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仲景方中八九不离甘草一药,以致后人邯郸学步也在方中不离甘草,但大多数都是照猫画虎,象征性的用上几克,还美其名曰是国老药,其实这种作法,离仲景用甘草的意境相去甚远。甘草在临床上不是一味可有可无的药,也不是胡椒面,什么方子里都可以撒。

《神农本草经》中论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

上述古文献的论述说明甘草是有大用处的。可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养血止血等等。其它方面我不谈了,专谈一下清热解毒,在这方面,它是一味难得的好药,有时胜过大家熟悉的金银花、连翘之类,绝非夸大之词。《金匮要略》中的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四两(折合今60g),治狐惑病(即白塞氏综合征);桔梗汤中甘草二两(折合今30g),治肺痈;一味甘草二两(折合今30g)治咽痛(即今咽炎)等,仲景方中比比皆是。当今名医在这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已故盐山名医张锡纯认为,古方治肺痈初起,单用粉甘草四两,煮汤饮之者,恒有效验。对此,张氏又有发挥,他的经验是:对于肺结核之初期,咳嗽吐痰,微带腥臭者,恒用生甘草为细末每服钱半,用金银花三钱煎汤送下,日服3次,屡屡获效。

蒲辅周先生用“甘草油”,可谓一绝,其法是用大甘草,刮去皮切细晒干,勿用火焙,研成细粉末,经纯洁芝麻油(或纯洁菜油亦可,花生油及其他杂油俱不可用),用磁缸或玻璃缸,将香油盛入缸内,再纳入甘草粉,浸泡三昼夜,即可使用。此方治一切火毒疮疖,以及溃久不愈之溃疡俱效。如遇初起之疔疮,阴部溃疡,厚涂于上,干时再涂,能泻火消肿止痛。蒲老说:“我曾用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天热疖疮,其效显著。经过数十年,用之满意,疗效好,价廉。”

借助甘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痱毒和脓肿,中医研究院阎孝诚先生也颇有心得。阎氏曾于年夏,在山西巡回医疗,治疗不少疖肿和痱毒患儿,初用一般清热毒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虽获效于一时,但多反复。后改用生甘草30克,马齿苋30克,忍冬藤30克,生大黄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1日服3次,重者水煎服,按上药剂量,每日1剂,一般5-7日获愈,很少复发。从此以后,阎氏应用上方治各种皮肤感染病,每每获效。对荨麻疹、湿疹、紫癜等过敏性疾病,重用甘草治之,效果也很好,一般3-5岁儿童用量可达30克。

在先圣后贤们的启发和实践引导下,我在临床中也大胆重用甘草治疗诸多感染性疾病,类似于中医的火盛热毒。如痤疮,疔疮,口腔溃疡,泌尿系感染,咽喉肿痛,老年性阴道炎,等等。收效颇著。

刘某,女,21岁,经熟人介绍,专程从外地来西安找我看痤疮。

刻诊:人白胖,满脸长出红色小疖子,小黑头,里有脓栓,据说已三四年了。四处就治不效,甚是苦恼。观舌尖边红,苔薄,脉寸关浮滑,月经基本正常,饮食二便亦无异常。辨证肺胃火盛,热毒蕴结。处以甘草泻心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生甘草50g、黄芩30g、黄连10g、公英30g、连翘30g、野菊花30g、地丁30g、白花蛇舌草30g、干姜10g、丹参30g、山楂15g、白芷10g、花粉25g。七剂,水煎服,每日3次。忌辛辣冰冷。

一周后复诊,痘疹减少一半,未有新发。效不更方,上方加桔梗10g皂刺10g,再七付。

三诊痘疹已退,留有色素斑印记,上方去白芷减五味消毒饮量,加大丹参至50g,又十付彻底治愈,未再复发。(古道瘦马医案)

我在治疗痤疮一病时,无不重用生甘草,轻则30g重则50g,清热解毒,收效迅速。此乃吾之经验也。甘草一物不仅能解百草毒,更能解人身之毒,诸位切不可小视,仅视为一调和药,无足轻重。有时用好甘草胜似金丹。

附:群贤见智录

当代名医用甘草特色

甘草是本草王国中的“国老”。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南北朝时,陶弘景对“国老”的解释为:“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明代李时珍还赞美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不管叫“国老”也好,称“良相”也罢,这都说明甘草是本草王国应用最多的药物。

历代用甘草,均以炙甘草治脾胃气虚,生甘草清热解毒。然而,近代一些中医专家跳出传统,各显新招。这些著名老中医应用甘草的经验,为中医学又增添了一份光彩。

已故盐山名医张锡纯认为,古方治肺痈初起,单用粉甘草4两,煮汤饮之者,恒有效验。对此,张锡钝又有发挥,他的经验是,对于肺结核之初期,咳嗽吐痰,微带腥臭者,恒用生甘草为细末,每服1钱半,用金银花3钱煎汤送下,每日服3次,屡屡获效。

蒲辅周用“甘草油”,可谓一绝。其法是用大甘草,刮去皮切细晒干,勿用火焙,研成细粉末,经纯洁芝麻油(或纯洁菜油亦可,花生油及其他杂油俱不可用),用磁缸或玻璃缸,将香油盛入缸内,再纳入甘草粉,浸泡三昼夜,即可使用。此方一切火毒疮疖以及溃久不愈之溃疡俱效。如遇初起之疔疮,阴部溃疡,厚涂于上,干时再涂,能泻火消肿止痛。蒲辅周说:“我曾用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天热疖疮,其效显著。经过数十年,用之满意,疗效好,价廉。”

借助甘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痱毒和脓肿,中医研究院阎孝诚颇有心得。阎孝诚曾于年夏在山西巡回医疗,治疗不少疖肿和痱毒患儿,初用一般清热毒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虽获效于一时,但多反复。后改用生甘草30g,马齿苋30g,忍冬藤30g,生大黄30g。共研细末,每次服10g,1日服3次。重者水煎服,按上药剂量,每日1剂。一般5~7日获愈,很少复发。从此以后,阎孝诚应用上方治各种皮肤感染病,每每获效。

对荨麻疹、湿疹、紫癜等过敏性疾病,重用甘草治之,效果也很好,一般3~5岁儿童用量可达30g。不仅如此,阎孝诚还善用甘草调理一些慢性疑难杂证。以炙甘草30g,灵芝30g,紫河车粉30g,共研细末为丸,每丸重6g,每日3次,每次1丸,用于哮喘缓解期、肾病综合征减用或停用激素之时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辅助治疗,疗效均较理想。

另用炙甘草30kg,黄精30kg,益智30kg,石菖蒲30kg,熬膏,兑入生晒参、紫河车细面各6kg,搅匀,烘干后压片,每片0.3g,每服6~10片,每日3次,功能益气补精,治疗五迟五软,大脑发育不全及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癫〖XC病.EPS;P〗,实属独特。

古人云:“呕家忌甘。”而河南中医学院的郑颉云却不以为然,他常用生甘草30g,生大黄3g,伏龙肝15g,专治热吐证,临床表现为食入即吐,吐物酸臭,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一般1~2剂即能止吐。(《名医用药佳话》)

甘草重用方能见效“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见效,此古法也,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殊属可笑。记以正其失。”(汪昂《本草备要·卷一·草部》)

汪昂论药,多遵古法,肯定“前人识见深远,不易测识”,对时医“背弃古法”深感痛心,常常引述前人之训并结合己见加以论证和阐发,或慎思明辨以纠正时弊,或提出创见以嘉惠后学。上文中,他对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且相习成风颇不以为然,引举仲景重用甘草诸方加以论说。陶弘景曾说:“此药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伤寒》《金匮》共个方中,有个方用了甘草,其中炙甘草汤、桂枝汤、甘草泻心汤、甘草干姜汤,每方每剂各重用甘草至4两(今约合55.68g),用量最轻的防己黄芪汤也用至半两(今约合6.96g)。仲景重用甘草主要是益气温中、甘缓缓急、斡旋升降。其次是调和营卫、健脾和胃、平调寒热。小量甘草主要是助麻、桂解表。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乌热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新甘草苷、甘草酸、淀粉、胶质等多种成分,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炎、抗变态应、抗组胺、抑制胃酸分泌、解除肠胃痉挛、镇咳、镇痛,增强其他清热解毒药物抑菌作用等,作用广泛而明显。实验研究证明,甘草1~2g在药方内起调和作用,用到5~10g就有温胃养心的功能,用到30g以上就有类似激素样反应了。故而以甘草调和诸药、辅助解表以及增效解毒等,“二三分”用量一般而言确也足矣。但凡虚寒内里之证,需甘辛化阳、补中温阳、温肾助阳以促其阳生阴长者,均有必要重用甘草,乃至调和营卫、健脾和胃、止咳化痰也当以甘草为重,总当以大剂量使用而能发挥出其本身所特有的疗效为要旨。(《新安医学医论医话精华》)

1.贺方礼医生治疗急性乳腺炎常以重剂甘草、赤芍为主药,疗效显著,其中甘草用量为50g。[湖南中医杂志,,6(5):17]

2.孟秀英医生重用玄参、天冬、麦冬、金银花、桔梗、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服,治疗肺痈效良,方中甘草用量为60g。(《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医药集锦》)

按:甘草具有抗茵、抗病毒、抗炎、解毒之作用,凡急、慢性炎症,均可配伍应用,且剂量宜大。

3.吴瑭先生以甘草汤或桔梗汤治疗温病少阴咽痛,方中重用甘草60g。(《温病条辨》)

4.张景岳先生用人参建中汤(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人参、饴糖)治疗虚劳自汗,方中重用炙甘草3两。(《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5.孙建华医生用活络效灵丹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药用丹参、当归、金银花、乳香、没药、川牛膝、甘草,方中甘草用量为30~60g。[山东中医杂志,10(5):24]

6.万友生教授是江西名医,擅用四逆散加味煎服治疗胸胁痛,方中甘草常重用60g。(《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7.高仲山教授是黑龙江名医,擅用复脉饮(炙甘草、红参、柏子仁、桂枝、麦冬、生地、阿胶、大枣)加减治疗心血不足、心阳不振之心悸证,方中重用炙甘草60g。(《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8.周霭祥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时,在辨证方中常加用大剂量甘草,从20g开始,最多可用至g。[中医杂志,,26(9):9]

按:过敏性紫癜多因于风热瘀毒虚,本案大剂量甘草之作用是:①清热解毒;②抗炎、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大剂量应用时作用明显;③患此病者多有脾虚气弱,甘草为补中益气之效药。

9.代云波教授是四川名医,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之乌头汤、乌头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三方化裁,选取川乌、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七味药组合,命名为乌附麻辛桂姜草汤,以此为治疗风寒湿痹之基础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方中重用甘草30~60g。(《方药传真》)

按:方中重用甘草,盖取其功者五:①解乌、附、辛之毒;②通血脉,利血气,以助开痹之功;③缓和诸烈药之性;④解拘缓急止痛;⑤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大剂量应用,具抗炎止痛之效。

10.沈源先生是清代医家,在其《奇症汇》中载一病案:一人发生水珠,如汗滴不止,用甘草1斤煎汤三四碗,作三四服,其水即止。

11.唐步祺先生擅用经方治疗肺痿。对于寒湿肺痿,常用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甘草干姜汤化裁治疗。方中甘草可用至6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

12.王文彦教授是辽宁名医,擅用甘草治疗外感热病、脾胃虚弱证、肝胆疾病、胃肠或横纹肌痉挛、中毒等病证,用量为5~80g。尤其是甘草乃解毒圣药,用于解毒时须大剂量使用。(《方方药传真》)

13.晏友君医生治疗胆道感染方:醋炒白芍、炙甘草、藕节、白矾,随证加减,水煎服。方中炙甘草用量为60~g。(《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14.黄和医师治疗咽炎、扁桃体炎证属郁热、痰火者,以及急、慢性乳腺炎等,每于辨证方中重用甘草、桔梗各30~g,取效迅捷。《中药重剂证治录》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hxcf/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