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止敬:一味黄土治水肿

伏龙肝又名灶心土,俗名“黄土”,即炉灶中间泥土经火烧焦处。也正是此药,曾治好了宋神宗太子的病。

年,宋神宗之子患了一种水肿病,虽经宫中太医多方诊治,但疗效甚微。于是,皇帝只好贴出告示,请天下的名医到宫内诊治。当时,有个名医叫钱乙,用现在话来说,钱乙是当时的儿科专家,山东郓州人,也是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钱乙揭榜进了宫,替太子诊脉后,挥笔写下处方,宋神宗一看,只有一味“黄土”,当即发怒道:“黄土怎能治病?”钱乙答道:“皇上息怒!太子的病在肾,肾属水,水以土克为宜,但用无妨。”

宋神宗见他说得恳切,便将信将疑地命人煎好药喂给太子,说也奇怪,太子服完1剂,立竿见影,服完7剂后,竟然痊愈了。宋神宗不断称赞他医术高明,马上提升钱乙为太医丞。

伏龙肝,就是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焦土,中医认为,伏龙肝性温,有温中健脾、益气止血、和胃止呕、涩肠止泻等功效,可治疗呕吐泻泄、腹痛、便血等症。

——《大众卫生报》

尚学瑞:董奉巧用药膳疗腹胀

话说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一天晨起正赶往村外出诊,半路上碰见一群抬着滑竿的人,滑竿的竹椅上躺在一位痛苦呻吟的中年汉子。抬竿中的一人认得董奉,急切地说:“董老,真巧,我家大哥肚子胀痛难忍,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宿未睡,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们几个正抬他去找您诊治,快给看看吧!”

董奉忙为病人察舌诊脉,见其舌苔赤黄,肺脉滞涩。又问知病人大便两日不通等情况,想了想,手指前方说:“此前二里有家酒店,你们按我说的菜谱点菜给病人吃:清炒山药、薤白炒鸡蛋、烧鸭肫,另加二两杏仁酒。吃后稍事休息,应该能行。”董奉说完便继续赶路,一群人抬病人匆匆赶往酒店,如言点菜叫酒。

那病人本受一夜折腾,饥渴难当,见了酒菜,便强提精神吃将起来。饭后不多时,肚里便不停地排气,接着内急,痛快地排了大便。随后腹部胀竟霍然消除,感觉神清气爽。众人诧异,却不知个中缘由。

胡须斑白的店老板解释起来:“你们进店一点菜叫酒,我们就知是董老开的药膳方,是治疗肚子胀痛不排便的。”病人此时来了兴致:“您怎么知道的?”店老板说:

“董老时常用药膳治病,我们也常做药膳,略知一二。你的病应是肺气壅滞所致,当宣气润肠。山药润肺补脾,生津通便;薤白下气宽胸散结;鸭肫有健脾和胃,化食消胀的药性。加上杏仁宣肺理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和酒的行药效之力,自然见效快。”

用开宣肺气方法来治疗大便不通、脘腹胀痛之类病证,正属中医妙法之一——“提壶揭盖”。

——《中国中医药报》

贵妃腹胀久不愈道士山楂除病根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患了腹胀病,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症状,见贵妃整日蹙眉叹息,唐玄宗很着急,御医虽为皇妃诊治,但无奈名贵药用了不少,就是不见疗效。唐玄宗只得张榜招名医。

一天,有位道士路过皇宫看到皇榜,表示可以为贵妃治病。道士入宫仔细为贵妃诊脉后,写下一处方:

“棠棣子十枚,红糖半两,熬汁饮服,日三次。”

随后便不辞而别。唐玄宗虽将信将疑,但此刻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命御医照方遣药。谁知,杨贵妃按此方服药不到半月,病状果然好了。

棠棣子,即山楂,是消食良药,对伤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等症有显著疗效。原来,杨贵妃为使肌肤细嫩光滑,以讨唐玄宗欢心,经常食用一道叫做“阿胶羹”的药膳,因阿胶药性滋腻,久食定会导致腹胀、纳差,所以,道士诊治后,明白了贵妃的病根所在,故予“山楂、红糖熬汁饮服”,起到了很好的消食化积作用。

——《大众卫生报》

梅承鼎:王贶一针治奇症

北宋时,南京有个读书人名叫王贶,曾拜岳父宋颜叔(当时的名医)为师,学习医术。岳父见他虚心好学,也尽自己的全力传授医技。

一日,开封城里有个大商人名叫张广财,不知什么原因得了一个怪病,舌头吐出老长,怎么也收不回去。张广财先后请了许多医生诊治,效果均不明显,心想:“成天吐着个舌头像吊死鬼一样,这可怎么办啊!”于是,家人只得写了一纸“招贤告示”贴于闹市:“如有人能治愈这种怪病,愿出重金酬谢。”

王贶见了这个告示之后,暗自思量:“我何不去试试?”于是,王贶在家仆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位大商人张广财,一番诊视后,王贶突然想起岳父曾经教过他“奇症怪病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往往针到病除”。于是,他取出银针,在张广财舌头底部的金津、玉液两穴之间扎了一针。

没想到这一针下去,张广财的舌头很快就缩了回去,经过几天的治疗,张广财的舌头就能够伸缩自如了。

从此,王贶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京都,求医者络绎不绝。后来,王贶还受到皇帝的信任,被任命为“宫廷大夫”。到了晚年,王贶写下了《金生指迷方》一书,后来还被收入了《四库全书》,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大众卫生报》

杨吉生:熏蒸疗法治愈太后中风

许胤宗是南朝陈国官员,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由于治好当时柳太后的中风病而出名。

据说南朝陈国的柳太后有一年患上了中风病,嘴巴也歪了,既不能言语,更不能服药,御医们想了很多办法,可就是效果不佳。而许胤宗给柳太后看过之后,命人煎了十多服治疗中风的黄芪防风汤,其他御医知道后都很不屑:“明明知道太后不能喝药,还做这么多汤药有什么用啊!”然而,许胤宗将煎好的药液并非是给柳太后喝,而是叫人把滚烫的汤药放在太后的床下,待药物的蒸气慢慢熏蒸,不料,数小时后,太后的病情竟有了明显好转,可以开口说话,不久便能正常进食了。

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蒸发之气体熏蒸病人的全身或某一部位,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体内而发挥药效,起到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祛风除痹等功效。而许胤宗将汤药放在柳太后床下,使药物通过蒸气慢慢进入了柳太后肌肤,并从肌肤进入身体,达到治病的目的。熏蒸疗法虽然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对一千多年前的医家来说,能想到这样的方法,令人叫绝。

——《大众卫生报》

尚学瑞:姚僧垣用大黄愈两帝

姚僧垣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名医,曾在宫中任太医令。他医术高超,精于药性,尤其他熟识大黄之功过而治愈两任皇帝之事,成了千古佳话。

大同十一年(公元年),梁武帝萧衍因病发热,寝食不安。朝中群臣竞相献方,皇帝却听信一御医诊断,欲服大黄以泻热。姚诊察后,却断然否定,认为

“至尊年事已高,脏腑皆虚,虽有积热,亦不可轻用峻泻之药,恐伤正气”。

武帝自恃也略懂医理,颇不为然。姚力谏曰:

“皇上岂不闻当朝名医陶弘景之言,‘大黄,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依臣之见,至尊之疾,只宜缓图,万不可轻投峻下之剂。”

武帝闻之不悦,诏令退下。没想当夜,姚就被急召入宫救驾。原来,武帝服用大黄后,热势不仅未退,反致昏瞀,心悸气短。姚即用温和之法,取平补之药,敛苦寒所伤之阳气,连进数剂,果使皇上热退神爽,渐趋安康。

承圣元年(公元年),梁元帝萧绎继位。一次,元帝腹中痞满,胀痛不已,不思饮食,于是召众医商议治疗之方。众医皆以先帝服大黄致病重为诫,认为皇上至尊至贵,不可轻率,宜用平和之剂,使脏腑渐得宣通。姚诊后云:

“脉洪大而坚实,应指有力,加之膳食不进,胃脘痛满,此腹中宿食积滞不化所致,非用大黄荡涤攻下,推陈致新不可。”

于是力排众议用大黄。元帝听从了姚僧垣之言,服药后果然宿食大下,痞满胀痛之疾随之消失。

大黄乃大名鼎鼎的攻下药,其性苦寒,集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止血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尤以药性峻猛,荡涤胃肠积滞而著称,譬如国家能平定祸乱、安内攘外的一员虎将,故有“将军”之名号。临床上,大黄应用广泛,除胃肠积滞、大便秘结外,还可治疗出血、痢疾、疮疡、烧烫伤、跌打损伤、黄疸、淋证及妇女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属实、属热(毒)、属瘀之类病证。但因其药力峻猛,对虚证、年老体弱者及孕期、月经期、哺乳期的妇女应慎用或忌用。

——《中国中医药报》

胡献国:左思题诗赞王不留行

左思(约-),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相传,左思的妻子因产后乳汁不下,孩子饿得哇哇叫,一日,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

左思急忙循声追去,歌者原来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乳,服之非常灵验。左思带上医生所配的药粉,赶回家中,用甜酒给妻子冲服,果然,左思妻药下3服,乳汁满溢。左思感慨万分,便吟诗咏药,使灵验的药方广为流传。他在诗中写道:

“产后乳少听我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细为末甜酒服,畅通乳道如井泉。”

后来,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时,便将其收载进去。

王不留,又名王不留行、留行子,性味苦、平,有通经下乳、活血化瘀、消肿排脓之功,适用于乳汁不通、血滞经闭、癓瘕积聚、痈肿初起、脓成末溃等症。本品与炮山甲同用,可增强其通乳之力,若产后气血两虚而致乳汁稀少者,可配伍黄芪、当归等同用。

——《大众卫生报》

蒲昭和:老佛爷的香发散

“清宫医案”中收载了一首专为慈禧太后而设的美发干洗方,名“香发散”。该方由

玫瑰花、零陵香、檀香、公丁香、大黄、丹皮、细辛、白芷、辛夷、苏合油等组成。

其制法和用法是:先将诸药细末,用苏合香油拌合,晾干,再研细面,备用。使用时将药粉掺匀于发上,后用密梳篦去。

特点是:发有油腻,不用水洗,将药掺上一篦即净,久用还会使发落重生,至老不白。

慈禧太后在晚年很喜欢这种干洗“香发散”,其原因有这样两种传说:

其一,此方创制于光绪31年,尽管老佛爷已年逾七十,对爱发护发的兴趣丝毫不减,但无奈她晚年体弱多病,常患感冒,又累复发偏头痛。洗头本是一件小事,但从洗头到晒发总要花费不少时间,体弱多病的慈禧总觉得是件麻烦事,不愿轻意洗头。然久不洗头易生腻垢,会发出汗臭气,觉得瘙痒。于是御医们为免除太后用水洗的麻烦,就特意为她研制了这种干洗方,取名“香发散”。名称好听,效果也好,用时只将药粉撒于头上,用篦子梳理,就能取得洁发去腻、香发止痒的作用,解决了慈禧晚年不愿经常洗头的“心病”。

其二,慈禧贵为至尊,好保养且又重仪表,即使一根头发都视为珍贵,最忌脱发。据野史载,太监李莲英谨慎伺候太后多年,但一次为太后洗头,不知是用力稍重,还是老年自然脱发,太后见水盆中掉落了数十根头发,一怒之下,太后打翻了铜盆,还严令将李重杖数十,以解脱发之恨。后来,李莲英为太后洗头,总是心惊肉跳,万分小心。不过,李毕竟是聪明之人,他买通了御医李德裕,李德裕又会同诸太医,遍查方书,搜索枯肠,最后终于制成了这种免洗干梳的“香发散”,经老佛爷试用,除腻止痒效果明显,于是也颇受太后的喜爱。

香发散作为护发美发用,不仅用法奇特、少见,而且从药物配伍看,确也合理精当。方中零陵香、檀香、丁香、白芷、玫瑰花、细辛、苏合油及辛夷均为芳香之品,具有开窍通络、辟秽除臭、温养毛发作用。药理研究表明:芳香药富含挥发油,有刺激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的效果。而白芷、细辛、辛夷还兼具祛风止痛、燥湿止痒之功效。丹皮、大黄能清热活血,又能加强全方抑菌杀菌的作用。诸药配合,可共奏洁发止痒、香发护发的效果。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养生咨询

本平台常年招生与办理中医理疗证书。

中医康复理疗培训中.......

咨询

人力资源岗位资格培训

高级班孙老师工作瞬间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hxcf/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