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腊月,离春节不远了。

众所周知,农历的新年往往是从祭灶开始的。每到这个时候,灶王爷又成为热门话题。

灶王爷有好几个称呼,北方人通常管他叫灶神,南方人管他叫灶君,过去皇上管他叫灶君司命,大臣们管他灶神星君。而在我们豫北武陟一带,大家管他叫老灶爷。

不过好多人不知道,灶王爷的官衔全称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

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灶神是个比较守时、比较敬业的神仙。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晚上他准时要到玉皇大帝那儿去述职,向最高领导汇报人间的情况。

每年的正月初四,灶王爷又风尘仆仆准时归来,走上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灶王爷每年在天上开会的时间,也就十天左右,大多数时间都是跟老百姓在一起度过的,可以说是朝夕相伴,是诸神中最亲民的一位,等级也应该是最低的,在天宫里的编制中,充其量也只是个七品芝麻官。

可是宰相家奴胜过七品县令,玉帝那里的七品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肩负着向玉帝通报民情的使命。因此民间的百姓不敢怠慢,都对这个七品芝麻官毕恭毕敬、拼命讨好他。

每到腊月二十三,哪怕工作再忙,忘了吃忘了喝,忘了睡觉,也不会忘记这天给灶王爷摆上贡品,把老人家伺候得舒舒服服,好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灶王爷的权力为什么有这么大,他是怎么记录人间的是非功过的?

灶王爷是上天派驻人间专门监督百姓善恶的,也就是玉帝的纪律监察委员会一把手,他还有两个助手,一个叫善官,一个叫恶官。百姓每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犯了什么错,做出过什么贡献,分别由这两个秘书记录在档。到时候进行汇总,以便灶王上玉帝那里汇报。

所以,平时在家里,大家变得非常勤快,也爱整洁了,说话也非常文明,婆媳关系和谐了,夫妻更加恩爱了。因为懒惰、邋遢、骂人、斗嘴和吵架,是会被灶王察觉的,一旦向上禀报,会受到惩罚,轻则降临灾难,重则直接减寿。

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人物都会犯错,何况大家都是平民百姓,哪能不说错话、办错事呢?

所以大家就非常担心,怕玉帝知道后会惩罚自己。所以大家除了讨灶王爷开心外,还他放上灶糖。灶糖就是饴糖,上面撒有芝麻,香甜美味,但非常粘。灶王爷吃过后就会把嘴粘住,到了上天就不能开口说话。也有的地方在祭灶的时候,又供奉美酒的习惯,把飘香的陈酿打开口子,倒进酒杯,酒香四溢,让灶王爷喝下。

灶王爷喝醉之后,摇摇晃晃、晕晕乎乎,到汇报工作的时候就烂醉如泥。这样一来,就不担心他说大家的坏话了。

中国民间祭灶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商朝的时候,百姓就开始供奉灶王爷,到了周朝的时候,灶王爷正式被称为灶神。

到秦汉时期,祭灶被列为正式的祭祀活动,跟门神、井神、厕神和中堂神统称为五神,他们一起为平民百姓保驾护航。

起初的时候,灶王是个帅哥,所以才叫灶王爷。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在祭灶的时候,看灶王爷一个人孤苦伶仃很可怜的,说这怎么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成双成对,灶王爷怎么可以是单身汉呢?于是李世民就吩咐画家在灶王爷一旁画了一个美女,俗称灶王奶奶。有了这个灶王奶奶,灶王爷朝夕有人陪伴,不再孤单。

好多人只知道祭灶在什么时候,不知道灶王爷的出生日期。其实灶王爷也是有生日的,农历的七月二十四是他的生日。

既然灶王爷有生日,有老伴,那么他有没有姓名呢?关于灶王爷的姓名说法不一,众说纷纭,叫人莫衷一是。

唐李贤在《杂五行书》说,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

清代的《敬灶全书》作者佚名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

隋朝有个学者叫杜太卿,他在《玉烛宝典》引《灶书》说,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不过也有的人说,是大家听错了,苏吉利是误读,灶王真名应该是叫宋无忌。

还有个传说,说灶王本姓钱,名广,是个县官。这个钱县令别的本事没有,只会贪吃,不仅嘴馋而且饭量非常大,每天都要带着衙役轮流去百姓家里吃东西。

他每到一家必须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老百姓不堪重负,就烧香去上天那里申诉,上天收到百姓投诉非常重视,就派了一个女神下凡惩治这个钱县令。

女神下凡,得知钱县令正在大吃大喝,火速赶到,一把将钱县令摁在了灶台上。从此钱县令就化作灶君,每天只能眼巴巴看着大家吃东西。

无论怎么说,灶王都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因为有了灶王的存在,大家更加自律,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longgana.com/flgjbzl/10725.html