不甚相宜,入药,宜完用,皮肉不可分拆,拆则性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浮小麦——麦之性轻,入水浮起者,味咸性寒无毒,主益气除烦。治盗汗自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麦苗——味辛性寒,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黄,并捣汁日饮。 二十八、灶心土——治吐血,下血,胃家损伤之重症者。今人称伏龙肝。 乡下土灶烧之多年者佳,新土无效。 味甘性温平,功能补土利湿,修补胃壁之损伤。 胃出血,呕吐血,大便黑等。 黄土汤用之,治疗便血吐血等。 一般三钱至五钱。 无。 倪海厦注神农本草经已全部发送完毕,后期将继续发送相关视频文件。如果喜欢请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hxcf/2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扶阳药物的巨大作用之续由成都人怕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偏方验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